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桶 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国一心 支援前线(3 / 3)
“我也有,王爷送了我一对镯子,听说值八百两呢。”红秀也跟着嚷了起来。这句话可听得王钰变了脸色,这丫头,怎么当着两位主母说呢?这不是给我出难题么?
一妻一妾外加一个侍妾如此深明大义,王钰感觉很欣慰,自己这两个老婆,关键时候,总是跟自己并肩作战。
摄政王节衣缩食,支援前线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京中,文武大臣见摄政王都四菜一汤了,连王妃的首饰都拿去当了银子,纷纷行动起来,不管是出自真心,还是作作样子,反正奢侈的风气得到了压制,凡是在京的官员,多多少少,都捐出了一些银子,用作军费。
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也发起了“献金救国”运动,以京城十三家商号领头,五天之内,筹集银两一百六十万贯,暂时缺钱的,也拿出几百上千石的食粮作为捐款,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而最让王钰感到意外的是,他的岳父童贯,散尽家财,将钱全部捐了出来支持他,虽然数目因为王钰的严令,对外保密,可知道内幕的官员私下传言,仅童相一人捐款,就足够江南所有军队用上一个月。
事情还远远没有停止,在地方任职的官员们听到京城的献金运动,也开始有了动作。王钰亲自任命的鄂州通判,也就是当初那个赶牛车的县尉,上奏朝廷,自愿减少俸禄的一半,支援前线。这件事情,经过有心人的渲染,传遍四方,其他地方官纷纷效法。这件事情,在王钰反对下,才作罢,因为“高薪养廉”这是国策。
总而言之,一场自上而下,支援前线的献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新法推行这么些年,对官员监察比较严格,却没有使地方官和中央朝廷离心离德,这是让王钰很欣慰的。
钱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可就是前线的将士们用不用心,解决这场近年来罕见的军事危机。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
一妻一妾外加一个侍妾如此深明大义,王钰感觉很欣慰,自己这两个老婆,关键时候,总是跟自己并肩作战。
摄政王节衣缩食,支援前线的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京中,文武大臣见摄政王都四菜一汤了,连王妃的首饰都拿去当了银子,纷纷行动起来,不管是出自真心,还是作作样子,反正奢侈的风气得到了压制,凡是在京的官员,多多少少,都捐出了一些银子,用作军费。
商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也发起了“献金救国”运动,以京城十三家商号领头,五天之内,筹集银两一百六十万贯,暂时缺钱的,也拿出几百上千石的食粮作为捐款,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而最让王钰感到意外的是,他的岳父童贯,散尽家财,将钱全部捐了出来支持他,虽然数目因为王钰的严令,对外保密,可知道内幕的官员私下传言,仅童相一人捐款,就足够江南所有军队用上一个月。
事情还远远没有停止,在地方任职的官员们听到京城的献金运动,也开始有了动作。王钰亲自任命的鄂州通判,也就是当初那个赶牛车的县尉,上奏朝廷,自愿减少俸禄的一半,支援前线。这件事情,经过有心人的渲染,传遍四方,其他地方官纷纷效法。这件事情,在王钰反对下,才作罢,因为“高薪养廉”这是国策。
总而言之,一场自上而下,支援前线的献金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新法推行这么些年,对官员监察比较严格,却没有使地方官和中央朝廷离心离德,这是让王钰很欣慰的。
钱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可就是前线的将士们用不用心,解决这场近年来罕见的军事危机。
(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a href=http:// target=_blank></a>,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