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腊月二十六日,裴清殊这个皇帝就要封笔、封玺了,直到正月初一的元旦大典上,他才会重新开笔、开玺。
  所以赶在腊月二十六之前,裴清殊必须把延和二十七年重要的政务全都处理完毕,这样才有心思和精力去迎接新年。
  内阁侍读学士陈起和户部侍郎贾昂他们,已经根据实际情况,草拟出了新的官员俸禄制度。
  根据裴清殊的指示,低级官吏的俸禄涨幅,要远大于三品以上的高级官吏。比如正九品官员的俸禄,从以前的三十两一年,提高至六十两一年,直接翻了倍。
  一品、二品官员,由于他们经常得到皇帝的封赏,所以在俸禄方面基本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一般来说,这类高官的家底都比较丰厚,也不是指望着俸禄过日子的。
  裴清殊对陈起和贾昂他们拟定的草案进行了些许的修改之后,此事就算是敲定了。
  涨薪一事,几乎是没经过什么争论,就直接在大朝会上一致通过了——哪个官员会傻到反对皇帝给自己提高俸禄呢?
  不过与此同时,他们也意识到,新帝对明年改元之后的税制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不然皇帝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去给官员们涨俸呢?
  许是拿人手软,许多原本不看好税制改革的大臣,现在都开始反过来变成税制改革的拥护者了。
  除了这件事情之外,礼部还赶在改元之前,给林太后的父亲、裴清殊的外公拟定了一个封号——顺勤伯。
  裴清殊想过了,太上皇说的没错,虽说在他上位的过程当中,林太后的娘家没起过什么作用,但从孝道的角度来讲,他登基做了皇帝,就是要封赏自己生母的娘家。
  这一点的确是他疏忽了不假。
  但要让裴清殊直接把他的外祖父封成国公,让林家人和傅太后的娘家荣国公府平起平坐,裴清殊是绝对办不到的。毕竟林家的底蕴和傅家比起来,实在是差太多了。
  所以最后,他比照皇后的父亲宋尧的爵位,给他的外公封了一个顺勤伯,并且赶在雍定元年到来之前,给林家赐了一个新的府邸。
  对此,林家人是非常满足的。
  林家人有一点好,就是他们虽然帮不上裴清殊什么忙,但也尽量不拖后腿。
  当年裴清殊的生母林太后宠冠后宫的时候,多少人盯着林家,想找出林家的错处来,可都没有抓到什么林家人的把柄。
  光是从这一点考虑,裴清殊就觉得封赏林家不亏。
  至于起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最终决定封他为监察御史,等年关一过,就让老四离开京城,去地方巡视郡县,监察地方官员。
  虽说当初淮阳大长公主大张旗鼓地跑去宫里告御状,使得京城贵族圈子里的人几乎全都知道了老四和左氏的事情,不过俗话说得好,家丑不可外扬,尤其是皇家。
  现在的太上皇、当初的皇帝在事发之后,虽然将老四的官位、爵位一撸到底,在外却是极力维护老四的名声,或者说是皇家的尊严。
  当时他甚至还下过圣旨,严禁任何人在公众场所议论皇室的家事,还抓了两个大嘴巴的世家子弟打了一顿板子。
  因此这件事情只是在京城广为人知而已。出了京城,知道的人虽然有,但是并不多。
  所以裴清殊认为,把老四外放,比将他留在京里办差更好。
  这样一来,还能避免老四和宋池经常见面。
  不然这两个人同朝为官的话……真是想一想都觉得尴尬。
  关于重新启用四皇子一事,裴清殊怕宋池知道后一下子接受不了,所以在办公的间隙,他亲自和宋池提起了此事。
  出乎意料裴清殊的是,宋池表现得很平静,甚至像是早就知道了会有这么一天一样。
  其实宋池身为淮阳大长公主的儿子,是和裴清殊、四皇子都有血缘关系的表哥,他们都是亲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