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节(3 / 4)
--------------------------------------------------------
四皇子总算从沮丧中慢慢恢复过来,他头一次打开了他带回来的一个小小的包裹。那时北行,天冷时穿的种种厚衣,苏婉娘为他做的护膝什么的,都在天暖时一样样地脱下,因为已经十分破烂,大多被扔了。他包裹里只有用一只护膝裹住的一个小茶罐,一本陶老官人手抄的心经和两只木雕的簪子。
四皇子把一只簪子给了丁内侍,丁内侍差点大哭起来:“殿下!您还给我带了东西……”
四皇子无力摆手:“叫我公子吧……”丁内侍等了四皇子这么长时间,等四皇子回来,他就又喊“殿下”了。
四皇子拿出那只茶罐,让丁内侍烧了水,在茶壶里只放了几片茶叶,一倒水,香气像爆炸一样,从壶中溢出,清淡中带着无法抵御的穿透力,片刻就满室茶香。连丁内侍都深吸口气,叹道:“真是好茶!”他又连吸几下,低声说:“觉得闻不够似的……”
这茶香与陶氏茶馆里的气息很相似,四皇子恍然间想起了那个笑呵呵的陶老官人,他说的那些疯话,自己听到的那飘渺的声音……
四皇子走到桌前,摊开纸,丁内侍忙过来研墨,四皇子提笔写下:“分权三方,兴商助农,重武强兵,重修律法,道德教化……”,他停了片刻,又写下:“尊重信仰”。他再次停了好久,才迟疑着写了:“崇尚自由”。像是看到了丁内侍不解的眼神,四皇子为自己加注:“自由,对善的选择”。
他现在回想自己的出行,就明白如果不是沈二小姐未雨绸缭地谋划,国破家亡已是难免。可就是这次能挡住北戎的进犯,权力机构中深入骨髓的腐败和贪婪,也无法让国家强盛起来,早晚有一天,内忧外患会再次逼迫中原改朝换代……可要改变这种情形,是多么艰难!谁也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人心充满贪欲,怎么可能上下一致地改制?这要经历多少代人不懈地奋斗,死多人,才有一线可能。中间任何变化,都会把这种尝试打回原形……
他不是个救世主,他是个不想放弃自己幸福的人。他不幸生为皇子,不愿卷入权力争斗,但可以在一边写写书,根据他对皇权的切身经历和洞察,以及那些沈汶所讲的致命之处,讲讲他所设想的能真的拯救自己家族的途径,虽然他也知道这些是空想,可也算是尽了自己一份力,日后能坦然面对列祖列宗。
四皇子深知人们对全新事物的不信任,要想说服人众,就要言之有据,谈古论今。他要打着复古的旗号,给自己的思想提供一个历史背景:将古代的禅让制度牵强附会到和平转移权力的步骤上,好好分析历史中所记载的君臣之间的种种权谋之术对皇帝的危害,作为将权力分割和律法独立的理由;还要研究律法,指出其中利于人治权治而不利于治人的种种不公不平所在,点明这些都是日后引起民变的隐患,他将倡议本着公平,袒护弱者的目的,全面修改律法……
为了博古论今,他必须通读经典。四皇子现在才理解了人们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他不仅要再读四书五经,还要细读各种历史记载,其中《史记》就够他读一脑门子了。这次,可不是为读而读,是要带着他的目的去找证据,他需要从中找到现今权力机构的理论依据,再去质疑这些理论的合理和可靠性。他需要从历史长卷中,找到那一次次反复发生的相似漩涡,将其一一勾画出来,让人们看到这种重复的荒诞……然后,他才会小心翼翼地抛出他的建议,在每一条下,都细论其将给权力制度带来的影响,让人们看到好处,还要提供各种尝试的方式……
四皇子觉得他找到了他一生要干的事业!他完全可以想象,当他老了的时候,他将成为一个著作等身的思想家!他会和苏婉娘躲在沈汶的岛上,在饮茶下棋间,隔岸观火,尽情地书写他对中原社会新架构的空想,让有心有勇气的人去抛头颅洒热血,尝试他的理论。为了隐藏好身份,他不会用自己的名字,会以“路人”为笔名,连“蒋”字都省了,以免引起三皇兄的怀疑和猜忌。
说干就干,四皇子马上写了个长长的书单,让丁内侍给蒋家下次的来人带去,帮他找来这些书籍外加许多纸墨。虽然他准备日后去严氏书院时能大量阅读,可是现在的辰光也不该浪费才对。
做完了计划,四皇子才坐下来,端起茶杯。还未到唇,就已经闻到了清香,入口只觉清爽中夹杂着微苦,咽下时沁入心脾,齿间留香,引人回味……四皇子眼中一热,再次想起了那些旅程中的人们。虽然张允铮说日后他们还会再出行,可是四皇子却觉得什么都无法重演他这次的北行,那些惊心动魄的悲惨,那些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旅伴们!青春怎么能重来?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的就是这种心境吧?他不必等到日后回想时才知其可贵,他现在就知道了。
-------------------------- 镇北侯府,沈湘过了生日,迎来了让杨氏心惊胆战的十七岁。她让人做了面,全家人坐在一起,她可以说是虎视眈眈地看着沈湘。沈湘也同样戒备着,浑身肌肉紧绷,眉头微蹙着,在杨氏要吃人的注视下,慢慢地吃了面。旁观的沈卓觉得沈湘像一只弓着身子的豹子,就等着杨氏说出一句有关亲事的话,她好一下子就跳起来,夺门而出。
其他人一定是也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老夫人垂着嘴角,一个劲儿地捻佛珠。柳氏低眉在一旁伺候着,她的两个小孩沈玮和沈瑜眨巴着小眼睛,一会儿看看杨氏,一会儿看看沈湘,柳氏提心吊胆,怕他们说出什么来,时常给他们一个严厉的眼神。
满屋没一个人说话,这顿饭吃得很压抑。唯一不受影响的是沈强,他终于能坐着吃饭了,可还是不用筷子,拿着一把专门为他做的大竹勺,大口大口地把面条和菜连汤带水地塞到嘴里,呼噜呼噜地,非要弄得两腮爆满,才费力地嚼两下咽了。他把一大海碗面条全吃干净,双手抱起碗啊啊大叫起来,终于打破了屋子里的凝重。
老夫人笑着说:“快添上,宝贝儿吃得真多。”
杨氏憋着气,对老夫人说:“他都那么大了,别叫他宝贝了。”
老夫人笑眯眯地看着沈强:“强儿多大都是祖母的宝贝儿!”
杨氏不能跟老夫人争论,郁闷地坐到大家都吃了饭。沈湘起身行礼告辞,杨氏开口道:“湘儿……”
沈湘瞪着眼睛看杨氏,眼光里似乎有火焰,杨氏含泪了,咽了下口水,说道:“我生你时,特别高兴……”
沈湘不耐烦地皱了眉,杨氏带着哽咽勉强地说:“你前面是三个哥哥,我好不容易盼来了个女儿。”
沈湘咬着牙,等着行将到来的口角。
杨氏要哭了:“娘只是想让你过得好……”
沈湘紧闭着嘴唇,倔强地不说话。
杨氏叹了口气,带着哭声说:“只要你高兴,湘儿,你怎么样都成……”
沈湘突然哭了,一头扑到了杨氏的怀里,说道:“娘,对不住……”
杨氏摸着沈湘乌黑浓密的头发:“没事,没什么,湘儿是个好样的……”也出声哭起来。
沈湘大声哭了一场,弄得沈玮和沈瑜都在一边指着:“姑姑哭了……奶奶哭了……”柳氏低着头把两个小孩子抱下椅子,交给婆子们带出去了。 ↑返回顶部↑
四皇子总算从沮丧中慢慢恢复过来,他头一次打开了他带回来的一个小小的包裹。那时北行,天冷时穿的种种厚衣,苏婉娘为他做的护膝什么的,都在天暖时一样样地脱下,因为已经十分破烂,大多被扔了。他包裹里只有用一只护膝裹住的一个小茶罐,一本陶老官人手抄的心经和两只木雕的簪子。
四皇子把一只簪子给了丁内侍,丁内侍差点大哭起来:“殿下!您还给我带了东西……”
四皇子无力摆手:“叫我公子吧……”丁内侍等了四皇子这么长时间,等四皇子回来,他就又喊“殿下”了。
四皇子拿出那只茶罐,让丁内侍烧了水,在茶壶里只放了几片茶叶,一倒水,香气像爆炸一样,从壶中溢出,清淡中带着无法抵御的穿透力,片刻就满室茶香。连丁内侍都深吸口气,叹道:“真是好茶!”他又连吸几下,低声说:“觉得闻不够似的……”
这茶香与陶氏茶馆里的气息很相似,四皇子恍然间想起了那个笑呵呵的陶老官人,他说的那些疯话,自己听到的那飘渺的声音……
四皇子走到桌前,摊开纸,丁内侍忙过来研墨,四皇子提笔写下:“分权三方,兴商助农,重武强兵,重修律法,道德教化……”,他停了片刻,又写下:“尊重信仰”。他再次停了好久,才迟疑着写了:“崇尚自由”。像是看到了丁内侍不解的眼神,四皇子为自己加注:“自由,对善的选择”。
他现在回想自己的出行,就明白如果不是沈二小姐未雨绸缭地谋划,国破家亡已是难免。可就是这次能挡住北戎的进犯,权力机构中深入骨髓的腐败和贪婪,也无法让国家强盛起来,早晚有一天,内忧外患会再次逼迫中原改朝换代……可要改变这种情形,是多么艰难!谁也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人心充满贪欲,怎么可能上下一致地改制?这要经历多少代人不懈地奋斗,死多人,才有一线可能。中间任何变化,都会把这种尝试打回原形……
他不是个救世主,他是个不想放弃自己幸福的人。他不幸生为皇子,不愿卷入权力争斗,但可以在一边写写书,根据他对皇权的切身经历和洞察,以及那些沈汶所讲的致命之处,讲讲他所设想的能真的拯救自己家族的途径,虽然他也知道这些是空想,可也算是尽了自己一份力,日后能坦然面对列祖列宗。
四皇子深知人们对全新事物的不信任,要想说服人众,就要言之有据,谈古论今。他要打着复古的旗号,给自己的思想提供一个历史背景:将古代的禅让制度牵强附会到和平转移权力的步骤上,好好分析历史中所记载的君臣之间的种种权谋之术对皇帝的危害,作为将权力分割和律法独立的理由;还要研究律法,指出其中利于人治权治而不利于治人的种种不公不平所在,点明这些都是日后引起民变的隐患,他将倡议本着公平,袒护弱者的目的,全面修改律法……
为了博古论今,他必须通读经典。四皇子现在才理解了人们所说“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意思,他不仅要再读四书五经,还要细读各种历史记载,其中《史记》就够他读一脑门子了。这次,可不是为读而读,是要带着他的目的去找证据,他需要从中找到现今权力机构的理论依据,再去质疑这些理论的合理和可靠性。他需要从历史长卷中,找到那一次次反复发生的相似漩涡,将其一一勾画出来,让人们看到这种重复的荒诞……然后,他才会小心翼翼地抛出他的建议,在每一条下,都细论其将给权力制度带来的影响,让人们看到好处,还要提供各种尝试的方式……
四皇子觉得他找到了他一生要干的事业!他完全可以想象,当他老了的时候,他将成为一个著作等身的思想家!他会和苏婉娘躲在沈汶的岛上,在饮茶下棋间,隔岸观火,尽情地书写他对中原社会新架构的空想,让有心有勇气的人去抛头颅洒热血,尝试他的理论。为了隐藏好身份,他不会用自己的名字,会以“路人”为笔名,连“蒋”字都省了,以免引起三皇兄的怀疑和猜忌。
说干就干,四皇子马上写了个长长的书单,让丁内侍给蒋家下次的来人带去,帮他找来这些书籍外加许多纸墨。虽然他准备日后去严氏书院时能大量阅读,可是现在的辰光也不该浪费才对。
做完了计划,四皇子才坐下来,端起茶杯。还未到唇,就已经闻到了清香,入口只觉清爽中夹杂着微苦,咽下时沁入心脾,齿间留香,引人回味……四皇子眼中一热,再次想起了那些旅程中的人们。虽然张允铮说日后他们还会再出行,可是四皇子却觉得什么都无法重演他这次的北行,那些惊心动魄的悲惨,那些充满了青春和朝气的旅伴们!青春怎么能重来?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说的就是这种心境吧?他不必等到日后回想时才知其可贵,他现在就知道了。
-------------------------- 镇北侯府,沈湘过了生日,迎来了让杨氏心惊胆战的十七岁。她让人做了面,全家人坐在一起,她可以说是虎视眈眈地看着沈湘。沈湘也同样戒备着,浑身肌肉紧绷,眉头微蹙着,在杨氏要吃人的注视下,慢慢地吃了面。旁观的沈卓觉得沈湘像一只弓着身子的豹子,就等着杨氏说出一句有关亲事的话,她好一下子就跳起来,夺门而出。
其他人一定是也感受到了这种紧张的气氛,老夫人垂着嘴角,一个劲儿地捻佛珠。柳氏低眉在一旁伺候着,她的两个小孩沈玮和沈瑜眨巴着小眼睛,一会儿看看杨氏,一会儿看看沈湘,柳氏提心吊胆,怕他们说出什么来,时常给他们一个严厉的眼神。
满屋没一个人说话,这顿饭吃得很压抑。唯一不受影响的是沈强,他终于能坐着吃饭了,可还是不用筷子,拿着一把专门为他做的大竹勺,大口大口地把面条和菜连汤带水地塞到嘴里,呼噜呼噜地,非要弄得两腮爆满,才费力地嚼两下咽了。他把一大海碗面条全吃干净,双手抱起碗啊啊大叫起来,终于打破了屋子里的凝重。
老夫人笑着说:“快添上,宝贝儿吃得真多。”
杨氏憋着气,对老夫人说:“他都那么大了,别叫他宝贝了。”
老夫人笑眯眯地看着沈强:“强儿多大都是祖母的宝贝儿!”
杨氏不能跟老夫人争论,郁闷地坐到大家都吃了饭。沈湘起身行礼告辞,杨氏开口道:“湘儿……”
沈湘瞪着眼睛看杨氏,眼光里似乎有火焰,杨氏含泪了,咽了下口水,说道:“我生你时,特别高兴……”
沈湘不耐烦地皱了眉,杨氏带着哽咽勉强地说:“你前面是三个哥哥,我好不容易盼来了个女儿。”
沈湘咬着牙,等着行将到来的口角。
杨氏要哭了:“娘只是想让你过得好……”
沈湘紧闭着嘴唇,倔强地不说话。
杨氏叹了口气,带着哭声说:“只要你高兴,湘儿,你怎么样都成……”
沈湘突然哭了,一头扑到了杨氏的怀里,说道:“娘,对不住……”
杨氏摸着沈湘乌黑浓密的头发:“没事,没什么,湘儿是个好样的……”也出声哭起来。
沈湘大声哭了一场,弄得沈玮和沈瑜都在一边指着:“姑姑哭了……奶奶哭了……”柳氏低着头把两个小孩子抱下椅子,交给婆子们带出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