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野种田小扎 第17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它委屈,林敬松自己还委屈呢,手机没招它也没惹它,平白两部都遭了灭顶之灾,搞得现在林敬松时时刻刻都不敢把手机放在外面。
  要说今天没接到消息这事儿的锅,大半还是要扣在林敬松身上,但大王它自己也不绝对无辜。
  看看时间,这都过去二十分钟了,林敬松也顾不得做早饭,只得从冰箱里给大王拿出一块肉解冻,接着又自己用电饼铛热个冰箱里冻着的馍馍,便着急给大王备了早饭,就拿着烤饼匆匆下山。
  林敬松前脚刚到翠山的范围,冯利民就带着两车电视台的人来了。
  王贵他们接到林敬松的电话通知,一个个都换上了平常的干净衣服,至于做活儿穿的围裙和胶衣都被他们仔仔细细的收了起来。
  王晓娟还重新梳了头发,在上面摸一点水,把碎发都一根根的抿到后面,露出干净敞亮的额头。
  昨天中午市里几个重量级人物联合发火,要求务必把羊城的食品安全整顿到位,他们做电视台的
  也昨天全员参与会议,台长要求做媒体的一定要赶在各个乡镇行动之前,不管最后报道不报道,一定要把主动权掌握在他们手中。
  任远就这么临危受命,被评为这次行动小组的总队长。
  为了尽快的掌握一手信息,任远他们昨晚一晚上都没睡,就学着之前顾卿找去那个翻墙的人,他们也学着翻了五六个墙,拍摄到不少照片。
  但台里并不满意,任远思来想去,被他老婆点醒了,他们做媒体的,最重要的信息永远是最吸引人眼球的。
  但实际上,世上远没有那么多类似于李家奶牛场胆大又丧尽天良的人,更何况经过电视台一报道,相关从业人员肯定会提早有所收敛。
  所以,即便是任远他们跑得小腿都细一圈,也未必能有什么令人满意的收获。
  就在他焦头烂额的想去哪儿找吸引人眼球的新闻时,冯利民给他打来了电话。
  冯利民没有吹嘘他镇上的这家养殖场有多干净,也没有吹嘘他们的牛奶品质多好,冯利民只是淡淡的向他讲明了一个道理:
  “凡是,有黑暗的一面,就一定会有光明的一面,有李家奶牛场昧地蒙天,就一定会有某家奶牛场天地良心。看市新闻的多是四十岁往上的中老年,他们关注食品安全问题比之年轻人更甚。
  现在电视台向他们展示了食品不安全的一面,早就令他们提心吊胆了,再播放相同类似的画面,更是只会令人惴惴不安。我认为,你们从事新闻媒体行业的,不应该只针对于不良画面报道,不光是挑拨民商之间间隙,更是于社会稳定有长远的害处……”
  冯利民给任远说了很多,每一句都戳到了他的内心深处,于是,在于冯利民挂了电话之后,任远就给台长通了消息。
  最后,任远带着他手底下全部人马来到了枣庄。
  说实话,林敬松是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居然有一天会对着摄像机,虽说羊城晚间新闻的受众面不大,但上电视这事儿,林敬松还真属于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任远指引着林敬松怎么面对镜头,同时他自己也在四处张望着,难怪冯利民敢这么有底气的请他过来,原来是有恃无恐。
  这个养殖场,外面每一处都打理得非常周到,还有新盖起来的棚子,看着也很有规划,山上还有漫山吃草的奶牛,光是看奶牛的精神头儿,就可以感觉到这些奶牛在这边生活的很好。
  这时候,他手底下带的一个实习生首先兴冲冲的跑过来:“任老师,这个奶牛场里面居然是用的全自动消毒灌装设备!我去看了,根本不怎么需要人手工操作的,人手也碰不到里面的牛奶,特干净!”
  任远正想说他两句太烧毛不够稳重呢,跟他干了好几年的小赵也一脸惊喜的走过来:“奶牛场里面居然有很多现代化的设备,从室内温度湿度和病菌的掌控,再到奶牛分辨的全自动清理,以及后面的沼气发电设备,这至少是标准行业水准的!”
  带着记者和考察员回来的王贵跟王晓娟脸上也是与有荣焉。
  王晓娟道:“不光是你们说的,场子下面还有仓库,里面就是用沼气发的电运转冷藏设备的,我们在下面的存粮根本不用担心虫蛀。”
  王贵也像是突然被点醒了似的,连连点头:“不光是下面有冷库,上面还是个大平板,旁边装有电动升降车,我们平时收了粮食就可以在房顶上晾晒,特别方便!”
  见此,任远也一时间来了兴致,他也不着急采访林敬松,准备干脆自己在这边转转。
  实地看了正好,任远脸上一收之前对林敬松的不重视,而是先转身过去给台长打了电话。
  林敬松就在一边听着,任远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