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小姑姑,小姑姑!”临念水从临家村到大门的那条路跑了出来,和临青溪正好面对面相逢。
  “念水,你们这么早就结束练武了吗?”临青溪看到随着临念水的出现,他身后又有很多村里的孩子跑了过来。
  “嗯,师父说,小姑姑说今天是小年,家家都应该祭灶神,我们也要来送灶王爷,这样明年就不用担心饿肚子了。”临念水笑嘻嘻地说道。
  前两天,孙氏几人准备蒸馒头的时候,临青溪正好也在一旁帮忙,女人们聊起天也是天上地下的什么话都说,笑笑闹闹之间,她就给几人讲起了在现代的一些新年的规矩。
  像是腊月初八那天要喝腊八粥,她告诉村里的女人,腊月二十三那天其实应该算小年,这天要祭灶神,做糖瓜、糖饼给灶王爷,她还给几人讲了有关灶王爷的神话故事。
  不仅如此,她还哼唱了《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或许是临青溪的话太有信服力,或许是女人们也觉得这样的过年规矩很新奇,或许是大家也都想有个借口驱走一年的晦气和霉运,然后开开心心充满希望地迎接新的一年。
  总之,临青溪的《腊月歌》和她讲的那些故事就在村民和外边的百姓中间开始流传开来,不到两天,所有的孩子都会唱《腊月歌》了。
  最后,族长临仁义和几位族老一商量,就决定按照临青溪歌中所唱的过个新年,因为他们知道,临青溪是到过仙境的人,可能她真的见过灶王爷也不一定。
  而这么多年来,百姓们日子不如意,或许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没有给灶王爷摆过供品。
  不仅是他们这样想,所有开始知道灶王爷的故事和《腊月歌》的百姓都这样想,因此祭灶的时候,他们尤其的虔诚。
  自此后,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也成为了百姓们最为看重的一件大事。
  焃昀走在所有孩子的最后面,他在门外的人群中,看到临青溪在亲自动手制作鱼丸,她的手都被冻红了。
  “我来吧!”焃昀轻轻按住了临青溪的双手,然后从她的手中拿过木槌,开始把鱼肉砸成鱼泥。
  “没关系,我可以的!”临青溪现在又不是弱不禁风的小丫头,她有的是力气。
  “力气活还是交给男人,你可以帮我往里面加鱼肉。”焃昀笑看着她说道。
  石臼虽然很深,但是为了能打出更多的鱼泥,需要不断地往里面放一些清洗干净的鱼肉。不过,临青溪觉得这项工作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她还是比较喜欢用木槌。
  “加鱼肉这种事情念水就可以做,我还是帮我娘去搓鱼丸吧。念水,过来帮你们师父加鱼肉!”临青溪直接喊来了自己的小侄子临念水,她不会真得傻傻地蹲在一边给焃昀加鱼肉的,大不了换另一种事情做。
  焃昀也只是看着她笑了一下,虽然想和她独处,但是他和她现在就在忙碌喧嚣的人群中,周围可是有不少眼睛看着呢,尤其是他未来的大舅子临青豪。
  此时,临青豪看着焃昀的眼神就像是很怕焃昀会把他心爱的妹妹给拐跑一样,而焃昀的心里还真得是很想拐跑临青溪,但他也知道,被拐跑的不是她,而是他自己。
  “蕙兰嫂子,你搓的鱼丸真是又快又好!”赵氏走进木板房的时候,看到案板上摆放的鱼丸又圆又多,那都是穆氏一个人做的。
  “呵呵,是吗?我也就能帮上这点忙了!”穆氏开心地说道。
  “娘,谁说的,您能帮的忙可是太多了!”临青溪随后也走了进来。
  “见过东家姑娘!”一看到临青溪进来,屋子里其他正在忙活的女人们赶紧给她福礼。
  “不用多礼,我也来帮忙!”临青溪在穆氏的身边坐了下来。
  “溪丫头,你去忙吧,这边有你娘、你孙婶子和我照看着呢!”临青溪现在是做大事的人,赵氏觉得这些做饭的小事交给她们就好了。
  “赵婶子,我的事情差不多都忙完了,今天可是小年,忙了一年该休息休息了。”临青溪在一旁的温水里洗了洗手,然后开始搓鱼丸。
  “是该休息休息,我听你爹说,你这段日子可是白天黑夜地忙事情,别把自己累坏了,待会儿让若心给你熬碗药粥喝。”穆氏担心地说道。
  “娘,我知道了!”临青溪笑着说道。
  赵氏也坐下来和穆氏、临青溪一起制作鱼丸,而做好的鱼丸都放在了一个很大的笸箩里,因为天气寒冷,就是再多放十几天也不会坏。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