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68)(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今日将这些事告诉狸奴,则是希望狸奴能在燕国保全自己。
  至于报仇,是他作为长子、长兄的责任,不该由弟弟们背负。
  重奕还不知道,宋佩瑜知晓宋良辞之死的更多内情后,想去燕国的决心正空前坚决。
  宋佩瑜已经暗中决定,就算永和帝不打算让肃王或者重奕去燕国以身犯险,他也要主动上折子,请求去赴燕国的邀请。
  重奕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想去燕国的心思就格外迫切,半点都不比宋佩瑜差。
  永和帝望着燕国送来的信陷入沉思。
  从燕国与黎国、卫国在曾镇争夺金矿,将近两年不停增兵,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最后却血本无归,导致燕国元气大伤后。
  燕国对待赵国的态度,就失去长久以来的强硬。
  等到永和五年,赵国将卫国变成卫郡,东梁与西梁都主动对赵国表示臣服。
  不仅来往于奇货城的游商越来越多,连带着奇货城周边,但凡是有水泥路的地方,都变得空前繁华,近些年甚至有小江南之称。
  燕国权衡各种利弊后,一改永和帝称帝初期,年年往赵燕边境增兵,甚至在永和帝寿辰都要专门派使臣来找永和帝不痛快的行为。
  对于燕国来说,想要买燕国没有的东西,只有两个选择。
  要不从奇货城或者顺着赵国的水泥路买燕国没有的东西,以远远低于从前的价格、花费和时间带回燕国。
  要不然,就要远行江南去买燕国没有的东西,无论是买东西的花费还是路上的花费都要提升至少六七倍。
  赵燕边境的情况,从燕国年年增兵,赵国不得不保持与燕国相同的频率增兵,到燕国开始年年撤兵,赵国也逐渐空出余地在赵燕边境换防。
  从永和八年开始,燕国就屡次朝赵国示好。
  燕国连示好都是那么高高在上,永和帝明显能从孝帝的亲笔信上感受得到,孝帝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他与对方成为相同的身份,屈尊与他示好。
  所以永和帝从来都没理会过孝帝。
  孝帝在信上写了什么,永和帝都是个无情的阅字,也从来都不会亲自给孝帝回信。
  孝帝只给永和帝写过两封信,就停止了这个愚蠢的行为。
  后面再从燕国来赵国的信,基本都是两国鸿胪寺在交流。
  如今见到这封燕国孝帝请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去燕国,见证燕国册立太子仪式的邀请,永和帝竟然没觉得太意外。
  他不认为燕国会愚蠢到,等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到了燕国的地界后,就对赵国皇族和宋氏的人动手。
  赵燕边境刚增的那五万西梁军,可都是常年与外族对拼的精兵。
  除非孝帝已经做好准备,要与赵国全面开战,否则绝对不会做这等蠢事。
  永和帝大致在心中分析过利弊后,抬起眼皮看向重奕,以笃定的口吻道,你想与狸奴同去?
  重奕大大方方的点头承认,我们不会在燕国久留。
  永和帝哼笑,这不是废话,重奕想要在燕国久留,燕国也不会欢迎,说不定还会主动下逐客令。
  肃王端着酒杯,左看看重奕,右看看永和帝,主动打了个圆场。
  他能理解重奕想要带着宋佩瑜暂时离开咸阳的心思。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