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剑器近第七折下(2 / 3)
“尚不可断定。”楚王轻嗤一声,道,“还需听一听那使者究竟带来了什么命令再做定论。”
“是,殿下远虑。”
说话之间,楚王已沿着两侧列着整肃兵阵的街道一步步地向着阊阖门下的一行人走去。兵阵之中刀剑林立,在火把的映照之下反射着寒霜白练般的冷芒。
楚王并未走出兵阵的护卫范围,他在兵阵的前列便驻了足,与不远处阊阖门下的那一行人遥遥地相对着。这数十人均是作绣衣使打扮,为首捧着白虎纹锦盒的使者却是一名年轻的女子。
楚王见对方并无上前之意,一时便也未有更多的动作,只是眯着眼打量着使者。那使者身姿颀长,面容亦是宜男宜女的舒朗俊秀,若非身着的是女式的绣衣使官服,远远看来一时竟有些难以辨认。
楚王自是认出了这便是如今十三使中那唯一的女子。
正思索之间,却听得玉衡已然不紧不慢地开口:“楚王殿下何故踟躇不前?”
“不知长秋宫有何谕令?还望廉贞大人明示。”楚王索性向着玉衡抱拳行了一个军中之礼,朗声反问道。
玉衡轻轻地笑了一声,示意其余人在原地等候,而后手捧锦盒从容地迎着兵阵走来:“长秋宫念及殿下平乱有功,眼下汝南叛逆尚有余孽,特赐予殿下白虎纹之幡,以振军心。还望殿下不要推却。”
“谨遵中宫殿下之命。”楚王象征性地对着长秋宫的方向微微行礼,面上终于流露出了几分笃定的笑意。他不再顾虑什么,大步向前走出兵阵,迎着玉衡而来。
玉衡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往日华光潋滟的眸子里沉着晦暗不明的光,而原本紧紧扣着锦盒的十指却是渐渐地开始松开。她每走出一步,便可见兵阵中的刀剑寒芒随着她步子的变化悄然飞转,凛冽得直要刺入人眼。
“楚王殿下。”玉衡的脚步与楚王几乎是同时停下,她微微仰首看着眼前的青年藩王,将锦盒平举着递出。
此刻两人均已离开了各自下属的护卫,周身一片空旷。在他们各自的身后,绣衣使与楚兵相对着整肃而立。
楚王也不多做谦辞,抬手便接过了锦盒,笑道:“有劳廉贞大人了。”
两人的话语声回荡在一片寂静的阊阖门下,楚王的尾音落下之后,又似仍有一线微末声响在夜色之中越颤越细,越颤越高,直至最后消弭不见。
玉衡微微垂眸,目光落在了楚王腰间的佩剑之上。感觉到对方平稳地接过了锦盒,她缓缓地撤回了托举着锦盒的力道,语调仍旧是波澜不惊:“长秋宫有言,楚王可取白虎幡亲自示下,以振军心——”
“锃”!
在锦盒离手的一瞬,玉衡猛地一抬头,右手闪电般地向前一抄拔出了对方腰间的佩剑,而后借势将剑刃向着斜上方凌厉地一削。
一线寒芒转瞬即逝,却是亮如霹雳。下一刻的脆响之中,便是头颅迸射出一天血雨滚落在地,蔓延千万朵诡异的鲜红花朵,而那方锦盒也被这一剑高高地挑入空中,
犹自温热的鲜血浇在玉衡的脸上与官服上,殷红的血森然地划过她的脸颊滴落下来,黏腻腥甜的气息在夜色之中如吐着信子的毒蛇肆意游走。
一时间三军皆惊,便是在后方待命的绣衣使们也全然不曾料到有如此变故,愕然地望着玉衡的背影。
玉衡却是不敢大意,她又一剑挑开了锦盒的盒盖,而后抬起左手接住了掉落而出的白玉兵符。保持着这高举着兵符的动作,玉衡又是向前走了一步,扬声质问道:“皇城禁军见驺虞符当如见先祖元帝,何故在此仍不解甲?”
楚王手中的兵力有相当一部分皆来源于中领军所辖禁军,几名禁军副将见如今楚王瞬息殒命,玉衡手中的兵符纹饰与形制也的确与国史所载驺虞符无二,一时间纷纷收剑顿首,口称“死罪”。而副将既已如此发话,其下的禁军士兵自然也是效仿着收剑请罪,无意再战。
但此处同样势众的,还有楚王豢养的亲信死士。
“长秋宫牝鸡司晨,岂可当真?”为首的亲信在他人尚且震惊之时暴喝一声拔剑而起,顷刻间已掠至兵阵之外。
玉衡的目光毫无惧意地与他相交一瞬,身形紧绷,却是在下一刻垂眸阖眼,神色冷峻。
亲信的剑光划开前方的沉沉夜幕,直取玉衡的要害,凛冽的剑风已簌簌地将她的鬓发吹得轻轻飘飞。
玉衡猛地一睁眼,旋身闪避之间长剑一抬,铮然抵住了对方的攻势。
“嚓”!
玉衡的剑锋擦着对方的剑身一路向上探去,末了剑尖相触时力道却是蓦然一收。下一瞬,玉衡的身形向后一扯,一道剑光流转如秋水般瞬息斩下,而亲信手中的长剑已在剑刃相击之时应声断裂。 ↑返回顶部↑
“是,殿下远虑。”
说话之间,楚王已沿着两侧列着整肃兵阵的街道一步步地向着阊阖门下的一行人走去。兵阵之中刀剑林立,在火把的映照之下反射着寒霜白练般的冷芒。
楚王并未走出兵阵的护卫范围,他在兵阵的前列便驻了足,与不远处阊阖门下的那一行人遥遥地相对着。这数十人均是作绣衣使打扮,为首捧着白虎纹锦盒的使者却是一名年轻的女子。
楚王见对方并无上前之意,一时便也未有更多的动作,只是眯着眼打量着使者。那使者身姿颀长,面容亦是宜男宜女的舒朗俊秀,若非身着的是女式的绣衣使官服,远远看来一时竟有些难以辨认。
楚王自是认出了这便是如今十三使中那唯一的女子。
正思索之间,却听得玉衡已然不紧不慢地开口:“楚王殿下何故踟躇不前?”
“不知长秋宫有何谕令?还望廉贞大人明示。”楚王索性向着玉衡抱拳行了一个军中之礼,朗声反问道。
玉衡轻轻地笑了一声,示意其余人在原地等候,而后手捧锦盒从容地迎着兵阵走来:“长秋宫念及殿下平乱有功,眼下汝南叛逆尚有余孽,特赐予殿下白虎纹之幡,以振军心。还望殿下不要推却。”
“谨遵中宫殿下之命。”楚王象征性地对着长秋宫的方向微微行礼,面上终于流露出了几分笃定的笑意。他不再顾虑什么,大步向前走出兵阵,迎着玉衡而来。
玉衡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往日华光潋滟的眸子里沉着晦暗不明的光,而原本紧紧扣着锦盒的十指却是渐渐地开始松开。她每走出一步,便可见兵阵中的刀剑寒芒随着她步子的变化悄然飞转,凛冽得直要刺入人眼。
“楚王殿下。”玉衡的脚步与楚王几乎是同时停下,她微微仰首看着眼前的青年藩王,将锦盒平举着递出。
此刻两人均已离开了各自下属的护卫,周身一片空旷。在他们各自的身后,绣衣使与楚兵相对着整肃而立。
楚王也不多做谦辞,抬手便接过了锦盒,笑道:“有劳廉贞大人了。”
两人的话语声回荡在一片寂静的阊阖门下,楚王的尾音落下之后,又似仍有一线微末声响在夜色之中越颤越细,越颤越高,直至最后消弭不见。
玉衡微微垂眸,目光落在了楚王腰间的佩剑之上。感觉到对方平稳地接过了锦盒,她缓缓地撤回了托举着锦盒的力道,语调仍旧是波澜不惊:“长秋宫有言,楚王可取白虎幡亲自示下,以振军心——”
“锃”!
在锦盒离手的一瞬,玉衡猛地一抬头,右手闪电般地向前一抄拔出了对方腰间的佩剑,而后借势将剑刃向着斜上方凌厉地一削。
一线寒芒转瞬即逝,却是亮如霹雳。下一刻的脆响之中,便是头颅迸射出一天血雨滚落在地,蔓延千万朵诡异的鲜红花朵,而那方锦盒也被这一剑高高地挑入空中,
犹自温热的鲜血浇在玉衡的脸上与官服上,殷红的血森然地划过她的脸颊滴落下来,黏腻腥甜的气息在夜色之中如吐着信子的毒蛇肆意游走。
一时间三军皆惊,便是在后方待命的绣衣使们也全然不曾料到有如此变故,愕然地望着玉衡的背影。
玉衡却是不敢大意,她又一剑挑开了锦盒的盒盖,而后抬起左手接住了掉落而出的白玉兵符。保持着这高举着兵符的动作,玉衡又是向前走了一步,扬声质问道:“皇城禁军见驺虞符当如见先祖元帝,何故在此仍不解甲?”
楚王手中的兵力有相当一部分皆来源于中领军所辖禁军,几名禁军副将见如今楚王瞬息殒命,玉衡手中的兵符纹饰与形制也的确与国史所载驺虞符无二,一时间纷纷收剑顿首,口称“死罪”。而副将既已如此发话,其下的禁军士兵自然也是效仿着收剑请罪,无意再战。
但此处同样势众的,还有楚王豢养的亲信死士。
“长秋宫牝鸡司晨,岂可当真?”为首的亲信在他人尚且震惊之时暴喝一声拔剑而起,顷刻间已掠至兵阵之外。
玉衡的目光毫无惧意地与他相交一瞬,身形紧绷,却是在下一刻垂眸阖眼,神色冷峻。
亲信的剑光划开前方的沉沉夜幕,直取玉衡的要害,凛冽的剑风已簌簌地将她的鬓发吹得轻轻飘飞。
玉衡猛地一睁眼,旋身闪避之间长剑一抬,铮然抵住了对方的攻势。
“嚓”!
玉衡的剑锋擦着对方的剑身一路向上探去,末了剑尖相触时力道却是蓦然一收。下一瞬,玉衡的身形向后一扯,一道剑光流转如秋水般瞬息斩下,而亲信手中的长剑已在剑刃相击之时应声断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