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巧之又巧!(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吴骏实话实说道:“初步计划是2000头牛左右。”
  “2000头!”王康宁听到吴骏报出的规模后一脸欣喜,突然道,“我知道了吴总,一定是小管给你透露的消息吧?”
  “啊??王乡长您是说管干事?”吴骏一脸懵圈地看着王康宁。
  王乡长这个弯拐的太急了,吴骏有点儿没反应过来。
  吴广强也一脸疑惑地看着王康宁,不理解他的意思。
  开牛场怎么还跟管干事扯上关系了?
  “嗯?不是管干事跟吴总说的吗?”王康宁一脸疑惑道,“前天去县里开会,上边刚下来的政策,咱们北齐乡现在养牛开始给补贴了。”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吴骏不禁摇头笑笑。
  这事儿确实有点儿巧。
  乡里刚开始补贴养牛,自己就打算养牛,难怪王乡长会产生这种误会。
  至于国家为什么补贴养牛,其实也不难想明白。
  以前农民都会养殖耕牛,等耕牛老了干不动活了就会被卖掉,这也是肉牛的一种供应渠道。
  现在随着农业机械化,耕牛基本上已经全都被淘汰掉了,农民养牛的规模大大减少。
  往前数十年,小吴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牛。
  有的村民家里人多,地多,农活也多,家里甚至会养两头牛倒班。
  那些年月,小吴庄各条大街小巷里最多的就是牛粪。
  晚上出门不瞪大眼,绝对会踩地雷。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往后,村里的牛越少。
  时至今日,曾经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耕牛,已经在小吴庄绝迹了。
  就算把小吴庄周边十里八村全部搜刮一遍也搜不出十头牛了。
  牛越来越少了,然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脉对牛肉的需求却是越来越大。
  这一减一加,缺口就越拉越大了。
  所以,为了供应我国的肉牛需求,国家对于养牛是有一定的补贴的。
  但这个补贴政策也不是全国统一的,有的地方早就有,有的地方最近两年才开始。
  北齐乡更是在前天才争取到这项惠民政策。
  王康宁很有耐心地和吴骏介绍了一番此次补贴的具体内容。
  补贴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类是给养殖繁殖母牛,另一类就是补贴给规模养殖场,吴骏的情况属于第二种。
  补贴给养繁殖母牛的原因也是为了保证牛犊的供应,要知道母牛是稳定产能的重要保障,肉牛养一年就出栏了,而养母牛想获利需要三四年。
  可以说养母牛投资大回本周期还比较长,显然是没人愿意养母牛的,都会追求养殖肉牛赚快钱。
  但是,肉牛也不是牛魔王拔根牛毛吹口气吹出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