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现代化建设 第15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北凉开国不久,或许这种现象还不明显,但长此以往,习惯了坐享其成之后,就会少了些进取之心。”
  “若连我北凉官员都没有了进取之心,又有谁来带领百姓过上好日子。”
  “引寒门入朝廷,就如同在鱼池里面放进了一条鲢鱼,驱使着鱼群努力生存……”
  灵石公说的其实是鲢鱼效应。
  鱼池缺了鲢鱼,就如同是一滩死水一般。
  鱼池变成了死水,或许鱼还能活,但朝廷一片死寂安于现状的话,恐怕……
  赵景澄一个劲的记,好兴奋,虽然听求听不懂。
  莫少珩收到今天这些学生递上来的专访的时候,也是一愣。
  特别是范慎关于太子赵岚的专访和赵景澄关于灵石公的专访。
  居然都是同一个问题。
  而且,这两人的回答……相反。
  赵岚的回答,是为了贵族的利益,贵族仗着父辈的功劳,理所当然能享受这样的特权,说得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
  父辈打下的江山,凭什么要将利益让给别人。
  相信能得到大部分贵族的赞同。
  而灵石公的回答,是为北凉长远发展,也指出了贵族推举制的弊端。
  现在的北凉还有些进取之心,但一代二代之后呢,习惯了坐享其成之后,会不会也会变成前朝一样。
  所以得引进寒门,来做那驱使鱼群的鲢鱼。
  至于寒门中有没有贤才,古史可鉴。
  莫少珩心道,这就有趣了。
  若是单独放出来其中一个,或许也没什么,但两个放在一起……
  莫少珩嘴角上扬。
  赵岚啊赵岚,可别怪我给你找不痛快,这话可是你说的,这也是你所想。
  身为一国太子,所思所想也应拿出来被人斟酌考量。
  今日的三街战报,篇幅长了一些。
  莫少珩取了两人的专访同时登于一栏。
  甚至最后,莫少珩自己也做了结语。
  “官员制度变法之败,其根本不在于法之好恶,而在利益。”
  “此变法虽利在北凉但不利于贵族,失败几乎是必然的结果,所以三公也不必为之懊恼。”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人,不做为任何参考。。”
  留名是莫少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