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4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连家人都如此对待的人,助他,不担心自己日后被这畜生反咬这一口吗?
  只要是个聪明人,就不会再与他有所牵扯。
  没有人脉,他顾木下半辈子还想起来?
  做梦吧!
  细想过入手办法,顾迟便开始行动起来,他需要一份更加强有力的证据,好去说服秦博士。
  至于这份‘证据’到底是什么——
  顾迟打算仿照当年的文章,再写一篇风格类似的,涉及仙神鬼怪这种非寻常人事的内容。
  回想起这段时间。从学徒口中听到鬼怪复仇的故事,立刻有了灵感。
  他要写一篇《愤鬼》!
  这不像赋和诗歌,每句都有字数的限制,也不像策论,需要中心主旨和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反而有点像后世小说的影子,也就是讲一个故事,算是顾迟的强项,他将自己关在屋子里,迅速开始了新的创作。
  而在顾迟写新文章的时候,之前被明公在太学讲解的那篇颂文,除了引发学生激烈讨论,这讨论带来的影响,还在继续。
  数着时间,假日前天下午,在最后排模模糊糊的听完课后,高松没有和其他一样旁听的学生回宿舍,又或者为正式生做事,而是砚台笔墨清擦干净,往放了竹简纸张的包里一装,急匆匆的就往外走。
  和他相熟的好友见状,不由得问道:“高松,你要去哪儿?”
  “回家。”
  高松一边走,一边应道:
  “我父也是明日休沐,今日回去,傍晚正好能见到,两个多月才聚这么一次,能多见些时辰就要多见些时日啊!”
  通信和交通的匮乏,造成了一家人明明在同个城内,却数个月都没办法聚在一起的情况,好不容易有机会见面,提前走会儿不要太正常,询问的好友了然的点头,并热心地询问道:
  “那你得快点回去,对了,你是有马还是家里人来接?没有的话,要不骑我那匹回家?”
  “不用。”
  高松摆了摆手:“家仆早就在等着了。”
  “那就替我向伯父问个好。”既然不需要自己,对方又急着离开,好友也就没有多说什么:
  “后日回见。”
  “回见!”
  告别好友,高松快步走到门外,他看着家仆赶过来的马车,颇有些无奈的扶额。
  不用说,这肯定是母亲和大母的主意,就是不让他大冬天骑马,防止着凉,可坐车赶路,真没有走路快啊!
  车都来了,又没有多余的马,他还能怎么办?只能上去坐着了。
  摇摇晃晃,一路颠簸的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高松就被母亲早就熬好的姜汤堵住了嘴,直到把那碗辛辣中又透露着香甜的红糖姜汤喝完,他才有时间和家里人说上话。
  内容有些老生常谈,无非是互相问问身体是不是健康,天冷有没有注意防寒,衣服够不够,要不要再添些,是否出现了冻疮,家里有没有什么事情,高松在太学学的怎么样之类。
  虽然很零碎,可也正是因为这些内容,才让一家人的感情足够深厚,而身为侍中郎的父亲高庆近日没有太多事务,所以比高松回来的更早,他比任何人都注重长子的学业,一提到太学学了什么便停不下来,还问起来细节。
  太学作为最高学府,对学生的要求并不低,经文背诵,议题论说是基本标准,旁听者可以稍微放宽,但代价是他们无法参与考试,也不能获得举官的名额,也正因为此,高庆从不会放松对儿子学问的核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