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桶 第两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辽军忽现(2 / 3)
数里之外,十二万辽军严阵以待。自己大宋北伐事起,王钰就命人联络西辽,约其一同举兵攻打金国,并承诺事后,平分土地,让契丹人重回东方。耶律大石当然不会相信王钰的承诺,所以他一拖再拖,十二万军队早就集结完毕,却是迟迟不肯出国门。
一直到现在,才走到西夏境内,目的,就是想等到宋金两国,打得两败俱伤之时,他们才来坐收渔人之利。
今日,辽军至此,探得此地与大宋宁夏都护府距离不远,正想前去要求补充给养。不料,北方突然出现情况,耶律大石命全军戒备,前去查探。
辽国虽然被女真人灭亡,但耶律大石手下的军队,却是辽国硕果仅存的精锐之师。他当年在上雄,拥兵自重,见辽国被女真人如狂风扫落叶一般打垮,心知必亡,遂放弃上雄,远走西域。
一路上,他召集众多部属,在漠北建立政权,后又率部西征,先后打败“高昌回鹘王国”,“喀剌汗王朝”,“花剌子模”,建立起了强大的西辽帝国,称雄中亚。后世的穆斯林和西方史学家,称他建立的帝国为“哈剌契丹”。
在东方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人,却在西域重新复国,王钰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哭笑不得,同时,他也知道,耶律大石这样的枭雄,绝对不会放弃重回东方的希望。但西域情况复杂,大宋鞭长莫及,只能与其修好。
“报,圣上!前方军队,是大宋属国蒙古,奉大宋摄政王命令南下协助宋军作战!”辽将奔至阵前,大声禀报道。
耶律大石年过花甲,须发皆白,但一双鹰眼仍旧炯炯有神,威风不减当年。他仍旧穿着当年契丹人的长袍,戴着皮帽,外罩铠甲,挂一柄弯刀。左右两边,数十员战将,杀气腾腾。
他这支大军,军容整齐,装备精良,除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外,竟然还有金发蓝眼,宽额高鼻的异族人。仅从这支军队,可看以看得出来,耶律大石在西域当真是有一番大作为。但是,想要重回东方,恐怕还是看有一个人点不点头。
“王钰?朕很多年没有看过这小子了。”耶律大石听到那句话,立即想起了当年王钰出使辽国,和后来率军与他血战的往事,感慨万千。光阴似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世事如棋,谁能够想到,当年那个毛头小子,竟然能撑起大宋天下,甚至还东征西讨,把灭亡辽国的金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父皇,蒙古人早先是我契丹人的奴才,后又相继臣服女真,汉人,他们现在奉王钰的命令南下作战,咱们是不是让开?”耶律大石的长子问道。
“王钰这小子有些本事,朕当年真是小看了他。他不但抢了朕的女儿,还抢了朕的江山……”耶律大石似乎还沉浸在回忆之中。在儿子连声呼唤之下,他才醒悟过来。
“让开?为什么要让?西夏既然叛乱了,那就让他乱。传朕旨意,全军原地驻防,一步不让。”耶律大石下旨道。
西夏的战略位置对大宋极为重要,此时大宋主力,在北伐金国,西夏一乱,则大宋国内势必受到影响。如今大宋国力昌隆,如果和平时期,西辽拿大宋没有办法,只能乱中求胜。要是让放蒙古军队南下,叛乱被平定,对西辽国没有好处。
那一头,忽图刺左等右等,不见辽军让路。数次派人催问,先前契丹人还支支吾吾,后来干脆摆开阵势,不放蒙古人靠近。
忽图刺一时进退不得,难道契丹人洞察我军动机?遂在此阻拦?兴庆被围,随时有破城的危险,如果不能及时达到,西夏必亡。可辽军挡在这里,战,或是不战?
若战,探子查得,辽军兵力不在蒙古之下,即便蒙古取胜,也是为时晚矣。若不战,也不能在此地空耗,只能退回草原,此行将无功而返。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宋军已经攻破兴庆。当年王钰亲征,早就把西夏军队打残,西夏称臣后,又按规定裁军,只剩下几万兵力。李乾顺作乱,仓促纠集七万人马,岂能是大宋正规军的对手?
九月初九,重阳节,宋军种师道部率先破城,攻入兴庆。范道远部,随后跟进,与城内与种师道会师。
李乾顺见兵败如山倒,于兴庆城内皇宫自焚,西夏原文武大臣,悉数被俘。宋军入城后,扑灭皇宫大火,李乾顺已经烧成一具焦炭。
两位宋军主将,一面遣使向朝廷报捷,一面出榜安民。西夏太子李仁孝也同时上表朝廷,乞求将其父遗体安葬,入土为安,并表示伏罪。
蒙古与辽军对峙两天,双方剑拔弩张,几度就要开战,但忽图刺忌惮辽军兵多将庞,不敢冒险。估计兴庆必定被破,只得含恨撤兵,退回草原。蒙古人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忽图刺的谎言所造成。如果他得知真相,恐怕要后悔终生。
西夏叛乱平定,范道远率部回都护府,于途中遭遇西辽大军。因宋辽两国,是同盟关系,两军并未发生摩擦。耶律大石向范道远提出,要求补充给养,范道远不敢擅自答应,遂让其原地驻扎,他则向朝廷请示。
奏折送至汴京,王钰终于松了一口气。
靖王府,近仙楼。一身便装的王钰,手持几道奏折,正快步向院里走去。一路,奴仆不断向他施礼,看得出来,咱们的摄政王心情不错,频频点头。
“南仙,有好消息。”踏进耶律南仙的房间,王钰举起奏章大声笑道。
耶律南仙正在梳头,听到这句,随口问道:“哦?是西夏叛乱平定了?”
“唉,你这女人真不识趣,你就算知道,也应该先胡乱猜一气,这样才有意思嘛。”王钰笑了一声,来到她的背后。
“是是是,妾知错了,下次一定改进。”耶律南仙笑道,放下梳子,转过身来。刚一转过来,鼻子就使劲吸了吸,疑惑的问道:“什么味道?”
王钰退后两步,指着衣摆上那一滩水迹笑道:“刚才去抱战儿,小东西撒一泡尿在我身上,还没有来得及换呢。” ↑返回顶部↑
一直到现在,才走到西夏境内,目的,就是想等到宋金两国,打得两败俱伤之时,他们才来坐收渔人之利。
今日,辽军至此,探得此地与大宋宁夏都护府距离不远,正想前去要求补充给养。不料,北方突然出现情况,耶律大石命全军戒备,前去查探。
辽国虽然被女真人灭亡,但耶律大石手下的军队,却是辽国硕果仅存的精锐之师。他当年在上雄,拥兵自重,见辽国被女真人如狂风扫落叶一般打垮,心知必亡,遂放弃上雄,远走西域。
一路上,他召集众多部属,在漠北建立政权,后又率部西征,先后打败“高昌回鹘王国”,“喀剌汗王朝”,“花剌子模”,建立起了强大的西辽帝国,称雄中亚。后世的穆斯林和西方史学家,称他建立的帝国为“哈剌契丹”。
在东方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契丹人,却在西域重新复国,王钰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哭笑不得,同时,他也知道,耶律大石这样的枭雄,绝对不会放弃重回东方的希望。但西域情况复杂,大宋鞭长莫及,只能与其修好。
“报,圣上!前方军队,是大宋属国蒙古,奉大宋摄政王命令南下协助宋军作战!”辽将奔至阵前,大声禀报道。
耶律大石年过花甲,须发皆白,但一双鹰眼仍旧炯炯有神,威风不减当年。他仍旧穿着当年契丹人的长袍,戴着皮帽,外罩铠甲,挂一柄弯刀。左右两边,数十员战将,杀气腾腾。
他这支大军,军容整齐,装备精良,除黄皮肤,黑头发的黄种人外,竟然还有金发蓝眼,宽额高鼻的异族人。仅从这支军队,可看以看得出来,耶律大石在西域当真是有一番大作为。但是,想要重回东方,恐怕还是看有一个人点不点头。
“王钰?朕很多年没有看过这小子了。”耶律大石听到那句话,立即想起了当年王钰出使辽国,和后来率军与他血战的往事,感慨万千。光阴似箭,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世事如棋,谁能够想到,当年那个毛头小子,竟然能撑起大宋天下,甚至还东征西讨,把灭亡辽国的金国,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父皇,蒙古人早先是我契丹人的奴才,后又相继臣服女真,汉人,他们现在奉王钰的命令南下作战,咱们是不是让开?”耶律大石的长子问道。
“王钰这小子有些本事,朕当年真是小看了他。他不但抢了朕的女儿,还抢了朕的江山……”耶律大石似乎还沉浸在回忆之中。在儿子连声呼唤之下,他才醒悟过来。
“让开?为什么要让?西夏既然叛乱了,那就让他乱。传朕旨意,全军原地驻防,一步不让。”耶律大石下旨道。
西夏的战略位置对大宋极为重要,此时大宋主力,在北伐金国,西夏一乱,则大宋国内势必受到影响。如今大宋国力昌隆,如果和平时期,西辽拿大宋没有办法,只能乱中求胜。要是让放蒙古军队南下,叛乱被平定,对西辽国没有好处。
那一头,忽图刺左等右等,不见辽军让路。数次派人催问,先前契丹人还支支吾吾,后来干脆摆开阵势,不放蒙古人靠近。
忽图刺一时进退不得,难道契丹人洞察我军动机?遂在此阻拦?兴庆被围,随时有破城的危险,如果不能及时达到,西夏必亡。可辽军挡在这里,战,或是不战?
若战,探子查得,辽军兵力不在蒙古之下,即便蒙古取胜,也是为时晚矣。若不战,也不能在此地空耗,只能退回草原,此行将无功而返。
就在他犹豫不决之际,宋军已经攻破兴庆。当年王钰亲征,早就把西夏军队打残,西夏称臣后,又按规定裁军,只剩下几万兵力。李乾顺作乱,仓促纠集七万人马,岂能是大宋正规军的对手?
九月初九,重阳节,宋军种师道部率先破城,攻入兴庆。范道远部,随后跟进,与城内与种师道会师。
李乾顺见兵败如山倒,于兴庆城内皇宫自焚,西夏原文武大臣,悉数被俘。宋军入城后,扑灭皇宫大火,李乾顺已经烧成一具焦炭。
两位宋军主将,一面遣使向朝廷报捷,一面出榜安民。西夏太子李仁孝也同时上表朝廷,乞求将其父遗体安葬,入土为安,并表示伏罪。
蒙古与辽军对峙两天,双方剑拔弩张,几度就要开战,但忽图刺忌惮辽军兵多将庞,不敢冒险。估计兴庆必定被破,只得含恨撤兵,退回草原。蒙古人失去了一次绝佳的机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忽图刺的谎言所造成。如果他得知真相,恐怕要后悔终生。
西夏叛乱平定,范道远率部回都护府,于途中遭遇西辽大军。因宋辽两国,是同盟关系,两军并未发生摩擦。耶律大石向范道远提出,要求补充给养,范道远不敢擅自答应,遂让其原地驻扎,他则向朝廷请示。
奏折送至汴京,王钰终于松了一口气。
靖王府,近仙楼。一身便装的王钰,手持几道奏折,正快步向院里走去。一路,奴仆不断向他施礼,看得出来,咱们的摄政王心情不错,频频点头。
“南仙,有好消息。”踏进耶律南仙的房间,王钰举起奏章大声笑道。
耶律南仙正在梳头,听到这句,随口问道:“哦?是西夏叛乱平定了?”
“唉,你这女人真不识趣,你就算知道,也应该先胡乱猜一气,这样才有意思嘛。”王钰笑了一声,来到她的背后。
“是是是,妾知错了,下次一定改进。”耶律南仙笑道,放下梳子,转过身来。刚一转过来,鼻子就使劲吸了吸,疑惑的问道:“什么味道?”
王钰退后两步,指着衣摆上那一滩水迹笑道:“刚才去抱战儿,小东西撒一泡尿在我身上,还没有来得及换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