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 第47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是她听着听着就产生的疑惑,为什么张家干爹在县衙当差,他儿子张威就在县衙当差。温叔家里从祖辈起就在县衙当差,所以他现在也在县衙当差。而陶砚他爹之前在县衙当差,所以他也在县衙当差
  怎么县衙的差事,还能传给儿子?
  丁氏笑了起来,“虽不中,亦不远矣。”
  柳二丫有些茫然,什么中,什么不远?这话是什么意思啊,她没听过。婆婆说起话来和娘很不一样,有些话她听不太明白。不对,不单单是婆婆说的,而是婆婆和陶砚说起话来和她在家时候听到的也很不一样。
  凑趣、通家之好、不中不远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捕头、仓大使、典史?
  她以前从来没听爹娘说起过这样的话,比如温叔的那个‘仓大使’,她初一听还以为是给粮仓看大门的呢。
  丁氏并不知道二丫有些词听不明白呢,她笑了一下,“衙门里的差事啊,虽说不能传给子孙,但总是有些门路进去的。比如当年陶砚他爹是外出当差的时候,为救前任蒲知县去世的,蒙他老人家关照,陶砚想去当差的时候县衙的人没有为难。”
  “再有便是武试、文试,若是比武胜过了别人,或者在某个方面有才干,也可以在县衙当差。剩下的还有使银子啊,说情啊,只要进去之后好好当差,知县大人他们也不会在乎这些小事。”
  柳二丫这下子明白了。
  于是丁氏继续说道:“陶砚他温叔家里父母俱全,有三个兄弟,他温叔自己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他的儿子今年十岁,在书院读书,两个女儿都嫁了人。好了,这就是跟我们家交情最好的两家人了,其他还有一些,我们以后再说。”
  “陶砚,你这单子写好了吗?”
  陶砚正一会儿走来走去查看,一会儿提笔写字呢,闻言摇了摇头,“娘,才写到一半呢,不过重要的都记下来了。”
  丁氏伸手,“那拿给我看看。”接过册子之后,她仔细翻看起来,“行了,差不多就是这样,剩下的等你吃完饭再说吧。”
  吃完午饭后,丁氏说自己要歇一会儿,让陶砚和二丫两个人去把剩下的东西都整理出来,该收起来的就收到库房里。
  于是两人就留了下来。
  陶砚在桌前坐下,“二丫,你把盒子里的红纸拿过来。”
  每一份礼上面都有一份礼单,这当然不是因为城里家家户户都会读书写字,送礼的时候都会带着礼单。而是温家借了个管家来,昨天收礼的时候就登记好了,所以今天他们只要稍微清点一下就行。
  “于家送尺头一份。”陶砚一边写一边和二丫解释,“于家就住在前面那条街,他们家人很多。”
  “崔家送升高图一幅,崔家是租了我们家第二进院子的那一家,就住在后头。”陶砚写完站了起来四处翻找,“升高图,崔家送了一幅升高图,二丫你看到他们家送的升高图在哪儿吗?”
  柳二丫问,“什么是升高图?”
  陶砚比划了一下,“就是用纸笔画的图,画好之后装裱起来。一般是卷成卷轴,就跟我手差不多长。对,就是这个,升高图。”他仔细打开,然后笑了起来,“升高图,原来就是画的竹子啊,怪不得叫升高图。”
  竹子一节一节的,可不是一节更比一节高嘛。
  亏他还以为是什么东西呢。
  柳二丫跟在他旁边看着,小心地用手去摸,“这个就是升高图吗?真好看。”上面画的竹子和真的一样,不过一个是黑色的,一个是绿色的。
  陶砚偏头看她,“喜欢吗?”
  柳二丫点头,“好看,画得跟真的一样。”
  陶砚当即把升高图卷起往她怀里一塞,“那给你了,崔秀才人不怎么样,但画的画还是挺好看的,这种在外面能卖三五百文一幅。我上回跟张威出门的时候,正好看到他儿子抱着几幅画去卖。”
  柳二丫愣住了,她下意识地抱紧了卷轴,“真的给我了吗?”
  “嗯,给你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