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节(4 / 4)
叶中书满意:“三皇子喜欢年轻人,你是他身边是年纪最大的了。你做的,大家自然认为是三皇子的意思。所以,你要对人格外礼遇。你这么多年在京城各界混迹,这根本不是难事。若是有时间,还可把荒年之前,三皇子建言买粮的事好好对人说说。现在灾荒已重,那些听了三皇子的话存了粮食的人,已经欠了三皇子的情,让大家别忘了。”
叶大公子呵呵笑起来:“父亲,你才应该去给三皇子当幕僚啊!”
叶中书哼一下:“我是皇帝的臣子,哪儿能给小辈儿的皇子去当个幕僚?这是你和你兄弟们该干的事。日后新皇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天下就是你们的了。”他语中不无惆怅。
叶大公子觉得又骄傲又惶恐,说道:“我还得求父亲平时多加指点。”
叶中书点头说:“你若有任何疑难,尽管来与我商榷,我自然是不会袖手的。”
叶大公子从此后信心大增,再也不纠结三皇子这么和皇帝较着劲,拖着不娶妻之类的事了,而是打着三皇子的旗号拜访各方领袖,到处为三皇子网罗人才。他过去没有从政时就是京城著名的万金油,和谁都能勾肩搭背地称兄道弟,天生有社交才华。现在是三皇子门下首席的幕僚,人们都认为他代表了三皇子,见他如此礼贤下士,均觉三皇子有古代信陵君之类名士的范儿。再加上市井言谈中又提起几年前三皇子还是个少年时就倡议储量备荒,真知灼见,非同凡响。现在粮食贵比黄金,当初听了他的话的人都暗叫庆幸,听了太子话的都深感倒霉,觉得太子带了晦气。
到了仲夏之季,京城中两个皇子的战斗互有得失,太子也许在皇宫里拔了头筹,可在民间,三皇子渐渐占了上风。
--------------------
张允铭带队与张允铮带队很不同,他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自从他们上次举手表决后,张允铭就再也没有给他们做决定的机会,只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一门心思想赶快回去。随行的人除了玉兰之外全是张允铭的手下,自然听他的,张允铭令出无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有了实权的人根本无需从众议。 ↑返回顶部↑
叶大公子呵呵笑起来:“父亲,你才应该去给三皇子当幕僚啊!”
叶中书哼一下:“我是皇帝的臣子,哪儿能给小辈儿的皇子去当个幕僚?这是你和你兄弟们该干的事。日后新皇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天下就是你们的了。”他语中不无惆怅。
叶大公子觉得又骄傲又惶恐,说道:“我还得求父亲平时多加指点。”
叶中书点头说:“你若有任何疑难,尽管来与我商榷,我自然是不会袖手的。”
叶大公子从此后信心大增,再也不纠结三皇子这么和皇帝较着劲,拖着不娶妻之类的事了,而是打着三皇子的旗号拜访各方领袖,到处为三皇子网罗人才。他过去没有从政时就是京城著名的万金油,和谁都能勾肩搭背地称兄道弟,天生有社交才华。现在是三皇子门下首席的幕僚,人们都认为他代表了三皇子,见他如此礼贤下士,均觉三皇子有古代信陵君之类名士的范儿。再加上市井言谈中又提起几年前三皇子还是个少年时就倡议储量备荒,真知灼见,非同凡响。现在粮食贵比黄金,当初听了他的话的人都暗叫庆幸,听了太子话的都深感倒霉,觉得太子带了晦气。
到了仲夏之季,京城中两个皇子的战斗互有得失,太子也许在皇宫里拔了头筹,可在民间,三皇子渐渐占了上风。
--------------------
张允铭带队与张允铮带队很不同,他根本不考虑其他人的意见,自从他们上次举手表决后,张允铭就再也没有给他们做决定的机会,只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一门心思想赶快回去。随行的人除了玉兰之外全是张允铭的手下,自然听他的,张允铭令出无阻,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有了实权的人根本无需从众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