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的古代日常 第27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实这种消去法在后世还是能见到的,顾成礼记得某岛国学生的算法当时直接上了国内热搜,当时好多国人都很惊讶当代居然还有这样“落后”的算法,然后科普一番发现还是自家老祖宗发明的,不过是传到岛国去了,并且沿用到后世。
  而顾成礼的直除法与之相比,简直就是碾压性胜利,况且此法也并不难,在后世也不过是四五年级小学生该学的内容,裴清泽与赵明昌不过是稍微听了两句,顿时两眼放光,一副跃跃欲试模样。
  顾成礼干脆给他们出了几道小学生的列式运算,让他们先来上上手。
  赵明昌与裴清泽不过是听了一两题,便差不多弄懂顾成礼的意思,等拿到顾成礼出的题后,立刻迫不及待的写了起来,一开始还有些生疏,但顾成礼把自己运算的模板摆在那里,他们只要往里面套入数字就可以了,两三遍下来,顿时就相当熟练了。
  可把顾成礼出的几道题目写完后,他们竟还有些意犹未尽。
  要知道,写数学题也是会上瘾的,尤其是原本那么复杂的题目,就这么轻松地被解开了,这让赵明昌二人尝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快感,原本对他们来说非常艰难的题目,如今不过是三五下就被解决,那种满足感让他们还想再继续挑战下去。
  两人目光炯炯地望着顾成礼,期待他能再出些题目,最好是更难些的,这样等难题解决了,他们挑战得到的快乐也将是双倍的!
  顾成礼面带微笑,毫不留情地选择无视两人眼里的渴望,想要写题,那就等回学舍后两人互出题,他还想快点把二人教会,就可以忙活自己的话本子呢。
  见赵明昌与裴清泽已经可以上手来算多位数的相乘相除,顾成礼打算接下来教他们方程的应用。
  虽然短时间内教的内容有些多,但顾成礼一点也不担心二人会记不住,他们一个想要快点教会,两个求知若渴地学着,三人高度集中于这场教学,竟没发现已有人走近。
  刘经赋已经站在那里听了一段时间,越听越是感到惊叹,他当了这么多的算学直讲,定是第一次听到这么玄妙的算法,一时间竟也跟着入了神,静静地站在那里听顾成礼与二人将方程。
  直到顾成礼再次出题让赵明昌与裴清泽上手练习时,他才实在忍不住,站了出来,“你们几人在此地做甚?”
  等问完这话后,他目光迫不及待地放在了顾成礼给出的题目上,忍不住将心里话说出来,“这张纸可否与我一观?”
  他方才听了顾成礼的讲解后,觉得这方程实在是精妙,心痒难耐,也想上手一试,可他在此处听三人交谈,虽是无心之举,但非君子所为。
  若非是眼馋那题目,刘经赋真不想就这样出现在自己学生面前。
  作者有话要说:1九九歌一开始是没有“一一得一”的,但到明清时期就有了。
  第43章
  刘经赋对顾成礼印象深刻,虽然月考成绩尚未出来,但是他知道此子必然成绩出色,毕竟光是他那门算学,顾成礼就是做到了全对,而这在县学礼怕是只有区区几人才能做到。
  如今又听到此子在此讲解算法与方程,更是让他忍不住叹服,他在此道钻研数十年,尚且不过是摸清了前人的论述罢了,不想此子竟有这般见地,当真是后生可畏啊。
  刘经赋作为算学直讲,在《九章算术》浸磨多年,对数学的领悟要比裴清泽和赵明昌深彻多了,不过是稍听顾成礼讲了一两句,就感受到其中的玄妙,忍不住出声。
  顾成礼三人面面相觑,忍不住看向裴清泽,他不是说此刻直讲与教谕都不会过来吗,他们才待这么一会儿功夫就遇上了刘直讲。
  裴清泽也感到诧异,三人惊愕不过是瞬间之事,待反应过来,连忙上前与刘经赋见礼。
  刘经赋摆摆手,几步走上前,坐到石凳上,目光饶有兴致地落在石桌上的纸墨,“这方程竟与我以前所学不同,不过瞧着竟更深奥晦涩些。”
  《九章算术》中也曾提到过方程,刘徽曾注释道,“程,课程也。二物者二程,三物者三程,皆如物数程之,并列在行,谷谓之方程。”不过因为这方程没有专门的表达方式,用的都是一般的语言文字叙述,甚至还出现了“天元术”。
  所谓“天元术”就是用天元来表示未知数,从未建立方程,“立天元一”就相当于后世的“设未知数(x)”,而当未知数是两个以上时,则会用“天元”、“地元”、“人元”来代替,因没有专门的数学语言,这种方程看起来并不好运算,而且也仅限于一元一次的方程,若是复杂问题则要建方程组,看上去就会更加的复杂。
  而顾成礼这次教裴清泽与赵明昌的方程,则是引进了一些字母x、y,刘经赋忍不住指着这些奇怪的字体,问道,“你这写的是什么?”
  方才他站在远处,心里就疑惑,他从未见过这样的文字,发音还那般奇怪。
  顾成礼微顿,片刻之后,方才道,“这两个都是海外的文字。”
  刘经赋皱眉,有些不解,“为何要用海外文字?”
  大周文人辈出,典籍文献更是多不胜数,而海外岛屿大多数都是尚未开化的蛮荒之地,刘经赋不理解为何顾成礼要用这些海外的文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