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游轮上分析(2 / 3)
而且出于做贼心虚的心理...
所以他们才会听到游轮上的动静,就立刻分开回到各自的休息室!怕的,就是他们打算联手下游轮抢夺残卷的事情,被发现...
所以,当听到只是游轮上发生了行刺事件,四号嫌疑人物,甚至主动走出来,承认彼此在一起!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松了口气,发现并不是密谋抢夺残卷的事情走漏了风声!
倒也附和逻辑!不过绝不可能因为上面这些,完全判定他们毫无嫌疑!
陈雨寒明白周祗勋的想法:“但是那四个人比起最后一个陈家华。他们的嫌疑,就小了很多,因为最后这号人物破绽百出!”
虽然陈雨寒没有亲眼看过...
但他听说过:“这些人被安排到休息室,距离游轮即将靠岸,大概中途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而残卷八千多字,常人阅读八千字的白话文大概都要花费十多分钟。而残卷的内容很多引用了一些古文,阅读起来比起白话文难了很多。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对残卷做出大致描述,要么是他阅读能力很强,要么...就是他早就熟悉了内容!”
周祗勋更加认定后面的说法:“毕竟这就附和多年前的犯行者所为。他当年在武馆杀人行窃,拿到的书册至今无法完全理解。但是...时隔几年后的凶手,绝对能为全书做大致描述!”
当然...
周祗勋也不否认:“的确这也有可能是第五号嫌疑人,陈家华有过目不忘或者超越常人的阅读能力!但是...他很奇怪!”
之所以觉得他奇怪...
因为在即将抵达省城靠岸前,他想要武馆的人在给他一次机会挑战。这倒是情理之中,毕竟他当时一招之差落选!
可是...周祗勋试问:“休息室明明就靠在一起,他为什么不直接去找残疾的老者,毕竟很明显,这游轮上能做主的只有那个老头!却偏偏去一个不知名不知姓的武馆人员?还刻意去打听武馆大师兄、二师兄的位置...”
不觉得很奇怪吗?
周祗勋在意:“那个时候林家栋差人来请示遇刺老者,当时还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刺杀案件!游轮更没有返航的迹象,反而是即将靠岸...”
周祗勋因此,不的不怀疑:“那陈家华问了武馆人员后,他去了哪?他不是想要武馆的人在让他在试一次吗?可是问了后,他居然直接回了休息室,没有去找残疾的老者,更没有去找武馆大师兄和二师兄!”
推理的很细腻...
和陈雨寒所想完全一致:“陈家华去问武馆的人,不是为了制造不在场证明!而是精心布置了一切...”
他探查武馆大师兄二师兄的位置,不是为了去找他们!而是刻意想用这样的方式,让人去通报,就会发现那个老头已经被人行刺...
届时武馆人员发现他们的师叔生命垂危,第一反应就是靠岸,送省城医院急救。
一旦靠岸,他就可以借机逃离!即便是东窗事发...
凭他敏捷的身手,就算打不过林家栋或者张志良,但是面对其中一个的话,他绝对能轻易脱身逃掉!
想来非常合理!
陈雨寒解释:“这就难怪,行刺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在那个时间,那个节点用匕首瞄准肺部下刀...”
是啊!周祗勋也明白:“因为陈家华算好了时间,游轮靠岸,却不能让游轮上那个最关键的人物断气!要让游轮上这些人将关注点,先放到救人这件事上...如果那个时候这老头已经断气,那武馆的人,很有可能一气之下,杀死游轮上所有的外来客,也包括凶手自己!”
不过他忽略了一件事!
陈雨寒弄巧成拙:“游轮没有靠岸,反而调头回航。也没有将遇刺者送医救治,任其死在途中。因为我阴差阳错打乱了行凶者的计划,反而临时抢救了伤者...”
是啊!还真是庆幸...
周祗勋眉间微挑:“这才得以,让原本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有机会指认凶手承认罪行!”
再次说回证据! ↑返回顶部↑
所以他们才会听到游轮上的动静,就立刻分开回到各自的休息室!怕的,就是他们打算联手下游轮抢夺残卷的事情,被发现...
所以,当听到只是游轮上发生了行刺事件,四号嫌疑人物,甚至主动走出来,承认彼此在一起!因为他们那个时候松了口气,发现并不是密谋抢夺残卷的事情走漏了风声!
倒也附和逻辑!不过绝不可能因为上面这些,完全判定他们毫无嫌疑!
陈雨寒明白周祗勋的想法:“但是那四个人比起最后一个陈家华。他们的嫌疑,就小了很多,因为最后这号人物破绽百出!”
虽然陈雨寒没有亲眼看过...
但他听说过:“这些人被安排到休息室,距离游轮即将靠岸,大概中途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而残卷八千多字,常人阅读八千字的白话文大概都要花费十多分钟。而残卷的内容很多引用了一些古文,阅读起来比起白话文难了很多。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对残卷做出大致描述,要么是他阅读能力很强,要么...就是他早就熟悉了内容!”
周祗勋更加认定后面的说法:“毕竟这就附和多年前的犯行者所为。他当年在武馆杀人行窃,拿到的书册至今无法完全理解。但是...时隔几年后的凶手,绝对能为全书做大致描述!”
当然...
周祗勋也不否认:“的确这也有可能是第五号嫌疑人,陈家华有过目不忘或者超越常人的阅读能力!但是...他很奇怪!”
之所以觉得他奇怪...
因为在即将抵达省城靠岸前,他想要武馆的人在给他一次机会挑战。这倒是情理之中,毕竟他当时一招之差落选!
可是...周祗勋试问:“休息室明明就靠在一起,他为什么不直接去找残疾的老者,毕竟很明显,这游轮上能做主的只有那个老头!却偏偏去一个不知名不知姓的武馆人员?还刻意去打听武馆大师兄、二师兄的位置...”
不觉得很奇怪吗?
周祗勋在意:“那个时候林家栋差人来请示遇刺老者,当时还不知道已经发生了刺杀案件!游轮更没有返航的迹象,反而是即将靠岸...”
周祗勋因此,不的不怀疑:“那陈家华问了武馆人员后,他去了哪?他不是想要武馆的人在让他在试一次吗?可是问了后,他居然直接回了休息室,没有去找残疾的老者,更没有去找武馆大师兄和二师兄!”
推理的很细腻...
和陈雨寒所想完全一致:“陈家华去问武馆的人,不是为了制造不在场证明!而是精心布置了一切...”
他探查武馆大师兄二师兄的位置,不是为了去找他们!而是刻意想用这样的方式,让人去通报,就会发现那个老头已经被人行刺...
届时武馆人员发现他们的师叔生命垂危,第一反应就是靠岸,送省城医院急救。
一旦靠岸,他就可以借机逃离!即便是东窗事发...
凭他敏捷的身手,就算打不过林家栋或者张志良,但是面对其中一个的话,他绝对能轻易脱身逃掉!
想来非常合理!
陈雨寒解释:“这就难怪,行刺的人,为什么会选择在那个时间,那个节点用匕首瞄准肺部下刀...”
是啊!周祗勋也明白:“因为陈家华算好了时间,游轮靠岸,却不能让游轮上那个最关键的人物断气!要让游轮上这些人将关注点,先放到救人这件事上...如果那个时候这老头已经断气,那武馆的人,很有可能一气之下,杀死游轮上所有的外来客,也包括凶手自己!”
不过他忽略了一件事!
陈雨寒弄巧成拙:“游轮没有靠岸,反而调头回航。也没有将遇刺者送医救治,任其死在途中。因为我阴差阳错打乱了行凶者的计划,反而临时抢救了伤者...”
是啊!还真是庆幸...
周祗勋眉间微挑:“这才得以,让原本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有机会指认凶手承认罪行!”
再次说回证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