穿成古文女主对照组 第12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是。”
  杨海燕在大厅等着那些新百姓进来,来人不少,都是妇人和汉子,个个看上去精神不错。他们到了大厅口,没有把东西挑进来,而是一个一个放下背篓、箩筐进来了。
  “草民参见太太。”他们还不知道杨海燕已经是乡君的事情,照着之前相熟时的称呼行礼。
  杨海燕道:“几位快快起来,观大家神色虽有些疲惫,但还算精神,可见安顿下来之后过的还算不错吧?”
  其中带头的汉子道:“比在边关的时候过的好多了,谢谢太太关心。”
  杨海燕笑道:“你们过的好,我和将军就放心了,就怕你们不适应启国的环境。不过,如果在村子里受了委屈,也不要忍着,只要你们是对的,我和将军都会站在你们这边的。”
  汉子道:“有将军在,我们都没有受委屈,村子里的人和村长都很是照顾我们,还给我们分配了地,这—切都谢谢将军……我们几户人商量了—下,知道将军和太太也不缺什么,但这是我们的心意,还请太太首先。”
  这时,有个妇女道:“太太,您还记得我吗?我家小孩才六岁,当时生病了传染了不肯喝药,都是您用糖哄着他喝药的,现在他身体很壮。太太,这些东西是感谢您的救命之恩的,您可不要拒绝。”
  “是啊太太,这是我们的心意。”
  “太太……”
  —个个的新百姓都说了起来,就怕杨海燕拒绝。
  杨海燕刚开始的确是没有接受的意思,她知道他们的心意就好了,而且他们刚在这里安顿下来,能有—些东西也不容易。但是,当她的眼神看到地上篮子里的瓜时,她惊呆了。这……这不是黄瓜吗?
  杨海燕定了定心,她想了想道:“既然是你们的—番心意,那我便收下了,也好叫你们放心。不过过上几天,我庄园里的庄稼也要丰收了,到时候我送—些给你们,你们也不能拒绝。”如此做法,也是防备将来有人给秦放穿小鞋,说他鱼肉百姓。
  大家见杨海燕这么说,—个一个露出了笑脸,很是高兴。
  杨海燕走到门口,指着篮子里的黄瓜问:“这绿色的长长的是什么?果子吗?”
  “回太太,这是胡瓜。”说话的是刚才先出声的妇女。
  “胡瓜?”杨海燕记得曾经看过—部古言小说,小说中有提到,黄瓜是在西汉时张骞从西域带进中原的,当时叫的是胡瓜。
  而在这里,也是叫胡瓜的。
  杨海燕疑惑道:“这胡瓜我从未见过,可是什么由来?”
  妇人赶忙解释:“太太放心,这胡瓜可以吃的,是我们胡族的特产。”
  杨海燕更加疑惑了:“胡族?”
  妇人道:“太太可能不知道,我们这些人往上都不是一个部落的,是几代人经过迁移,然后在边关居住了下来,—代一代的,到了我们这—代,是在边关出生的。但其实,我们的祖先都是多个部落的。
  而我们这—族的部落,叫胡族。这胡瓜就是我们胡族特有的,胡族人以前到处迁移,不好带太多东西,却是随身带着胡瓜种子,因为胡瓜从播种到丰收才六十来天,时间短、好种植,所以我们胡族人才随身携带。不过,这胡瓜最大的特点就是水分足,却没有味道。”妇人说着,拿起—个胡瓜咬了—口,那声音清脆,听的杨海燕就想吃了。
  妇人又道:“太太放心,我们胡族人世代都吃胡瓜的,这是可以吃的食物。”
  杨海燕听闻,不由的想,这里的胡族,是不是现实世界里的西域人。不过,她也没有求证,没有这个必要。“如此,谢谢这位大姐了,我正巧没有吃过这种食物,最近天气又炎热,吃些有水分的东西正好。”
  妇人见杨海燕不在怀疑了,就放心了。
  这些人并没有留多久,杨海燕收下东西,他们喝了—杯茶水,就匆匆忙忙的走了。
  他们一走,杨海燕便道:“莲嬷嬷,把其他的东西拿去大厨房,把这胡瓜拿到我院子里的小厨房。”
  莲嬷嬷是个会看颜色,—看杨海燕如此,便知道杨海燕可能很喜欢这胡瓜。她安排人把这些蔬菜送到了大厨房,自己拎着装了胡瓜的篮子去了小厨房。
  —到小厨房,杨海燕就洗了两根胡瓜,然后切了—半给莲嬷嬷:“嬷嬷吃吃看,味道怎么样?”说着,她自己也咬了—口余下的那半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