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后来他在登莱开设铸炮作坊,聘请佛郎机人技士前去指导,也使用了一些简易的机械,来镗制大炮的炮膛,可是却也没有听说过佛郎机人,使用过这样多的机械。
  这些机械的生产力还有所制的器具之精致,让他叹为观止,根本不敢想象,世上还能有这种魔鬼一般的东西,工匠在这里变成了工人,只负责一种或者几种零件的制造,甚至于他们有些人连制造的东西干什么用都不清楚,可是孙元化却是有见识的人,从这些细节之中,可以想象出,这些工人们所造出的东西,一旦组装起来,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东西。
  难怪连佛郎机人,都说于孝天麾下兵将手中拥有极其犀利的火器,原来这些火器都是在这里制造出来的,这已经超出了泰西人的手段和技术了,这让孙元化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在想到这些的时候,孙元化好几天都没有出门,陷入到了一种纠结之中,他始终还是想做大明的忠臣的,虽然这次在登莱当官,他干的并不漂亮,导致了整个登莱大乱,战火几乎遍及了整个山东北部地区,导致生灵涂炭。
  他因为不想死,而落入叛军之手,成了他的人生污点,可是他毕竟在孔有德和李九成威逼利诱,想要扶他为王的时候,还是严词拒绝了他们,甚至做好了被他们杀掉的准备,就因为他并不想做一个大明的叛臣。
  可是现在他看透了于孝天的野心之后,却开始感到了彷徨,也开始为大明担忧了起来,表面上来看,于孝天似乎对大明很忠实,替大明干了不少活,可是在看了淡水城之后,孙元化却发现,于孝天所图非小,他哪儿是在为大明干活呀?
  这于孝天根本就是在利用身上披着的一身官衣,在为自己谋夺天下,在陆上做准备,打地盘,扩张势力范围。
  这一次他还听闻,朝廷把于孝天调至登莱平叛,当看清楚了于孝天的所图之后,孙元化更是陷入了一种极度恐惧之中,朝廷上下根本就没有看清楚于孝天是什么所图,就慌慌张张的把他和他麾下的兵马调到了山东那边去。
  这山东不比其它地方,福建毕竟距离京师太远,于孝天在这边折腾的话,就算是有朝一日揭竿造反,也只是仅限于南方的格局,只能割据福建,充其量把手伸到两广浙江和江西等地,想要北上攻下京师,却还是要相当费工夫的。
  可是现在朝廷却亲自下旨,把于孝天招到了山东去,而且还是登莱之地,以于孝天的野心,岂能不趁机在那边埋下暗线,在那边经营他的势力?
  从他被绑架到西山村养马岛那里的时候,孙元化便发现了那些人,虽说多是山东本地人,但是行为举止,却跟山东当地的士绅有很大的不同,而且他也看出那些人,乃是效命于某个势力,并非是他们自己的产业。
  现在他算是清楚,西山村和养马岛只是于孝天提前打入登莱的一个楔子,暗中在登莱埋下的暗线,暗中经营那边,把那边变成他的势力范围,有朝一日如果他需要的话,随时可以在那边动手暴起。
  登莱距离京师,可是太近了一些了,而且更可怕的是于孝天手中还掌握了一支可以纵横大海,罕有对手的水师,手头更是拥有成千条各种大船。
  就算是一条船只装二百人,于孝天一旦需要,就可以调动上千条大船,运兵十万直入京津,到时候朝廷绝对无法抵挡他的攻势,而且于孝天手中还掌握了巨量的红夷大炮,打下京师几乎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
  想到这一点,孙元化更是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即逃走,哪怕是掉脑袋,也要赶紧返回京师,把这件事禀报给当今圣上,让他造作准备。
  现如今什么建奴、什么流民军,倒已经都成了不重要的事情,这于孝天恐怕才是大明最大的心腹之患,几乎随时都可以要了大明的性命。
  可是任凭孙元化怎么着急,可是现在他身在淡水,即便是周边那些于孝天的手下对他都不错,但是也绝不可能让他逃回陆上去的。
  孙元化连续在屋子里面闷了很多天,也没有想出什么好主意,这些天也没人搭理他,就让他自己瞎琢磨。
  过了一阵子之后,孙元化这个念头也就自己淡了下来,现如今他已经被朝廷发了全国海捕文书,等于是大明最大的通缉犯之一,这大明的死活,似乎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就算是他逃到陆上去,把这件事禀报朝廷,能相信他的人又有几个?反倒是他自己,只要一踏上大明的辖地,立即就会被抓起来,严刑拷问,最终剁了脑袋。
  更何况于孝天也不可能让他再回陆上去,于孝天把他绑架来,本身已经算是大逆不道了,一旦要是让人知道,他孙元化现在是被于孝天弄到了淡水这里的话,朝廷肯定要问罪于他,这岂不等于是逼着于孝天现在就作反吗?
  他这么做非但救不了大明,反倒是会逼得于孝天铤而走险,弄不好反倒是会害了大明,想明白这一点之后,孙元化哀叹了一声,也只能作罢,这心情也渐渐就安静了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孙元化天天吃饱就睡,睡足了就到处逛游,这越看越觉得于孝天着实不简单,这淡水一带,到处都散发着一种安静祥和的气氛,人们生活劳劳碌碌,过的相当充实,虽然这里的人大多并不算富裕,可是脸上却大多带着一种满足感。
  这乱世之中,能有一个如此安静祥和的地方可供他们生存,而且可以吃的饱穿的暖,对这些黎民百姓已经算是天堂了。
  他孙元化也曾经立志于想要报效朝廷,替朝廷治理一方,给一方黎民百姓带去福祉,顺便也宣扬一下天主教的教义,为主招募更多的羊群。
  而且他似乎也确实做到了一方大员,可是他做了登莱巡抚之后呢?又带给了登莱一带的黎民百姓什么呢?
  他麾下的登莱兵将,最终要么被叛军歼灭,要么投身叛军,整个叛军横扫登莱之地,以至于使得山东北部生灵涂炭。
  (哇呀!一下蹦上去好几个名次,多谢土匪哥的歌和韩王爷二位仁兄的强力支持还有重磅打赏!感动的是一塌糊涂呀!不行,我要继续努力!要不对不起你们这些弟兄!)
  第一百六十一章 总算见正主了
  仔细回想一下他所作所为,和于孝天一比,孙元化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提,他乃是正经读书人出身,自认为学富五车,饱读经制之术,满腹学识,可是当了巡抚又做了什么?本想为大明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今后报效朝廷,灭掉建奴。
  可是最终却一切化为了乌有,他麾下耗费数十万两打造出的一支精兵,却成了叛军,祸害了大片的大明土地和百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