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便有愣头青的御史上折陈说此事,费尽笔墨渲染不公。
  皇上却难得亲自回了一句,可要官宦子弟皆避嫌?
  御史一时也哑了火。
  而宗室那边,因阶层复杂,所以对宗藩条例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宗藩条例里绝大部分条款都是针对将军以下宗室的,对于亲王和郡王的影响不过是少了些属官,少了些衣冠,以及,以后多纳的小老婆、非良籍的小老婆、非婚生的娃朝廷不给养了。
  对于富有的亲王郡王们来说,这其实不算什么。朱家又情种稀缺,少有一定要给某个“真爱”的青楼女子上玉牒的。
  至于花生、传生的不满,时人最讲究血统,他们这类人什么想法是没有人会在乎的。
  当然,他们中也有那能得宠的,在父祖面前撒个娇为自己争取争取爵位。
  只可惜,这条本身就是皇明祖训里的明文规定,不过是现在查得更严格了。他们的父祖可不傻,就算想上书也不会就这点来上书。
  对于五服之外的宗室,基本上都是拥护这一个改革的。
  他们处于最底层,克扣宗禄也是先从他们这克扣,又有藩禁不许他们务工务农,真是要活活将人饿死。
  如今开四民之业,又解除了城禁,才是真正给了他们生机。
  尤其是山东的五服外宗室,得了这消息无不高呼万岁圣明,山东如今处处缺人,只要够勤快,养家不成问题,致富也近在咫尺!
  在郡王以下、五服之内的宗室则意见最大,宗禄被削减,宗学制度又推迟了他们拿宗禄的时间,甚至考核不合格还可能丢了爵位,这简直是给他们上了重枷一样。
  说什么科举入仕,他们中有几个是能读得进去书的?这条所谓出路和没有也差不多了。
  偏偏他们的地位说高并不高,没什么话语权,只好想尽千方百计发声。
  于是也有各种各样的折子递了上来,堆满了寿哥案头。
  在这么个当口,又出了两宗事,皆事关藩王,寿哥大笔一挥料理了,算是表明了朝廷态度,给宗藩指了条明路。
  一桩是封地河南怀庆府的郑王朱祐枔殁了,膝下无子,其堂弟朱祐檡请袭亲王爵。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