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61)(2 / 3)
小八用力点头,道:我记住了。谢计相大人教诲。
高悦看着他手里拎着药包,颠颠地跑出了郊院的大门,只觉得大周的未来值得期待。所以教育这一块的工作必须从娃娃抓起,那个学堂,若是开办起来,真能吸引到十里八乡的人都跑来听学,那么绝对是优先孩子们,因为他们才是国之希望!是大周未来的栋梁。
每次,当高悦想到这些的时候,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不过,越是这样,高悦越不会停。
由于高悦采取的流水线割种入库的工作方法很高效,那两大车种子,在午膳前就全部被切割完毕,送入了仓库。高悦规规矩矩地吃完午饭,边流食边带着暗日和一队侍卫找到了村长,他想要改良赵家村的灌溉水道,这方面村长经验丰富,因此高悦叫上了村长,一行人往田地那边去了。
这一次出来,但凡在街道上遇到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幼,不少人都主动上前向他行礼,那份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在给高悦行礼的时候还流下了热泪。
这一点细微的变化,令高悦有些愕然,他不禁问村长:您知道村里的乡亲们这是怎么了吗?我怎么觉得,乡亲们今日的情绪不大对呢?
第134章 霜降三候
村长感慨道:计相昨日为老赵和钱阿婆家做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了。孩子们听小八说下个月就可以上免费的学堂,他们心里欢喜得很,老人们如今都说您是菩萨转世呢!
我只是略尽些微薄之力。高悦这话可不是谦虚,他真得觉得自己就是力所能及地做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情而已。
然而,受到他恩惠的村民却十分感激,已自觉将这份善功德广而告之,此举除了成就了高悦的美名,同时也说明,被高悦救济的村民本身就有善根。以善治善何愁事业不成?
高悦看清这点之后,便断定,赵家村的税改农革这事儿,只要没有外力再来捣乱,应该可以顺利推进了。他本也不是贪慕虚名之人,因此这话题也就点到为止,反而问起了浇灌田地的事,他问村长:往年引水浇田,咱们引得是哪里的水?
村长苦笑道:不瞒大人,咱们村这些年来也曾引过那小溪里的水,不过,咱们北方雨水本就不多,若是再遇上旱年那溪里的水就更指望不上。因此水渠之前也挖过,不过这些年来各家各户都很少用了。一来是溪水下降,够不到水渠的豁口,二来是大家习惯了去远一点儿的水坑里拉水,用那坑里的水浇地,种出来的庄稼长势好,所以现在各家各户用水车的反而多些。
水车?高悦想了想,说:可咱们村里家有耕牛的也没几户,水车没有牛马来拉,难道是人力的吗?
水车咱们村里有两辆。村长道:往年到了浇地的时节,各家各户轮着用,时间排紧一些也都顾得上的。
只有两辆车
高悦嘀咕了一声,便没在问了。村长看他微低着头,好似在思考什么事情,也没敢再打扰他。只在前面引路,一行人很快来到了那条小溪边上。
沿着溪岸边的碎石堤又走了一段路,众人便看到堤坝之间确实有个豁口,只不过,那豁口的位置明显要高于溪水表面,这个高差至少有一米左右了,除非夏季涝洪,否则一般的雨量想补上一米的水位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这还是条活水河流
等等!既然是活水那修坝拦截不就好了么。这么简单的道理村长等人不可能想不到啊,可他们却没有做,为什么呢?于是,高悦便问村长:为何不修坝将水拦截,提高水位?!
村长叹道:并非我们不想这样做,只是这条小溪虽不算什么名川大河,却也是这十里八乡唯一的一条活水源。别看它这样儿,它下游与白河相汇,若是乘船顺流直下,可直通沽城东海。因此,原县令曾下过命令不让在这条河上增设堤坝。还有就是,我们若是一村设了堤坝,在下游的村子很有可能就会缺水用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咱们也没打过它的注意。
高悦听明白了,这条小溪虽然不起眼儿,但对于赵家村来说,却是难得得一条水上交通。还有就是,它的水量关系到上下游好几个村子的日常用水问题,所以修堤坝截流这条路在此不通。
那就再想别的办法。
村长,你带我看看那条之前挖的水渠吧。
村长忙应了一声,领着高悦从堤坝的那个豁口往下走,这一路走来,高悦看着水渠中的空间都快被荒草填满了,猜也知道这水渠已弃用了多年。
不过,虽然是没什么用的水渠,但之前开挖的时候,布局很好,几乎贯穿了赵家村的所有田地,覆盖面积够广,改造一下完全可以再次起用。
现在的关键就是,怎么把水,从那条小溪里弄到这条水渠中来。
高悦看完后,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方案的雏形,只不过这需要大量的计算确定可行性。因此,他在看完水渠后,又回到了那个留又豁口的岸边。
高悦回身冲暗日要来了丈量用的软尺和丈板等物。而后,他调动众人在岸边前后左右,上下横斜地量了许多数据。等到全部完工后,他揣着那一沓记满了数据的纸回了郊院。
他刚一回来,就见齐垚在门口转悠,远远地看到高悦回来,齐垚喜上眉梢,颠颠地就跑了过来。
出了什么事?高悦挑眉问,怎么这样高兴?
齐垚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道:计相大人,这是卑职新想出来的学院建筑图,您看看这回行不行? ↑返回顶部↑
高悦看着他手里拎着药包,颠颠地跑出了郊院的大门,只觉得大周的未来值得期待。所以教育这一块的工作必须从娃娃抓起,那个学堂,若是开办起来,真能吸引到十里八乡的人都跑来听学,那么绝对是优先孩子们,因为他们才是国之希望!是大周未来的栋梁。
每次,当高悦想到这些的时候,只觉得肩上的担子无比沉重。不过,越是这样,高悦越不会停。
由于高悦采取的流水线割种入库的工作方法很高效,那两大车种子,在午膳前就全部被切割完毕,送入了仓库。高悦规规矩矩地吃完午饭,边流食边带着暗日和一队侍卫找到了村长,他想要改良赵家村的灌溉水道,这方面村长经验丰富,因此高悦叫上了村长,一行人往田地那边去了。
这一次出来,但凡在街道上遇到村里人,不管男女老幼,不少人都主动上前向他行礼,那份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有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甚至在给高悦行礼的时候还流下了热泪。
这一点细微的变化,令高悦有些愕然,他不禁问村长:您知道村里的乡亲们这是怎么了吗?我怎么觉得,乡亲们今日的情绪不大对呢?
第134章 霜降三候
村长感慨道:计相昨日为老赵和钱阿婆家做的事,村里人都知道了。孩子们听小八说下个月就可以上免费的学堂,他们心里欢喜得很,老人们如今都说您是菩萨转世呢!
我只是略尽些微薄之力。高悦这话可不是谦虚,他真得觉得自己就是力所能及地做了他认为正确的事情而已。
然而,受到他恩惠的村民却十分感激,已自觉将这份善功德广而告之,此举除了成就了高悦的美名,同时也说明,被高悦救济的村民本身就有善根。以善治善何愁事业不成?
高悦看清这点之后,便断定,赵家村的税改农革这事儿,只要没有外力再来捣乱,应该可以顺利推进了。他本也不是贪慕虚名之人,因此这话题也就点到为止,反而问起了浇灌田地的事,他问村长:往年引水浇田,咱们引得是哪里的水?
村长苦笑道:不瞒大人,咱们村这些年来也曾引过那小溪里的水,不过,咱们北方雨水本就不多,若是再遇上旱年那溪里的水就更指望不上。因此水渠之前也挖过,不过这些年来各家各户都很少用了。一来是溪水下降,够不到水渠的豁口,二来是大家习惯了去远一点儿的水坑里拉水,用那坑里的水浇地,种出来的庄稼长势好,所以现在各家各户用水车的反而多些。
水车?高悦想了想,说:可咱们村里家有耕牛的也没几户,水车没有牛马来拉,难道是人力的吗?
水车咱们村里有两辆。村长道:往年到了浇地的时节,各家各户轮着用,时间排紧一些也都顾得上的。
只有两辆车
高悦嘀咕了一声,便没在问了。村长看他微低着头,好似在思考什么事情,也没敢再打扰他。只在前面引路,一行人很快来到了那条小溪边上。
沿着溪岸边的碎石堤又走了一段路,众人便看到堤坝之间确实有个豁口,只不过,那豁口的位置明显要高于溪水表面,这个高差至少有一米左右了,除非夏季涝洪,否则一般的雨量想补上一米的水位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况且这还是条活水河流
等等!既然是活水那修坝拦截不就好了么。这么简单的道理村长等人不可能想不到啊,可他们却没有做,为什么呢?于是,高悦便问村长:为何不修坝将水拦截,提高水位?!
村长叹道:并非我们不想这样做,只是这条小溪虽不算什么名川大河,却也是这十里八乡唯一的一条活水源。别看它这样儿,它下游与白河相汇,若是乘船顺流直下,可直通沽城东海。因此,原县令曾下过命令不让在这条河上增设堤坝。还有就是,我们若是一村设了堤坝,在下游的村子很有可能就会缺水用了。所以,这么多年来咱们也没打过它的注意。
高悦听明白了,这条小溪虽然不起眼儿,但对于赵家村来说,却是难得得一条水上交通。还有就是,它的水量关系到上下游好几个村子的日常用水问题,所以修堤坝截流这条路在此不通。
那就再想别的办法。
村长,你带我看看那条之前挖的水渠吧。
村长忙应了一声,领着高悦从堤坝的那个豁口往下走,这一路走来,高悦看着水渠中的空间都快被荒草填满了,猜也知道这水渠已弃用了多年。
不过,虽然是没什么用的水渠,但之前开挖的时候,布局很好,几乎贯穿了赵家村的所有田地,覆盖面积够广,改造一下完全可以再次起用。
现在的关键就是,怎么把水,从那条小溪里弄到这条水渠中来。
高悦看完后,在他的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方案的雏形,只不过这需要大量的计算确定可行性。因此,他在看完水渠后,又回到了那个留又豁口的岸边。
高悦回身冲暗日要来了丈量用的软尺和丈板等物。而后,他调动众人在岸边前后左右,上下横斜地量了许多数据。等到全部完工后,他揣着那一沓记满了数据的纸回了郊院。
他刚一回来,就见齐垚在门口转悠,远远地看到高悦回来,齐垚喜上眉梢,颠颠地就跑了过来。
出了什么事?高悦挑眉问,怎么这样高兴?
齐垚从怀里掏出一张图纸,道:计相大人,这是卑职新想出来的学院建筑图,您看看这回行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