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第61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一说完,他就急急忙忙出去了。
  “干爹。”
  张捕头正等在门外,见他出来忙道:“赶紧的,别让魏大人久等了。”
  陶砚跟在他身后往外走,疑惑地问道:“干爹,魏大人找我有什么事?我昨天已经告过假了啊。”他在县衙,除了有蒲大人和干爹、温叔这层关系之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记忆比较好的捕快,平日里是见不到典史魏大人的。
  所以干爹突然来找他,还说是魏大人让找的,他便觉得奇怪。
  张捕头倒是知道几分,“今天早上,我去跟魏大人说了你的事,他对你说的这个能涨收成的法子很感兴趣,问了我许多。但你干爹我根本就没种过地,所以答了几回之后便答不上来了。”
  “他这才让找你。”
  陶砚明白了,在心中思量起来。
  他们县衙如今有知县一名、县丞一名,没有主簿。县丞往下便是典史、宣课司大使、兵马司吏目、司狱、府税课司大使以及仓大使。现任的典史魏大人是知县的心腹,除了掌管监察狱囚之事外,还兼管着县里的粮食、税务、户籍和巡逻等。
  魏大人对粮食的事感兴趣,陶砚并不奇怪,他准备等夏收回来便向他禀告呢,但他没有想到对方居然连这几天都等不了了。
  看来这件事,比他想象中的更要紧。
  想到这里,陶砚不再迟疑,“干爹,你等我一等,我回去拿个东西就来。”说完这话他转身往家里跑,然后拿着一个卷轴出来了。
  “你拿的是什么?”
  陶砚卖了个关子,“干爹,待会你就知道了,保准不会让你失望的。”
  张捕头哈哈笑,“好小子,那干爹就等着了。”
  两人赶紧赶慢,一路来到了县衙,然后见到了正在屋内等候的典史魏大人。陶砚先行了一礼,“卑职参见大人。”
  魏大人认真地看了他一眼,笑道:“你年纪轻轻,倒有几分运道,张捕头说你发现了一个法子,能让村民涨收成,详细说来。”
  “不敢欺瞒大人。”
  陶砚站在下首,恭敬地回道:“家母去岁给卑职定下了一门亲事,是柳家村的一位姑娘。卑职的岳父家在村西,周围并没有井,每天都要早起去挑水,所以岳父便打算在家里打一口井。”
  “可谁知打井人过去却说那片地没有水脉。”
  “卑职见状便想到了之前从书上看到过的引水法子,只需要水在高处,便能够通过竹子一节节地连起来,将水引到底下供人饮用。恰好内子知道后山有一处泉眼,于是卑职便帮着岳父将山上的泉水引了下来。”
  魏大人惊奇,“书上的法子?不知那本书在何处?”
  “在卑职家中,”陶砚顿了顿,然后不太好意思地说道:“不过那是一本话本,并不是正经的经史。”他不读书改习武之后,有一阵子就沉迷于话本,而话本向来不被正经的读书人所喜,所以他这话说得忐忑。
  魏大人唔了一声,“那你下回带来给本官瞧瞧,现在继续说引水的事。”
  “是,大人。”
  陶砚便继续说道:“卑职帮岳家引的那道泉水,乃自上而下,由高到低。首先是将竹节打通,然后大接小,小续大,一根一根地将水接到山下,再接入卑职岳父家中。接水那日除了卑职与岳父一家之外,还有来帮忙的柳家村村长一家。”
  “他们见了这个法子,便想起了村子其他人家也缺水,田地也缺水,于是去年年底柳家村靠山的村民家里便都接了水。而今年春耕之前,柳家村的人把田地上的水也接好了。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今年春耕便利了许多。”
  “卑职前些日子听岳父提起,柳家村以及周围几个近山的村子都使用了此法,有的和柳家村一样是从春耕时就开始的,有的则要稍晚一些。”
  魏大人问:“那收成如何?”
  “禀大人,”陶砚拱手,“听卑职岳父所说,因为今年水足,往年的荒地许多人家都种了起来,所以柳家村今年的收成应该比去年多三成。”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