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56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他们在地方上做出了政绩,再以政绩调升他们的官职,直到调他们回京。”
  寒门入仕,的确艰辛,特别是让贵族放开这个口子,更加艰难。
  想要打破阶级的壁,注定是要付出比旁人更多的努力才行。
  所以,莫少珩往艰难的方向说。
  这样,才有可能让贵族松口,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打破阶级的途径。
  当然,一但贵族肯放开这个口子,恐怕科举带来的影响,是他们也绝对始料未及的。
  众人:“……”
  别人千军万马杀出来,结果,莫少珩说,将人放地方上去。
  没有政绩,连个回京的机会都没有?
  咕噜。
  也……也太苛刻了。
  怎么感觉,不是让寒门来当官,是让他们来吃苦,当牛当马使啊。
  像发配到地方当官,特别是比较偏远的地方,贵族的确是不怎么愿意的,越偏远的地方,生活越艰难。
  是最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若是……若是控制寒门子弟入仕的数量,让他们去干贵族不愿意干的这些苦差事,也未必不可。
  其实,莫少珩却知道,在他们看来的苦差事,在寒门子弟心中,却是……可望而不可及。
  身在不同的阶级,对一件事物的价值的判断,也是截然不同的。
  莫少珩见众人有些意动,趁热打铁的道,“诸位,不若我们今年先尝试一届科举,看看效果如何?”
  “再说。”莫少珩看向几位反对派的代表,“再说刚才几位可是答应,只要寒门的读书人数量足够,你们是不建议引一些寒门子弟入仕的。”
  后面一句话,就有些堵人的嘴的意思了。
  众人:“……”
  议论纷纷。
  若说科举制度,的确功在北凉。
  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自然有它的可取之处,对读书人来说,每三年就是一次“鱼跃龙门”的机会,甚至比现代一生直接由一次考试来决定命运,还善意一些。
  当然,各有各的优缺点,莫少珩不做置评。
  众人:“……”
  莫少珩口中的科举制度,的确震撼住了他们。
  其中的智慧,他们也能管中窥豹,看到一二。
  按理,是十分复杂的制度,莫少珩居然说得一清二楚,将制度完善得如此彻底。
  其实,莫少珩也有点不好意思,这可不是他完善的,而是千百年来,老祖宗慢慢完善出来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