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节(4 / 4)
霍妩简直欲哭无泪,她连声道:“七哥我最喜欢清谈会了,你就带上我吧好不好?”
卫旌笙瞧着迟疑了许久,这才点了点头。
霍妩登时松了口气。
卫旌笙所说的清谈会缘起魏晋时期,彼时盛行“清谈”之风。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而是专谈老庄、周易之类,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
而到了大昌,这清谈会又与此前种种有所不同,如今的清谈会是无不可言。各地学子贵人在一处讨论争辩,各抒歧异,以驳倒他人为能事。诗书可谈,政事亦可谈。当今宰辅大人便是以清谈会上的一番论调入了陛下的眼,自此得以重用,平步青云。
大昌民风开放,对贵女们的限制不比前朝苛刻。世家女子也可参与清谈一展言论,与郎君们一道投壶起诗,若真对自个儿的身手有信心者,下场纵马蹴鞠也无不可。
卫旌笙到了年纪离宫建府时只封了郡王衔,因是他本事,硬生生啃下了几块硬骨头,这才渐渐入了陛下的眼,年前又加封亲王,封号裕。此番清谈会既有他到场,自然由他做主位。 ↑返回顶部↑
卫旌笙瞧着迟疑了许久,这才点了点头。
霍妩登时松了口气。
卫旌笙所说的清谈会缘起魏晋时期,彼时盛行“清谈”之风。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事,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而是专谈老庄、周易之类,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
而到了大昌,这清谈会又与此前种种有所不同,如今的清谈会是无不可言。各地学子贵人在一处讨论争辩,各抒歧异,以驳倒他人为能事。诗书可谈,政事亦可谈。当今宰辅大人便是以清谈会上的一番论调入了陛下的眼,自此得以重用,平步青云。
大昌民风开放,对贵女们的限制不比前朝苛刻。世家女子也可参与清谈一展言论,与郎君们一道投壶起诗,若真对自个儿的身手有信心者,下场纵马蹴鞠也无不可。
卫旌笙到了年纪离宫建府时只封了郡王衔,因是他本事,硬生生啃下了几块硬骨头,这才渐渐入了陛下的眼,年前又加封亲王,封号裕。此番清谈会既有他到场,自然由他做主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