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些进京赶考的书生都是用腿赶路的,一走要走上大半年。
  投在乡民家、寺庙里,都是经常的事儿……
  也由此产生一段段或凄美哀怨、或悲喜加集的故事……
  那样身背书箱徒步而行的考生不是没有,但绝对不会是京赶考的学子,那样穷的只能是参加府试、乡试的学子,进京赶考的读书人会穷成那样?!绝对不可能!
  能称得上进京赶考四个字的那至少已经是有举人功名的了。
  就像李爹、谢越彦、宋松安这样的。
  既然已经身为举人了,那哪里还会穷得自已带干粮徒步而行的?!像李爹、谢越彦、宋松安自从中了举之后,每个人的身价都跳跃式的翻番儿,每个人的身价现在都有千两了……
  有这千两的银子,怎么也会租船、租马车、买下人一路有人伺候着进京城,哪里会独自一人还风餐露宿的徒步?!
  最不济的也会买个书童小厮照顾自己啊,两人为伴进京啊……
  比如《兰若寺》里的遇到女鬼小倩的宁采臣就绝不可能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充其量应该是个落魄的秀才……
  李雁回现在看的这本嫡凡先生的新话本儿《宁昭》。
  讲的就是一位去府城参加乡试的穷书生,大雨之夜来到一个大户人家请求借宿。这户人家原百般不愿,可是,这雨实在是太大了,那书生被浇得如同落汤鸡一般,若是不让他进来,挨上一夜的秋雨定会没命的……
  管家不忍心,只得放他进来,安排他去了客房。
  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三更天过后,就万万不可出屋,无论听什么声音,都不可出来……
  书生答应了。
  当书生温习功课到了三更天的时候,他突然听到院中有异响……
  ……
  悬疑又恐怖的气氛布置得刚刚好,若不然,也不能让李雁回硬是忍着晕船的眩晕感,还强看着,只可惜,她也只看到这儿,还不知道院子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青珠抢走了书。
  那个难受劲儿……
  就别提了。
  就像吃了个馋豆一般,馋得李雁回抓心挠肝的想要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
  可是想也知道,青珠绝对不会给她看的。
  如果她没猜错的话,这时青珠正和她师父告状呢,她一个小丫鬟管不了她,可不就得抬出郑大家。
  李雁回是最怕郑大家的,若是,青珠真请来了郑大家的“金口玉言”,她就真别想看了……
  “好无聊啊……我快长毛了……救命啊……”
  外面阳光正好,带着水汽的风也清新舒爽得紧,这个时候就应该沏上一壶茶、摆上几盘干果、瓜子、饴糖什么的,美滋滋的喝着茶水、吃着点心,看《宁昭》嘛……那才是人生乐趣……
  李雁回无聊得快要爆炸了。
  可是她也知道青珠是为她好,她自己也知道她坚持不了多久了,青珠再不把书抢下去,她就要吐了……
  正在烦闷呢,就见青珠一脸神清气爽心情很好的走了进来……
  不用问,肯定是得了郑大家的话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