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宗族之罪孽(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璁领了旨,他也承认关内这些矿业无论禁绝还是开禁征矿税最需要在意的不是士绅而是这些农业与工业不发达地区的百姓们,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些百姓们如果失去了唯一的经济保障,造反是肯定会有的。
  “三辅夏言,你在南边待得最近,熟稔海贸情况,但现在朕要你去塞外出巡,勘察塞外矿产,塞外如果开矿且禁绝关内矿业的话,能不能满足大明矿产所需,且看看在塞外开矿,如果是民间商人需要多少成本,到时候以此核算朝廷需准备多少贷款,另外,看看能满足多少矿工就业,顺便对比一下官营与让民间经营朝廷只征税哪种更好。”
  朱厚照说后,夏言也领了旨,在他挂着南洋大臣的职衔时,他便有自己的一批熟悉各种政务的幕僚团队,有熟稔航务的,也有熟稔钱法的,也有熟稔勘探的,也有熟稔统计的,因而,朱厚照交给他这样的任务,他倒也不感到为难。
  “当然,首辅康卿留在京师也非对此事丝毫不管,京城多为勋贵士绅,他们的意见你也可以问问,朕知道这些人都是豪门,一个个对大明不是有功勋就是跟皇室有亲,动他们的刀子会让他们觉得难受,但是好叫他们知道,百姓们可以没有大明,大不了换个皇朝继续当老百姓,可他们不能没有大明。”
  朱厚照说后,康海也领了旨。
  而朱厚照接下来又说道:“朕还有一个决定,户部得成立一个审计署,增添一侍郎来负责该审计署,专门负责对国有资产的审计管控,不仅仅是矿产还有林木、土地、海域等等,这个由户部尚书王廷相来搭建班子,审计署正堂官挂户部左侍郎衔,由内阁与各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廷推,朕希望到明年正德二十年的时候,朕可以知道大明每年的钢铁实际产量、煤炭实际产量还有各类矿产已知储备量等。”
  王廷相一听忙领了旨,心想这一下子又得去各大大学招揽善于算术与地理的学生了,儒士们越发的难以有用武之地。
  但这时候,左都御史金献民还是没忍住站了出来:“陛下,令阁臣出巡地方固然可以问民间百姓之疾苦,知社稷之隐患,但臣以为中枢之臣不宜出京,举凡大员过境,皆为累民之事,寻常御史巡按地方,便让百姓不受其征役之苦,如今阁臣出巡地方,恐令地方官民惶恐不安,以致民众受其叨扰之苦。”
  金献民的意思,朱厚照也能明白,他也知道无论是自己这个皇帝还是眼前这些朝臣,一旦出巡地方在所难免的会让地方官民不得不百般辛苦,在朱厚照记忆里在后世领导来访都会导致学校或公司单位提前停课停业打扫清洁还要封锁交通加强安保,何况是如今的大明王朝。
  “你说的有理,可阁臣总不能像罗汉一样列于庙堂而不识庶务,虽说难免扰民,但只要阁臣大员按照朝廷出巡规矩来也无伤大碍,且朕现在就再次严令,不得免费征役民夫,一切用度皆走公款,这样即便一时扰民也能让民众一时得利。”
  朱厚照这么一说,金献民便也无法再说什么。
  群臣相继离开了皇家西苑,朱厚照也散了一身的疲惫,躺在龙塌上看着湛蓝的天空发呆,心里依旧想着长城外已是白雪茫茫的塞外之地,他不希望大明真的会因为关内无法整顿矿业而不得不放弃北方塞外之地。
  但朱厚照也知道整顿矿业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他很希望张璁与夏言两人能够寻找到整顿矿业最好的办法,也希望随着户部审计署的成立,可以让大明朝廷以后在处理国是上更加有科学依据,也知道哪些方面是需要改革的。
  朱厚照闭上了眼,享受着来自殿门外的徐徐清风,似乎还带着一丝宫女的体香,而这时候,朱厚照感觉到肩膀被人按了起来,不由得抓住了肩膀上的玉手,便睁眼一看,却见是皇后夏氏,便直接抬头起身噙住了夏氏的丰唇。
  夏氏熟稔的翻身就落进了朱厚照怀里,彼此在和煦的冬日阳光下龙飞凤舞起来。
  日暮降临,第一片冬雪降落在了朱檐上,冬季的天总比夏季黑得早些,朱厚照也抽离了皇后夏氏的身体,起身走进宫娥已经准备后的木桶中,泡着散发着氤氲花香的热水,一边任由刚承雨露不久的皇后夏氏用柔软玉手将热水往自己身上浇,浇一次便抚摸一次,一边听问着皇后夏氏:“眼下西华山的奶牛培育了多少头?”
  “已有上万头了,眼下还得寻常到新的牧场,不然已经不够放牧这些奶牛了”,皇后夏氏回道。
  “朕打算把呼伦贝尔的草原赐给你的西华山奶业,你让御马监的人去呼伦贝尔培育奶牛看看,争取将来全天下的大明百姓都能喝上牛奶,到时候这些草原的畜牧业也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朱厚照这么一说,皇后夏氏不禁莞尔一笑:“这么说,臣妾负责生产的这些奶也可以为大明做些贡献呢。”
  “那是自然,不过你皇后产的奶倒是可以让人喝,但你身上的奶只能是朕来摸”,内廷宫闱之中,朱厚照也就一改在群臣面前的严肃与皇后调笑起来,而皇后夏氏则俏脸一红,把朱厚照推开:“刚从已经那个了,陛下你能不能节制些。”
  “从漠北回来,数月未曾识此间滋味,自然难免如此”,朱厚照说后,皇后只是似嗔非怒的瞪了朱厚照一眼,便宽了凤袍,也走进了木桶之中。
  “朕打算去一次江南”,朱厚照次日一早不由得对皇后说道。
  皇后有些惊讶:“陛下为何要去江南?”
  “江南的市镇发展很迅速,城镇居民率很高,工人数量也很高,经济作物的土地占比超过了粮食作物,又是士绅最多的地方,未来大明是否能够脱胎换骨改造华夏现有之农耕文明的关键就在这里,朕得好好看看!”
  朱厚照记得很清楚后世学历史明清历史中必有一个江南市镇发展的专题,而且被很多人称为资本主义萌芽,他现在倒想看看,在如今地理大发现时代到来之际,历史书上的江南资本主义萌芽到底是个什么样,在自己的影响下是否已经不再只是萌芽。
  两个阁臣一个出巡关内,一个出巡关外,而且都是表明身份,朱厚照能猜得到这应该吸引住了天下大多数人的注意,自己也正好趁此秘密下江南。
  朱厚照抵达通州后才将自己已经离京的消息告知给了内阁首辅康海,以避免提前让康海得知而让一些官员又阻挠自己离开京城。
  不过,康海在知道朱厚照离京以后也没觉得多惊讶和紧张,立于朝堂多年的他也已经习惯了皇帝朱厚照经常离开京城的事,他现在不得不关注着权贵们对于关内民间私开矿山之事反应。
  “以孔某来看,无论是严禁开矿还是征收矿税皆是难行之事,毕竟无论如何做皆是与民争利,至于社稷之安危,说句不该说的,自古你我这些读书人就算这江山改朝换代,还是会被重用,又何必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游走在京城重臣权贵间的士子孔闻和向康海的门人康田说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