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节(3 / 4)
各地于孝天的部将声称,如果官府再不给他们开饷拨粮的话,他们就要杀官造反,兵发福州城,福建官方迫于压力,只得拨发了部分粮饷给于家军,这才稍稍安抚住了于家军兵将,没有让于家军把事态继续闹大。
通过这件事,福建官方也意识到,想要用绝发粮饷,控制住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么做只能逼迫于孝天的手下,更早作乱。
期间福建官府方面,也多次试图对于家军部将进行分化,采取一些加官进爵的办法,诱使部分于孝天手下的部将脱离于孝天,为朝廷所用,但是这样的行动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收效。
这些被游说的于家军军将们,有的人当面断然拒绝,而有的人则虚以委蛇,满口打哈哈,但是却坚决不肯听官府的招呼。
现如今福建一带,因为于孝天所部和官府关系紧张,各地时而会闹出一些事情,当然也有一些乱匪,趁机作乱,官府根本调不动于孝天所辖的兵将,只能对于孝天服软。
于孝天和其它那些军阀不同,于孝天拥有自身财政供应,根本不依赖于官府朝廷拨发的粮饷,所以他完全可以游离于体制之外,使得大明官府朝廷拿他根本没有办法,这也是为何官府和朝廷方面,一直对于孝天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他的原因。
虽然于孝天在“病重”期间,但是海狼的各项工作却并未停滞下来,各方面的事务,都由专人负责,逐步按照计划朝前推进着。
一各个新的步兵营和炮兵营,在各地纷纷组建了起来,并且在各地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训练,各种武器开始拨发了下去,装备到了新组建的部队之中。
海军方面对于陆军不断的扩兵,颇有一点微词,现如今他们海军几乎控制了全部中国沿海,每个舰队都负责了相当大的海域,可是于孝天却并未给海军增加多少舰船,也没有给他们大批扩军,仅仅是各舰队,扩编了一个海兵营,说白了也就是后世的海军陆战队。
一旦需要的时候,这些海兵营除了可以驻防沿海一些要塞之外,还可以在陆军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进行一些登陆行动。
但是于孝天在崇祯十年末的时候,“拖着病体”召见了各大舰队的指挥官,跟他们密谈了很长时间,这些海军的军将们这才心满意足的各自返回了他们的辖地之中,不再重提扩兵的计划。
至于于孝天和海军军将方面谈了些什么,其他人很少了解,这帮海军的军将们回去之后,也闭口不提这件事,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没人关心这件事了。
总之陆军方面,在崇祯十年到十一年上半年期间,又扩编出了十六个营,炮兵营两个,步兵营十一个,辎重营两个,骑兵营一个,兵力扩增了两万人,使得陆军的主将张大嘴和孟飞等人,各个都乐的是呲牙咧嘴,再见到海军的那些同僚的时候,一个个下巴扬的老高。
这帮陆军的表现,让海军兵将们嗤之以鼻,时不时的调侃陆军同僚们,相互之间也没少发生摩擦,陆军说他们才是于家军的骨干,而海军却嘲讽他们说如果没有他们海军的话,陆军算个球!从南到北陆军想要沿海机动,离开海军运送他们,他们就靠着两条腿捯饬吧!
如果是没有海军给陆军进行补给的话,那么陆军这帮土鳖今后恐怕连屎都吃不上,结果这样的争论,往往导致最后双方发生斗殴,一个个打的鼻青脸肿的。
(大漠笑春风兄弟今天开了个好头,给了个重磅打赏,月票榜名次比较喜人,弟兄们继续加强火力支援吧!跪谢跪谢!)
第一百九十五章 旅顺堡
幸好于孝天在军中组建了一支直接隶属于他直辖的督兵队,这些督兵其实就是后世各国的宪兵队,在天朝冠以了纠察的名义,拥有极高的权力,主要负责纠察军纪。
这些督兵以小队编制,分散在各地驻军基地,并且随军一起行动,主要负责督查和纠察诸军兵将违反军纪的情况。
往往这些海陆军兵将发生斗殴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即赶赴出事地点,将一帮惹事的家伙们劈头盖脸的用藤棍猛抽一顿,然后各个拉回去关禁闭。
而禁闭室也修的很有意思,禁闭室高不到四尺,宽不到两尺,长不过四尺,根本就是个小笼子,当兵的被关进去之后,即站不直腰,也伸不开腿,吃喝拉撒就在这么一个逼仄的小空间里面,而且没人可以说话,每天只有人给他们按时送饭,将马桶拉出去倾倒。
但凡是关进过禁闭室的家伙,无不提起这几天的经历,各个都不寒而栗,说什么都不想再体会一下被关到禁闭室的那种不见天日的滋味了。
幸好海军和陆军方面,都有严令,打架可以,但是只能用拳头,谁要是敢动刀子或者是动用火枪的话,那么就会立即被赶出军队,轻则送往苦役营去干苦役,重则造成对方伤亡的话,甚至可能当场被拉出去吊死。
所以别看两军平时没少发生摩擦,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可是却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有人动刀子或者是动枪,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只是每场架打下来,双方都被对方揍得跟猪头一般,甚至连骨折的情况都发生的不多。
于孝天对于两个军种之间发生的这些斗殴事件,倒是也不怎么插手去管,这种军种间的冲突摩擦,在他看来实属正常,这充分的说明了两个军种的兵将们,都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深刻的认同,而且对他们所在的军种,拥有自身的荣誉感,愿意主动维护自己军种的荣耀,小打小闹发生点摩擦,是应该的。
要是两个军种之间,没有人在乎他们自己兵种的荣耀和未来的话,那么反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那就说明了这帮家伙,已经彻底失去了进取心,这对于军队建设,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只要这帮家伙在关键的时候,别互相拆台,那么对于这种小打小闹,他反倒持鼓励态度,只是平时不说罢了,但是谁要是敢在重要行动的时候,还保持对对方的成见,不按照命令合作的话,那么对不起,只要被查证,就等着重罚吧!
但是在崇祯十年,于家军也并非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崇祯十年初的时候,奴酋皇太极派兵攻打朝鲜,连克义州、安州等地,直逼朝鲜都城平壤,朝鲜国王带着王子遁逃出城,派人向大明求援。
现如今大明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哪儿还顾得上这藩属国呀!但是不去管,又实在是太让朝鲜人寒心,朝廷争论了好一阵子,才决定派兵救援朝鲜,可是不等他们调齐兵马和舟船,朝鲜国王已经被迫宣布投降了,这件事直到四月间的时候,大明朝廷才获得消息。
朝鲜投降建奴,对于大明来说,无疑又是当头一棒,因为朝鲜以前好歹算是大明的属国,虽然朝鲜军队绝对属于战五渣一级的,根本对建奴构不成多少威胁,但是好歹也算是大明的友邦,能多少给建奴在背后造成一点压力,使得建奴不得不小心防范。 ↑返回顶部↑
通过这件事,福建官方也意识到,想要用绝发粮饷,控制住于孝天麾下的于家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这么做只能逼迫于孝天的手下,更早作乱。
期间福建官府方面,也多次试图对于家军部将进行分化,采取一些加官进爵的办法,诱使部分于孝天手下的部将脱离于孝天,为朝廷所用,但是这样的行动收效甚微,甚至可以说没有一点收效。
这些被游说的于家军军将们,有的人当面断然拒绝,而有的人则虚以委蛇,满口打哈哈,但是却坚决不肯听官府的招呼。
现如今福建一带,因为于孝天所部和官府关系紧张,各地时而会闹出一些事情,当然也有一些乱匪,趁机作乱,官府根本调不动于孝天所辖的兵将,只能对于孝天服软。
于孝天和其它那些军阀不同,于孝天拥有自身财政供应,根本不依赖于官府朝廷拨发的粮饷,所以他完全可以游离于体制之外,使得大明官府朝廷拿他根本没有办法,这也是为何官府和朝廷方面,一直对于孝天投鼠忌器,不敢轻易动他的原因。
虽然于孝天在“病重”期间,但是海狼的各项工作却并未停滞下来,各方面的事务,都由专人负责,逐步按照计划朝前推进着。
一各个新的步兵营和炮兵营,在各地纷纷组建了起来,并且在各地展开了如火如荼的训练,各种武器开始拨发了下去,装备到了新组建的部队之中。
海军方面对于陆军不断的扩兵,颇有一点微词,现如今他们海军几乎控制了全部中国沿海,每个舰队都负责了相当大的海域,可是于孝天却并未给海军增加多少舰船,也没有给他们大批扩军,仅仅是各舰队,扩编了一个海兵营,说白了也就是后世的海军陆战队。
一旦需要的时候,这些海兵营除了可以驻防沿海一些要塞之外,还可以在陆军不参与的情况下,独立进行一些登陆行动。
但是于孝天在崇祯十年末的时候,“拖着病体”召见了各大舰队的指挥官,跟他们密谈了很长时间,这些海军的军将们这才心满意足的各自返回了他们的辖地之中,不再重提扩兵的计划。
至于于孝天和海军军将方面谈了些什么,其他人很少了解,这帮海军的军将们回去之后,也闭口不提这件事,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没人关心这件事了。
总之陆军方面,在崇祯十年到十一年上半年期间,又扩编出了十六个营,炮兵营两个,步兵营十一个,辎重营两个,骑兵营一个,兵力扩增了两万人,使得陆军的主将张大嘴和孟飞等人,各个都乐的是呲牙咧嘴,再见到海军的那些同僚的时候,一个个下巴扬的老高。
这帮陆军的表现,让海军兵将们嗤之以鼻,时不时的调侃陆军同僚们,相互之间也没少发生摩擦,陆军说他们才是于家军的骨干,而海军却嘲讽他们说如果没有他们海军的话,陆军算个球!从南到北陆军想要沿海机动,离开海军运送他们,他们就靠着两条腿捯饬吧!
如果是没有海军给陆军进行补给的话,那么陆军这帮土鳖今后恐怕连屎都吃不上,结果这样的争论,往往导致最后双方发生斗殴,一个个打的鼻青脸肿的。
(大漠笑春风兄弟今天开了个好头,给了个重磅打赏,月票榜名次比较喜人,弟兄们继续加强火力支援吧!跪谢跪谢!)
第一百九十五章 旅顺堡
幸好于孝天在军中组建了一支直接隶属于他直辖的督兵队,这些督兵其实就是后世各国的宪兵队,在天朝冠以了纠察的名义,拥有极高的权力,主要负责纠察军纪。
这些督兵以小队编制,分散在各地驻军基地,并且随军一起行动,主要负责督查和纠察诸军兵将违反军纪的情况。
往往这些海陆军兵将发生斗殴的时候,他们就会立即赶赴出事地点,将一帮惹事的家伙们劈头盖脸的用藤棍猛抽一顿,然后各个拉回去关禁闭。
而禁闭室也修的很有意思,禁闭室高不到四尺,宽不到两尺,长不过四尺,根本就是个小笼子,当兵的被关进去之后,即站不直腰,也伸不开腿,吃喝拉撒就在这么一个逼仄的小空间里面,而且没人可以说话,每天只有人给他们按时送饭,将马桶拉出去倾倒。
但凡是关进过禁闭室的家伙,无不提起这几天的经历,各个都不寒而栗,说什么都不想再体会一下被关到禁闭室的那种不见天日的滋味了。
幸好海军和陆军方面,都有严令,打架可以,但是只能用拳头,谁要是敢动刀子或者是动用火枪的话,那么就会立即被赶出军队,轻则送往苦役营去干苦役,重则造成对方伤亡的话,甚至可能当场被拉出去吊死。
所以别看两军平时没少发生摩擦,打架的事情时有发生,可是却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有人动刀子或者是动枪,造成严重伤亡的事情,只是每场架打下来,双方都被对方揍得跟猪头一般,甚至连骨折的情况都发生的不多。
于孝天对于两个军种之间发生的这些斗殴事件,倒是也不怎么插手去管,这种军种间的冲突摩擦,在他看来实属正常,这充分的说明了两个军种的兵将们,都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深刻的认同,而且对他们所在的军种,拥有自身的荣誉感,愿意主动维护自己军种的荣耀,小打小闹发生点摩擦,是应该的。
要是两个军种之间,没有人在乎他们自己兵种的荣耀和未来的话,那么反倒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那就说明了这帮家伙,已经彻底失去了进取心,这对于军队建设,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只要这帮家伙在关键的时候,别互相拆台,那么对于这种小打小闹,他反倒持鼓励态度,只是平时不说罢了,但是谁要是敢在重要行动的时候,还保持对对方的成见,不按照命令合作的话,那么对不起,只要被查证,就等着重罚吧!
但是在崇祯十年,于家军也并非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崇祯十年初的时候,奴酋皇太极派兵攻打朝鲜,连克义州、安州等地,直逼朝鲜都城平壤,朝鲜国王带着王子遁逃出城,派人向大明求援。
现如今大明自己都顾不过来自己,哪儿还顾得上这藩属国呀!但是不去管,又实在是太让朝鲜人寒心,朝廷争论了好一阵子,才决定派兵救援朝鲜,可是不等他们调齐兵马和舟船,朝鲜国王已经被迫宣布投降了,这件事直到四月间的时候,大明朝廷才获得消息。
朝鲜投降建奴,对于大明来说,无疑又是当头一棒,因为朝鲜以前好歹算是大明的属国,虽然朝鲜军队绝对属于战五渣一级的,根本对建奴构不成多少威胁,但是好歹也算是大明的友邦,能多少给建奴在背后造成一点压力,使得建奴不得不小心防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