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草包(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拓跋漠是北狄王拓跋庆旭的侄子,他之所以可以久居将军职位,不是因为他有叔叔撑腰,而是他是北狄国当之无愧的战神,从他出征之日起,便没有在任何人手中失败过。
  纵然是燕天宏,亦是不敢轻视这位北狄战神。
  可是这位传说中的战神,此次却因为轻敌而损失了北狄的一万多精锐骑兵,或者不是他轻敌,只是燕瀛泽似乎比较懂得未雨绸缪罢了。
  梅苑中的白子羽捏着一封密函,嘴角扬起了浅笑:“这个世子殿下,还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呢。”
  白泉在旁嗤道:“我只觉得他脸皮厚的让人大吃一惊。”
  白子羽看罢了手中的信,微风撩起墨发,氤氲了斑驳的叶香。白泉端了一杯茶放到了桌子上,五月的梅树已经绿荫萦绕了,阳光打在枝桠间,细碎而斑驳。白子羽就在这片斑驳中,沉默静坐。
  似乎,太安静了些!连琴声都填补不了的安静。
  白子羽摇头,这个燕瀛泽,不过几月,便让他习惯了喧闹。日后,可如何是好……
  本身宁静的梅苑中,却因为刘青的到来打破了。刘青带来了恒帝的口谕:宣国师进宫。
  宫中的气氛很是紧张,宫人都屏气凝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白子羽来到了上书房,映入眼帘的便是恒帝冷着的一张脸。
  白子羽正准备见礼,李焱见到白子羽连忙道:“国师快快过来与朕参详参详。”
  白子羽拿过恒帝手中的密报,原来薛龙城中原本安王手下的三十万兵马,首先因为有赤黍国王子完颜彧的介入,压下了他们的蠢蠢欲动。后来因为前线战事紧急,抽调了十万上前线,剩下的二十万便依旧驻扎在薛龙城中。
  本来随着安王的事件渐渐平息下来,恒帝把将士分批下划,切割成小块,分散到各个军营中。
  却不曾想着,三日之前,薛龙城中的骑兵校尉苏青居然煽动兵变,让士兵起了内讧,带了十万人连夜突营,逃走了。
  而逃走的方向正是此前发生暴乱的凉州。
  白子羽抿着唇没有出声,细细的看完了手中的密报,眉头微皱。
  恒帝正准备问话,门外传来了刘青的声音:“皇上,户部侍郎陈奎陈大人回来了。”
  恒帝道:“宣他进来。”
  陈奎一袭青色官袍,风尘仆仆,脸上还冒着疲色,进来三跪九叩之后,陈奎起身道:“臣,有辱使命。纵然把赋税再加了三成,军粮依旧差很多。去年多地旱灾,粮食本就欠收,如今更是青黄不接之时。增加赋税让百姓很不满,此事甚是为难。”说罢偷偷瞅了瞅恒帝的脸色。
  “收上来的粮食可供多久?”恒帝问道。
  “最多三月。”陈奎答得有些战战兢兢。
  恒帝面向白子羽问道:“国师可有何好办法?”
  白子羽沉吟片刻答道:“皇上,若是强行增加赋税,只怕百姓迟早会引起事端,子羽觉得,富人皇亲国戚,是否更该与家国共兴衰。”
  恒帝摸着胡须想了片刻点头道:“就照国师说的办,陈奎,你传朕口谕,从各地富人中间征粮,征军饷,若是贡献突出的,封官进爵。若有不愿意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陈奎应了,但是也犯难了,这个“你自己看着办”,到底是个什么尺度,还有待揣摩。
  但是白子羽的这个方法,也确实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所以陈奎很感激的望了白子羽一眼。
  恒帝又道:“还有,速速把军粮运往前线,你亲自押送,不要出任何纰漏。”陈奎知道,这是要把自己掰成两半用了。
  陈奎出去后,兵部尚书萧硕与内阁首辅徐天正进来了,为的自然是薛龙城的叛军一事。
  御书房中的气氛十分的严肃,皇帝沉着面,底下三人便谁都没有开口,白子羽手中还是握着方才恒帝递给他的密报,徐天正伸手过来拿到眼前看了一眼,再瞄了一眼面色不愉的恒帝。
  恒帝声音透着疲倦道:“众位爱卿,可有良策?”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