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路线争论(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最佳条件下,能耗会下降非常多,而电离效率却会提高。
  这也是燧人系要发展核动力离子发动机的原因之一。
  对于蓝星—月球周边的太空探索,或许使用核动力离子发动机,会显得大材小用,速度也不一定比得上化学燃料发动机。
  但人类要走出蓝星—月球这个行星系统,走向太阳系的其他行星,那核动力离子发动机的优势,却会迅速的提升。
  核动力作为能源核心,可以保证宇宙飞船十几年不需要更换核燃料。
  而氧化铁、氧化钙、氧化铝,或者其他常见化合物,都可以作为工质使用,这有效地降低了工质的补给难度。
  假如现在有两艘飞船,一艘是常规化学动力宇宙飞船,另一艘是核动力离子飞船,目标都是火星。
  那可以中途不断加速的核动力离子发动机,在长距离的飞行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可以抵达火星后,直接挖掘火星地表的土壤,作为发动机工质。
  而常规化学动力,哪怕是最容易获得的氢氧,也需要特定的电离工厂和相关配套设施。
  当前的宇宙飞船,肯定没有办法塞进去一个电离工厂,因为这样做,还不如直接用核动力离子发动机,何必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三方的方案,各有千秋。
  航天科工、航天局的方案相对保守,却非常稳妥。
  两院的月球质量投射器方案,工程量庞大,技术到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存在一个隐患,那就是质量投射器,会导致月球加速远离蓝星。
  燧人系的核动力离子发动机方案,远景不错,就是核动力上宇宙飞船,存在一定的难度。
  按照燧人系的方案,是直接跳过核裂变反应堆,一步到位采用核聚变反应堆。
  问题是现在的核聚变反应堆,体积太过于庞大,目前中核集团设计的新一代金乌核聚变发电机组(功率4000兆瓦),可以缩小到5.7万吨左右。
  单一个发电机组,就5.7万吨,航空母舰都装不进去,就更别提最大只有几千吨的宇宙飞船了。
  现在三方对于技术发展路线,已经争论了快四个多月,还是没有拿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
  如果核聚变发电机组可以压缩到5000吨以下,那航天局肯定愿意上马核动力离子发动机的。
  奈何核聚变发电机组,是造大容易,造小困难的技术。
  哪怕将发电功率压缩400兆瓦,体积和重量也下降不了多少,因为很多东西,因为材料和设计问题,已经被固定在一个范围内。
  不过倒不是没有解决的思路,金乌和汤谷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燧人系的科研人员想到了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案。
  只是这个方案需要月球方面的支持。
  林光宗过来月球当基地长,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就是要过来这里承办一个新的工业基地。
  这个工业基地,规划的位置在广寒宫市东南方向,距离大约572公里,处于雨海的中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