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家属院 第55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香港前几年回归了,那一年,无论走到哪,街上都能看见香港回归的大字报和横幅,就连电视机里,都在铺天盖地地播报关于香港的时事新闻。
  沈岁进在那一年,过得尤其难受。
  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感受,最好的伙伴走失在青春期。很多时候,后来的沈岁进,甚至觉得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永远停在了少年出走的那一年,再也没办法长大了。
  那部分的沈岁进,好像永远停留在了十四岁,懵懂而青涩。
  单家三口去了香港,他们的院子空了,沈岁进就和沈海森说:“爸爸,我们能搬家吗?”
  沈海森也察觉出女儿最近情绪不对劲,便问:“是不是舍不得单星回他们一家了?”
  沈岁进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原来这院子挺热闹的,一下子太冷清了,我适应不了,心里难受。”
  于是在单家搬去香港后的一个月,沈岁进跟着沈海森和徐慧兰,搬去了锦澜院的别墅。
  初二下学期,单星回去了香港,陆威去了加拿大,原本的铁三角溃不成军,只留沈岁进一个人在原地,孤零零的。
  她彻底成了众人眼中,那个生于高塔、悬于高塔的骄傲公主。
  也正是那段难捱的日子,薛岑一直有意主动来找沈岁进玩,填补了沈岁进内心的空白。
  她们在那段时间里,成为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这段友谊,一直延续至今,并且没有因为岁月的流逝而褪色。
  沈岁进回到位置坐下,陆威正在问单星回晚上住哪儿:“今晚要不你先住我家吧?”
  单星回说:“我回家住。”
  陆威:“你家这么多年空着,积老大灰了吧?”
  单星回:“没有,我姥姥姥爷他们,提前上北京给我妈他们打扫屋子了。”
  薛岑耳朵尖,听出他话里的意思:“你爸你妈也准备回北京了?”
  单星回的目光落在装牛肉干的碟子上,看着沈岁进漫不经心的伸手拿起一根牛肉干,说:“快了,我爸项目暑期就能结掉,不过京大这边好像和港大的项目分成还没谈好,项目收尾工作就晾在那了。我回来交换两年,大四的时候,再回港大报道。”
  沈岁进在一旁不动声色地听着,面上是一点起伏的表情都没有。
  陆之瑶在单星回三言两语间,已经捕捉到了重要信息:“你去了港大吗?港大在亚洲的排名,比京大还好。我想起来了,小学班主任说过,你爸好像是在北京当老师,他怎么后来又去香港了?”
  沈岁进今晚好不容易开腔:“他爸之前是京大物理系的教授,和我爸在一个系工作。后来和港大那边有个合作的项目,加上香港回归的加持,项目组一下被注资了很多钱,这几年收益特别好,增率还一直高速增长。他爸如果回来的话,估计京大的物理系都得震上一震。”
  人有时候能成功,运气的成分真的占比很大。
  像单琮容去香港之前,进这个两地合作的项目组,本来目的是加强两地合作,在文化和科技领域增加粘连性。没想到去香港的第二年,香港那么容易就谈判好回归了,那时候两地高校的合作项目本来就不多,赶上了好时候,这个项目就被当成了两地亲和典范,很多企业都急着往里面注资,想分一杯羹。
  不多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单琮容已经成为国际超导体领域的特色专家。并且可以这么说,他是最能给京大物理系挣钱的教授。
  研究的方向对、运气好,成功确实容易事半功倍。
  沈岁进听沈海森说过,港大那边想留单琮容在港大执教,并且给的待遇,比京大丰厚多了。眼下听单星回说,单琮容还愿意回京大,想来京大新校长给单琮容开出的待遇,必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沈岁进其实还想说,大费周章地打扫老平房,大可不必,这回单叔叔和段阿姨回北京,京大一定能给批锦澜院独门独户的别墅。
  陆威搭着单星回的肩,戏说:“我靠,想不到你爸这么牛逼?”
  单星回摘掉他的猪爪,啐道:“我爸牛逼关我什么事,早晚有一天,我比他更牛逼。”
  陆威握拳作揖:“所以您是打算往哪方面发展啊?听你说参加数学建模大赛,是打算搞计算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