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荣归 第14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郭颂看着秦瑾瑶明眸皓齿,容貌惊艳,心里忽然有几分开窍,笑笑道:“是,摄政王大人想去轩逸坊,可我这两日糊涂得很,竟记不清路了,只好请姑娘相助。”
  秦瑾瑶心知是假,但也只当郭颂是给自己台阶下,于是赶紧道:“请二位大人沿着这条路向北走,第二个路口右转便是了。照理本该相送,但街上人多眼杂,民女不敢放肆。”
  “姑娘言之有理。既如此,姑娘也早些回府为好。”郭颂捻须而笑,余光却瞧瞧看向顾修延。感受到旁边的祖宗情绪没什么变化,郭颂才松了一口气,目送秦瑾瑶离开。
  顾修延按捺住自己回头的冲动。他见多了姑娘,但的确没见过像秦瑾瑶这般的姑娘。分明是秦家大姑娘,却流落十数年,偏偏又没有半点出身乡野的俗气。分明可以锦衣玉食享尽富贵,却执于写话本,志在登榜首。
  而她对温子然言语倨傲,可在自己面前却又十分谦卑,显然是个能屈能伸的人物。一想到她在自己面前那副小猫般怯懦的样子,顾修延忍不住唇角轻颤。
  前头的郭颂没注意到顾修延的神色,依旧沉浸在禁话本的事里。这些日子以来,已经有不少人与自己议论这事,上到高官,下到百姓,不少人都喜看话本,不希望话本被禁,当然也有一些人是靠话本子赚钱的,这些倒还是小事。
  想起方才顾修延并没有回答自己的话,郭颂决定再试一次。“摄政王大人,话本一事,微臣觉得还可再商议一番……”
  顾修延没有回答,但眉目间显出沉吟之色来。
  就在郭颂耐不住性子,准备再问一句时,上首的男人忽然凝声开口。
  第23章
  “一年之内,不禁话本。”
  郭颂顿时心头一松,随即而来的却是满头的疑惑。昨日在大殿上,摄政王话里话外还是必须要禁话本的意思,怎么忽然又转圜了呢?
  郭颂一边紧跟上摄政王的马,一边飞速思考着。从凌月阁到轩逸坊,思来想去也觉得这一日没什么事能影响摄政王大人的决议。
  “啪”。前头的一鞭子忽然警醒了郭颂。他想起来了,方才秦瑾瑶姑娘说了一句,“那若是有一日,有一人的话本比温公子的话本卖得好上百倍,而凌月阁不再是禹州最大的书坊呢!”
  郭颂心中一惊,难不成,摄政王大人真的只为了秦瑾瑶这句话才决议不禁话本?若真是如此,那这未免也太儿戏了些。
  郭颂并不知道,其实左右顾修延的并不是秦瑾瑶,也不是秦瑾瑶的这句话。真正左右他的,其实是他近来正在看的一本话本。
  春禾所著的《浣女传》。
  小小浣女,心志坚毅,刚贞聪慧,堪为世之表率。
  尽管不喜温子然的为人,但秦瑾瑶不得不承认,此人在禹州的确颇有手腕。短短半月,一本新戏折入市,顿时引起轩然大波。尽管其中并未说明是秦府之事,但众人看了戏折却也心知肚明。于是短短半月,秦府的名声早已洗刷干净。
  当然,秦府之事瞒不过一些知情人,可毕竟不知情者是大多数,如今众人不再以讹传讹,又多以戏折中的事为真,故而秦怀德与何氏十分满意。
  又因何氏几次备了厚礼送到临安公主府,所以这几日临安公主府与秦府总算再次热络起来。临安公主连连办了数次家宴,何氏与秦怀德皆在受邀之列,何氏便再度春风得意起来。
  秦瑾瑶虽是秦家人,但其实并不在意秦府名声好坏。她所求的,不过是查出当年的真相。而经过这几番事,她越发认定自己母亲的离世一定与何氏有莫大的关联。
  于是,除了在秦府暗中查访之外,秦瑾瑶也使了大把的银子出去,在外寻找当年秦府的旧仆。当年秦府虽小,可也有十数仆人,若真能找到其中之一,想必一定能离真相更近。
  也是恰好何氏最近家宴频频,疏于管理府内事务,因此她来往府外便更加自如。
  秦瑾瑶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临安公主竟指名要她前去赴宴。
  虽说非亲非故,可如今何氏毕竟是秦瑾瑶名义上的嫡母,临安公主便算是她半个外祖母,孝道在上,她自然无法说出不字。
  “不成,姑娘您还是别去了。我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好端端的,她怎么不心疼她那月瑶外孙女去,偏偏来叫姑娘你去请安。咱们怎么会是她的对手?若是她真的使些阴招替何氏出头,您可如何是好?”小桃急得焦头烂额。
  虽然此刻秦瑾瑶心里也没主意,但她心中通透,从决定回禹州的那日起,她便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风雨的准备。何氏也好,临安公主也罢,哪怕是当今天子,只要碍着她的路,她也都是要去闯一闯的。
  更何况事到如今,根本没有退路可言。
  想到这,她淡淡一笑,撂下手边的墨黛看向小桃道:“打狗也要看主人。如今父亲官运亨通,她大概也不会明晃晃的与我过不去。无非是见自己的女儿接连失利,想见识见识我是什么人罢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