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他们又怕自己会像之前的那些个老臣一样,被裴清殊发配去守陵,所以就没有在明面上提出反对,而是私底下悄悄地给远在建福宫的太上皇写信,请太上皇出面“管一管”裴清殊这个不懂事的少年天子。
  谁知道等来等去,怎么都等不来太上皇的回信。
  直到新政都颁行到全国各地去了,太上皇才言简意赅地回了他们几个字:都听殊儿的。
  那些原本打算“誓死”效忠太上皇到底的老臣们,差点被太上皇的回信给气死。
  除了从明年开始,由国家统一管理税收之外,裴清殊还传旨下去,给地方官员三个月的时间整理黄册。
  等到雍定元年一月,裴清殊就会要求各地呈上黄册,由专人核对。
  大齐现行的黄册制度,也是由太祖皇帝所制定的。
  地方相关负责人员,要将各地的人口、田地、自然资源、赋税缴纳等情况统一登记在册。因为这个册子是黄色的,所以被俗称为“黄册”。
  过去,由于历代皇帝都没有严查赋税问题,所以各地黄册造假的现象非常严重。
  现在裴清殊既然决心严查赋税这一块了,那检查黄册也是势在必行的。
  裴清殊确信,自己如果现在就立马派出钦差去检查各地的黄册的话,一定会抓到一大批贪官,但他并没有这么做。
  现在处在皇帝这个位置上之后,裴清殊开始渐渐理解太上皇过去的一些所作所为了。
  正所谓“法不责众”,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的。当一个皇帝得知几乎大半个国家的官员都犯了一个同样的错误时,有几个皇帝有决心、有魄力、有勇气,能够将这些犯过错的官员全都一网打尽呢?
  不过裴清殊没有立马收拾他们,倒不是说他打算像太上皇一样采取姑息政策,装傻到底。而是因为延和二十四年科举舞弊案的事情,朝廷这几年没有招揽到足够多的人才,可以顶上那么多空缺的位置。
  朝廷现在,的确是缺能够做事的人。或者说,是裴清殊信得过的人。
  如果顶替现有官员之人,裴清殊也无法信任的话,那换与不换,意义也不大了。
  当然,对于那些贪赃枉法的大贪官,裴清殊是绝对不会姑息的。
  至于那些犯过一些错的小官,裴清殊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打算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只要是能利用这三个月,把最近一年之内的账整明白了的,裴清殊都打算暂时放他们一马。
  接到这道旨意之后,各地官员全都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怠慢。
  哪怕到了下值的时间,衙门的人都不敢回家,而是争分夺秒地整理黄册。
  甚至有些官员,因为之前贪了的钱,现在都已经用于投资或是花光了,现在就开始卖房卖地,甚至还向亲朋好友借钱以填补亏空。
  他们了解太上皇,但不了解裴清殊,生怕这位新帝“新官上任三把火”,把他们全给端了。
  到了这个关头他们才越发明白,钱财乃是身外之物是什么意思。
  虽说地方官员已经在很努力地填补亏空了,但裴清殊对他们还是不放心。
  圣旨颁布于天下之后,裴清殊又叫来几个心腹大臣,商议从京城派出钦差,到地方督查一事。
  “朕以为,若要全面彻底地进行税制改革,收回地方的扣税权、让他们整理黄册,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大齐在税收方面,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所以朕想派出一位钦差,到地方进行监察,然后再将他所发现的问题禀报给朕。”
  自打知道太上皇南巡一次花了多少钱之后,裴清殊就意识到,皇帝出巡不管再怎么从简,所花费的数额还是惊人的。所以身为皇帝,哪怕是出于省钱的目的,裴清殊也不能想出京就出京去。
  在这种情况下,派出钦差,让钦差做他的耳目是最合适的。
  听裴清殊这么说,魏青松立即表示赞同:“皇上所言极是。只是不知关于钦差的人选,皇上可有想法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