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肃元年状元,曾入翰林院做过几任翰林, 后辞官醉心于著书。
  先后曾著有《语孟解》、《书斋记》、《遵尧录》、《台衡录》、《二程龟山语录》等。
  晚年则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材。
  白鹿书院是他一手创办的。
  因其酷爱在朱明洞南的钓鳌石澄心静坐, 研习学问,故而, 他门下的白鹿书院学子也都如他一般, 喜钻研学问。
  李雁回听完李爹的介绍,觉得白鹿书院的学子应该都是学院派的,喜欢做理论研究的那种。
  “那守仁书院呢?!”
  李雁回听得津津有味的。
  她想知道守仁书院有什么不一样, 让前三名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守仁书院。
  案首选择了守仁书院也就算了,现在,连第二名、第三名也都选择了守仁书院,李雁回觉得她如果是文昌和白鹿书字的山长, 八成胡子都要被自己气得掐掉了。
  “守仁书院啊……”
  李爹眯了眯眼睛, 嘴角微挑。
  守仁书院坐镇的大儒叫杨时元。
  虽然, 杨时元是大肃二年的新科状元, 可是,他在入仕的十几年一直简在帝心,晚年更是被封为文渊阁大学士。
  杨时元告老还乡之后,就在丹嘉城办了这家守仁书院。
  守仁书院与白鹿书院不同的是,从守仁书院出来的学子大部份都会进入官场。
  “世俗之书,进取之业……”,李爹缓缓道。
  李雁回频频点头。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嘛……
  可以理解。
  看到李雁回似乎理解偏了,李爹又急忙解释道。
  “但守仁书院也并非只重视学生科举利禄之途,它更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杨大儒经常说‘贤人之学,由教而人者也,人道也……’,守仁书院是把德育教育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的。”
  “孝友信睦、公廉正直……”
  李爹还在缓缓的介绍着守仁书院的院规院训。
  李雁回却觉得这守仁书院怕就算是不重视学生们道德品质的培养,也会有大批的学子哭着喊着要进守仁书院的。
  还有什么比出自一位简在帝心的大儒门下更重要的?!
  这是人脉啊!
  官场什么最重要,自然是人脉。
  同为守仁书院出来的,自然要同气连枝。
  同科同年尚觉亲切,又何况同在一个书院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