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 第6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管是酸也好还是真心实意夸他,沈陵都笑呵呵地说:“我这拙作哪里好意思送给各位,若是你们家中有要考童生的学子,我倒是可以送个几本。”
  通俗地来说,这书就是不够高大上,虽说比话本一类好,可到底不似文集诗集能在士人当中扬民。
  只不过沈陵开了这个先河。
  连他的上司见着他都会问一句,中枢院自然不会只有中枢大臣,中枢大臣手下还有一些办事的,像管他们编修的都有好几个。
  分派他们任务,和上面的大人对接,和他们打好关系很有必要,所以一进来大家都会给几位大人送礼,像曾跃这样的不用说,不送礼都会讨好他。
  可能沈陵送得礼轻,加上家世普通,人都爱挑软柿子捏,不好得罪其他家世出众的,就都会把那些杂活交给沈陵他们,像汤鸣则被针对了几次,又送了点礼,算是破财消灾。
  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沈陵做了也就做了,但有时候太过分了,沈陵也会回绝。
  “大人,刚才卢大人交给下官的,下官还未做完,下官怕耽搁了您的事情。”沈陵不紧不慢地说道,面前这个孙大人算是中枢院数的上名号的讨厌人物。
  孙大人皮笑肉不笑,又拿出那番架势:“看来是本大人的事儿在你这儿算不得什么事儿,沈大人现在写了书出了名果然就是不一样了啊。有这个闲工夫写书,不如多琢磨琢磨如何办好事。”
  沈陵道:“大人说的是。”
  这一拳打在棉花上,孙大人气呼呼地找别人去了。
  沈陵若无其事地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孙大人和他一个前同事很像,搞科研还爱酸别人的进度,沈陵就不搭理他,不把他当回事,气死他。
  孙大人就是个欺软怕硬的主,行事作风也不讨人喜欢,若不然这么多年了还在这个位置上。
  胡玮笑着说道:“孝原,今日大家一起出去喝个小酒,你这回可不能不去。”
  沈陵苦笑:“我这酒量就是败兴。”
  沈陵以前喝红酒还行,白的真不成,太烈了,北方的爷们喝酒还爽快,爱一口干,沈陵最怕劝酒的。
  “诶这有什么的,一起去喝个小酒庆祝你出书。”
  “我这书算不得什么.....”沈陵推脱不成,再不去就显得他不合群了。
  真是福祸相依。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高门侯府来问他收不收学生,应该想让他教导府上的小公子们,沈陵自觉没有到这个水平,更何况高门侯府的孩子基本上不走科举,他都婉拒了。
  很快曾跃就送来了第一次分红,沈陵觉得和曾跃这样聪明人相处就不用费心思,他能猜出你想要什么,虽然没说好多久分红一次,但曾跃应该知道他缺钱,所以这么快就给他分红了。
  这一次分红不是很多,刚好一百两。
  第二本宝典沈陵还在写,已经写到一半了,曾跃打算把书放到其他地方去卖一卖,京城里很快就会出盗版了,这是避免不了的。
  现在还没有版权这一说法,掌柜的和六福说,马上加印的这一批应该是最赚钱的时候,这盗版还来不及,学子们需求量又大。再往后别家出了盗版,就没有这么赚钱了。
  所以开拓市场多么重要,但古代没有设立生产点的概念。就好比现在卖书,在京城生产,大部分只会卖向周边,如果卖往建康府,那么这个路费成本就高了,加在书本上,书本的售价也会远远超出市场能够承受的。
  但如果在建康府再成立一个印刷坊或是找个代工的,直接在当地生产,辐射周边江南一带,这样成本大大降低。
  如今的商业模式还是以家庭为核心,说到底就是不成气候,没办法脱离当地,扩张有限。如果曾跃的书肆开到建康府,人生地不熟先不说,就算这书能挣钱,也不能就靠他一本书,所以局限性很大。
  沈陵想到了他寄回建康府的几本书,若是让齐老爷去印刷出来卖倒是可以,不过他还是问一问曾跃。
  曾跃道:“江南一带,我们书肆还未卖过这么远,盈利也不高。这书是你的,你拿回去让家中印刷售卖也是可以的,恰好江南多学子,加上孝原你在当地的名声,一定会受人追捧的。”
  有他这么说沈陵就放心写信回去,他们家没有印刷的条件,齐老爷那儿应该是有法子的,交给齐老爷有经验,也按照他和曾跃这样分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