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婚事(2 / 3)
婚服、婚房、主婚人这些事情,即将离村的陆绍云不需要操心。因为接下来将一直留在村里的夏霜寒,会在和她一样留在村里的芭丽雅,以及成婚之后就不再走商的卡莫拉,还有经办过众多儿女的婚礼的萨妮莎的帮助下,完成婚礼的前期准备。
而陆绍云,他则只需要在结束走商后赶回来进行求婚,并参与到后半部分的准备活动和婚礼中来就可以了。
“这个,我不会唱歌啊!”当谈话进行到求婚部分,被要求向心上人演唱情歌并献上自己猎到的最好的兽皮的陆绍云,无能为力地傻眼了,“一定要唱歌吗?能不能用别的什么替代?”
“什么,你说你不会唱歌?!”围坐在桌边,天生就能歌善舞的众位戎族人全都惊呆了。他们完全没想过,原来这世上是有人不会唱歌的!
“不会唱那就算了。”忍俊不禁的夏霜寒深知,要让不通乐理的陆绍云按照戎族人的传统,自己谱曲填词再演奏着乐器来向心上人唱歌求婚,这实在是太过困难。于是,她提议道:“不会唱歌,情诗总该会写吧?世轩,你就写上三首情诗,来代替演唱情歌吧。”
对于夏霜寒的提议,陆绍云欣然接受了,而耶宏一家人也在考虑到陆绍云的汉人身份后,宽和地笑着赞同了。
于是就这样,潜伏三人组在娜鸣村的生活,总算是正式开始了。
七月廿一,小鸟的啁啾与雄鸡的啼鸣将睡梦中的耶宏一家人唤醒了。与此同时,先一步起床的陆绍云、夏霜寒以及林熙然,也已经在前院里完成了各自的晨练。
洗漱以及早饭过后,原本打算留在家中帮忙家务的夏霜寒和陆绍云,遵照长辈们的意见,被芭丽雅带出家门,开始了边逛边熟悉环境的娜鸣村半日游。
而与“堂兄”多日未见的林熙然,也在主动承担了今日的打柴任务后,同前面三人一起出了家门。
娜鸣村里的主要道路和集会广场,这些地方陆绍云已经在昨日进村以及往返澡堂的路上认识过了。于是,决定带队到村子外围走一走的芭丽雅,领着身后三人一路沿水渠往村外行去。
“霜寒,那个应该是水井吧?”出村的路上,每隔一段路就会在水渠边出现的某种石砌的三层阶梯式构筑物,引起了陆绍云的好奇。
“是,那是水井。”看一眼那每层均呈抹角方形,最高一层及至腰部,剩下两层呈阶梯式与第一层相连接的构筑物,夏霜寒解说道:“口径和普通水井一般大的最高的第一层,是饮用水层。地下的泉水从第一层水井的底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在装满第一层后自动从豁口处流进第二层。”
“长丈余,与髂骨同高的第二层,是清洗层。第一层中没有被喝掉的泉水在流入第二层后,会成为人们淘米、洗菜以及洗漱用的清洗用水。”
“再下面比床铺还要大上一圈的及至小腿高的第三层,是洗衣层,当然除了清洗衣物以外,牲畜的饮用水也大多取自这一层。三层水井结束后,剩下没有被用掉的水,会从豁口处流进一直延伸到村外的水渠里,并发挥灌溉和灭火的作用。”
“霜寒姐姐,看来你对娜鸣村很了解嘛!”回过头来的芭丽雅,用悦耳的声音阻断了陆绍云没能说出口的,对水井巧妙结构的赞叹。
而闻听此言的夏霜寒则立马意识到,自己无意间将今生本不该知道的前世的所见所知说出了口。不过,水井这样的小事只要推说是母亲在生前和她说起过,就不会有任何人对她产生怀疑。故而,夏霜寒很快就把心放了下来。
结束了水渠边的谈话,一路上与洗衣服的姑娘们和出村放羊的小伙子们打着招呼的芭丽雅,很快就领着身后三人上了山。
娜鸣村村外,坡度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成片成片由木头搭建的晒场一般的构筑物,引发了陆绍云的好奇与疑惑。在边关呆了那么些年,长时间和漠北人打交道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原来娜鸣村里竟然会有如此奇特的东西。
走在陆绍云身后,手拿柴刀顺道打柴的林熙然,很快就察觉到了发小的疑惑与好奇,于是他主动开口做起了解说:“世轩哥你记不记得,当初在京城东市里我曾经问过芭丽雅,商队里有没有人为了盐和铁而去逛过黑市。当时霜寒抢答说,娜鸣村的村民根本不需要买盐。而他们之所以不需要买盐的理由,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些盐田。”
密密麻麻的木柱支撑着上方用木板拼接成的盐田基部,泥土铺底并且用高约两寸的石砖砌边的晒场上,无数劳作者正将从盐井里背上来的盐水倒进盐田里四处摆放的竹质簸箕,开始进行晒盐(簸箕是用来分散水流力量的,如果直接将盐水倒在泥土铺成的盐田池底上,水流的力量会将泥土池底完全冲毁)。
床铺大小的无数个晒盐池密密麻麻地挤挨在一起,一层层地沿着平缓的山坡呈阶梯状铺陈开来,构成了面积广阔的盐田。蔚蓝的天空和柔和的云朵倒映在犹如镜面一般光滑平整的盐田上,盐田基层的木板下,则悬挂着无数如同冰凌一般透明的食盐结晶体。
“这......这些冰凌一样的东西也是食盐?”
“是,是特等食盐。”几日来已经将娜鸣村内外逛了个遍的林熙然,看一眼和前几日的他一样惊叹不已的陆绍云,补充道:“村民们说,盐田出产的食盐共计四等。”
“特等盐,也就是你说的这些‘冰凌’,一年只能长四寸左右。故而每年九月收获‘冰凌’后,除非是庆典和婚宴这样的重要宴会,否则村民们是不会有人使用特等盐的。”
“一至三等盐,则是在盐田里晾晒出来的。用小木板刮擦白花花的晒场收盐时,最上面一层盐是最为白净的一等盐,供村民们食用以及出售;中间层含有泥土和沙粒的二等盐,用于牲畜的饲料加工;最下面含有大量泥沙的三等盐,则被投放进溶盐池,等待再次晒盐。”
林熙然所说的溶盐池,是一个个散落在盐田中的浴池一般大小的石砌水池。三等盐被投放进这些水池后,重新溶解出来的食盐会在使池水达到饱和程度后,再次用于晒盐。
“那么也就是说,在泥土被一层层地刮下来之后,为了保证盐田的正常使用,池底还必须时常进行修复?”
“是啊,”深感晒盐之艰辛的芭丽雅待林熙然的解说结束后,指着那些高高的,用于背送盐水的水桶道:“而且那些运送盐水的水桶在装满之后还非常重,其重量完全不亚于一个普通成年男子。”
“所以,以每两桶水灌满一个晒池计算,这漫山遍野的盐田,上千块晒场,可想而知需要多少村民付出怎样艰辛的劳动与努力,才能保证食盐的正常出产。” ↑返回顶部↑
而陆绍云,他则只需要在结束走商后赶回来进行求婚,并参与到后半部分的准备活动和婚礼中来就可以了。
“这个,我不会唱歌啊!”当谈话进行到求婚部分,被要求向心上人演唱情歌并献上自己猎到的最好的兽皮的陆绍云,无能为力地傻眼了,“一定要唱歌吗?能不能用别的什么替代?”
“什么,你说你不会唱歌?!”围坐在桌边,天生就能歌善舞的众位戎族人全都惊呆了。他们完全没想过,原来这世上是有人不会唱歌的!
“不会唱那就算了。”忍俊不禁的夏霜寒深知,要让不通乐理的陆绍云按照戎族人的传统,自己谱曲填词再演奏着乐器来向心上人唱歌求婚,这实在是太过困难。于是,她提议道:“不会唱歌,情诗总该会写吧?世轩,你就写上三首情诗,来代替演唱情歌吧。”
对于夏霜寒的提议,陆绍云欣然接受了,而耶宏一家人也在考虑到陆绍云的汉人身份后,宽和地笑着赞同了。
于是就这样,潜伏三人组在娜鸣村的生活,总算是正式开始了。
七月廿一,小鸟的啁啾与雄鸡的啼鸣将睡梦中的耶宏一家人唤醒了。与此同时,先一步起床的陆绍云、夏霜寒以及林熙然,也已经在前院里完成了各自的晨练。
洗漱以及早饭过后,原本打算留在家中帮忙家务的夏霜寒和陆绍云,遵照长辈们的意见,被芭丽雅带出家门,开始了边逛边熟悉环境的娜鸣村半日游。
而与“堂兄”多日未见的林熙然,也在主动承担了今日的打柴任务后,同前面三人一起出了家门。
娜鸣村里的主要道路和集会广场,这些地方陆绍云已经在昨日进村以及往返澡堂的路上认识过了。于是,决定带队到村子外围走一走的芭丽雅,领着身后三人一路沿水渠往村外行去。
“霜寒,那个应该是水井吧?”出村的路上,每隔一段路就会在水渠边出现的某种石砌的三层阶梯式构筑物,引起了陆绍云的好奇。
“是,那是水井。”看一眼那每层均呈抹角方形,最高一层及至腰部,剩下两层呈阶梯式与第一层相连接的构筑物,夏霜寒解说道:“口径和普通水井一般大的最高的第一层,是饮用水层。地下的泉水从第一层水井的底部源源不断地冒出来,在装满第一层后自动从豁口处流进第二层。”
“长丈余,与髂骨同高的第二层,是清洗层。第一层中没有被喝掉的泉水在流入第二层后,会成为人们淘米、洗菜以及洗漱用的清洗用水。”
“再下面比床铺还要大上一圈的及至小腿高的第三层,是洗衣层,当然除了清洗衣物以外,牲畜的饮用水也大多取自这一层。三层水井结束后,剩下没有被用掉的水,会从豁口处流进一直延伸到村外的水渠里,并发挥灌溉和灭火的作用。”
“霜寒姐姐,看来你对娜鸣村很了解嘛!”回过头来的芭丽雅,用悦耳的声音阻断了陆绍云没能说出口的,对水井巧妙结构的赞叹。
而闻听此言的夏霜寒则立马意识到,自己无意间将今生本不该知道的前世的所见所知说出了口。不过,水井这样的小事只要推说是母亲在生前和她说起过,就不会有任何人对她产生怀疑。故而,夏霜寒很快就把心放了下来。
结束了水渠边的谈话,一路上与洗衣服的姑娘们和出村放羊的小伙子们打着招呼的芭丽雅,很快就领着身后三人上了山。
娜鸣村村外,坡度较为平缓的山坡上,成片成片由木头搭建的晒场一般的构筑物,引发了陆绍云的好奇与疑惑。在边关呆了那么些年,长时间和漠北人打交道的他,怎么也想不到,原来娜鸣村里竟然会有如此奇特的东西。
走在陆绍云身后,手拿柴刀顺道打柴的林熙然,很快就察觉到了发小的疑惑与好奇,于是他主动开口做起了解说:“世轩哥你记不记得,当初在京城东市里我曾经问过芭丽雅,商队里有没有人为了盐和铁而去逛过黑市。当时霜寒抢答说,娜鸣村的村民根本不需要买盐。而他们之所以不需要买盐的理由,就是我们面前的这些盐田。”
密密麻麻的木柱支撑着上方用木板拼接成的盐田基部,泥土铺底并且用高约两寸的石砖砌边的晒场上,无数劳作者正将从盐井里背上来的盐水倒进盐田里四处摆放的竹质簸箕,开始进行晒盐(簸箕是用来分散水流力量的,如果直接将盐水倒在泥土铺成的盐田池底上,水流的力量会将泥土池底完全冲毁)。
床铺大小的无数个晒盐池密密麻麻地挤挨在一起,一层层地沿着平缓的山坡呈阶梯状铺陈开来,构成了面积广阔的盐田。蔚蓝的天空和柔和的云朵倒映在犹如镜面一般光滑平整的盐田上,盐田基层的木板下,则悬挂着无数如同冰凌一般透明的食盐结晶体。
“这......这些冰凌一样的东西也是食盐?”
“是,是特等食盐。”几日来已经将娜鸣村内外逛了个遍的林熙然,看一眼和前几日的他一样惊叹不已的陆绍云,补充道:“村民们说,盐田出产的食盐共计四等。”
“特等盐,也就是你说的这些‘冰凌’,一年只能长四寸左右。故而每年九月收获‘冰凌’后,除非是庆典和婚宴这样的重要宴会,否则村民们是不会有人使用特等盐的。”
“一至三等盐,则是在盐田里晾晒出来的。用小木板刮擦白花花的晒场收盐时,最上面一层盐是最为白净的一等盐,供村民们食用以及出售;中间层含有泥土和沙粒的二等盐,用于牲畜的饲料加工;最下面含有大量泥沙的三等盐,则被投放进溶盐池,等待再次晒盐。”
林熙然所说的溶盐池,是一个个散落在盐田中的浴池一般大小的石砌水池。三等盐被投放进这些水池后,重新溶解出来的食盐会在使池水达到饱和程度后,再次用于晒盐。
“那么也就是说,在泥土被一层层地刮下来之后,为了保证盐田的正常使用,池底还必须时常进行修复?”
“是啊,”深感晒盐之艰辛的芭丽雅待林熙然的解说结束后,指着那些高高的,用于背送盐水的水桶道:“而且那些运送盐水的水桶在装满之后还非常重,其重量完全不亚于一个普通成年男子。”
“所以,以每两桶水灌满一个晒池计算,这漫山遍野的盐田,上千块晒场,可想而知需要多少村民付出怎样艰辛的劳动与努力,才能保证食盐的正常出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