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节(1 / 2)
他当下叩了一个头 道:“多谢圣上恩典 只是金银财物非小民所需 可否恳请圣上换一物赏赐 ”
此言一出 崇祯的脸色顿沉 道:“朕赏你银两锦缎还不满足么 还想要换甚么赏赐 ”
华不石道:“小民只想圣上御赐一幅墨宝 足可抵过千万银两 ”
崇祯未及说话 身边的田贵妃已抢声道:“大胆 陛下的墨宝岂能随便赏赐给你这等草民 ”
她转过脸对崇祯道:“陛下 此人目无尊卑 出言无状 不如把他赶出宫去罢 ”
崇祯却按住田贵妃的手 对华不石道:“你不要银两锦缎 却想要朕的墨宝 可有甚么缘由么 ”
华不石道:“金银锦帛只是身外之财 就是再多也会花尽 圣上乃是有道明君 御赐墨宝小民供奉于家中 传给子孙后人 留存千秋万代 自当强过无尽的财富 ”
这句话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实是颇为肉麻 华不石脸皮本就够厚 口才和演技亦佳 说出來倒真似是一片虔诚 全无作做之感
其实这些话皆是曹暮云与这位大少爷事前就早就已套好了的 此番进宫面圣 华不石首先要做的便是搏取皇帝的好感 方有机会达成下一步的目的 他虽然对崇祯皇帝所知不多 但曹暮云对这位父皇却是极为了解 包括其性格 喜好 习惯等等 皆是一清二楚
与许多喜欢奢华的君王不同 崇祯皇帝十分节俭 这也与大明朝廷如今国库空虚的现状有关 数千银两在那些家财万贯的王公大臣看來 甚至华不石这等江湖门派的主事者眼中都不算什么 可在皇帝朱由检看來却是一笔大数目 赏赐出去其实颇为心疼
而崇祯平生最怕的 就是别人说他昏庸无道 大明朝的国势衰落到这等地步 大小官僚少有不贪赃**者 而这位大明天子却是最勤奋的人 每日都忙于政务 时常批阅奏章直到深夜 劳心劳力 这也是他年纪并不大 却容颜衰老得好似五六十岁老人的原因
第八百四十二章 凝心针
崇祯平生最怕的 就是别人说他昏庸无道 大明朝的国势衰落到这等地步 大小官僚少有不贪赃腐败者 而这位大明天子却是最勤奋的人 每日都忙于政务 时常批阅奏章直到深夜 劳心劳力 这也是他年纪并不大 却容颜衰老得好似五六十岁老人的原因
只可惜国运并非凭着一人之力就能扭转 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亦是如此
华不石不要银两锦缎的赏赐 只要一副墨宝 而且又说皇帝是有道明君 要将此墨宝留存子孙万代 意指大明朝的江山也会延续千秋万代 正是为投崇祯皇帝所好
果然不出所料 崇祯脸上微现笑容 道:“难得华卿忠心为国 朕就如你之愿 改赐一幅墨宝罢 ”
他随即对田贵妃道:“爱妃 把笔墨拿來 ”
田秀英虽然心里不愿 但皇帝开口却也不敢违抗 当下起身走到墙边的架前 端來了文房四宝
宣纸在桌上铺好 崇祯皇帝提笔润墨 刷刷点点 很快就写成了一幅字
华不石跪在地上看不见桌上的字 站在旁边的曹暮云却能瞧得清楚 只见皇帝所写的是“万方同乐奏千秋”七个楷体大字 笔锋甚是酋劲
这句七言诗本是出自于唐朝张祜的“千秋乐” 此时在崇祯写來 实是指大明朝江山永固 千秋万代之意
写完了这七字 崇祯又在下方写了“御題”二字 才放下笔來 道:“來人 把这幅字拿去加盖御宝 装裱起來 赐予华卿 ”
一旁有太监应命而前 捧起桌上的墨宝出门而去
华不石连磕了三个头 道:“小民谢万岁恩典 ”
随手写一幅字 就省掉了数千银两的开销 崇祯的心情大好 他满脸笑意 原本想赏赐完就立时叫二人退出的 此刻只坐在龙榻上沒有说话
旁边的田贵妃却是有些不耐烦 轻咳了一声 待要开口时 曹暮云却忽然抢先道:“父皇 华先生精通医道 最擅长银针灸疗之术 有一套‘凝心针’法 对清神醒脑 补气回元有神奇之效 父皇为国事日夜操劳 难免心神困乏 孩儿今日带他进宫 便想让他用这套‘凝心针’技为圣上解乏 ”
田贵妃皱眉道:“陛下的龙体是何等尊贵 便是有恙也自有太医诊治 又岂能让旁人施甚么银针灸疗之术 暮云皇儿之言也太荒谬了些 ”
曹暮云却道:“父皇 华先生的医术世间罕有 便是宫中的太医也有所不及 当年孩儿奉旨前往江南时曾身中剧毒 多亏华先生出手除毒才能保住性命 若非如此 暮云也断然不敢有此提议 ”
崇祯对田贵妃固然宠爱 对曹暮云亦是十分信任 当年他的这位义子奉旨到江南募集到数百万银两 解决了辽东军饷不足之困 可谓是立下一大奇功 此时听曹暮云说得肯定 加之崇祯先前就对华不石的印象甚佳 倒也相信了七八分 道:“好了 既然是云儿的一片孝心 朕试上一试也自无妨 ”
曹暮云大喜 道:“如此就请父皇移驾到后面的寝宫 让华先生施术 ” ↑返回顶部↑
此言一出 崇祯的脸色顿沉 道:“朕赏你银两锦缎还不满足么 还想要换甚么赏赐 ”
华不石道:“小民只想圣上御赐一幅墨宝 足可抵过千万银两 ”
崇祯未及说话 身边的田贵妃已抢声道:“大胆 陛下的墨宝岂能随便赏赐给你这等草民 ”
她转过脸对崇祯道:“陛下 此人目无尊卑 出言无状 不如把他赶出宫去罢 ”
崇祯却按住田贵妃的手 对华不石道:“你不要银两锦缎 却想要朕的墨宝 可有甚么缘由么 ”
华不石道:“金银锦帛只是身外之财 就是再多也会花尽 圣上乃是有道明君 御赐墨宝小民供奉于家中 传给子孙后人 留存千秋万代 自当强过无尽的财富 ”
这句话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实是颇为肉麻 华不石脸皮本就够厚 口才和演技亦佳 说出來倒真似是一片虔诚 全无作做之感
其实这些话皆是曹暮云与这位大少爷事前就早就已套好了的 此番进宫面圣 华不石首先要做的便是搏取皇帝的好感 方有机会达成下一步的目的 他虽然对崇祯皇帝所知不多 但曹暮云对这位父皇却是极为了解 包括其性格 喜好 习惯等等 皆是一清二楚
与许多喜欢奢华的君王不同 崇祯皇帝十分节俭 这也与大明朝廷如今国库空虚的现状有关 数千银两在那些家财万贯的王公大臣看來 甚至华不石这等江湖门派的主事者眼中都不算什么 可在皇帝朱由检看來却是一笔大数目 赏赐出去其实颇为心疼
而崇祯平生最怕的 就是别人说他昏庸无道 大明朝的国势衰落到这等地步 大小官僚少有不贪赃**者 而这位大明天子却是最勤奋的人 每日都忙于政务 时常批阅奏章直到深夜 劳心劳力 这也是他年纪并不大 却容颜衰老得好似五六十岁老人的原因
第八百四十二章 凝心针
崇祯平生最怕的 就是别人说他昏庸无道 大明朝的国势衰落到这等地步 大小官僚少有不贪赃腐败者 而这位大明天子却是最勤奋的人 每日都忙于政务 时常批阅奏章直到深夜 劳心劳力 这也是他年纪并不大 却容颜衰老得好似五六十岁老人的原因
只可惜国运并非凭着一人之力就能扭转 哪怕这个人是皇帝亦是如此
华不石不要银两锦缎的赏赐 只要一副墨宝 而且又说皇帝是有道明君 要将此墨宝留存子孙万代 意指大明朝的江山也会延续千秋万代 正是为投崇祯皇帝所好
果然不出所料 崇祯脸上微现笑容 道:“难得华卿忠心为国 朕就如你之愿 改赐一幅墨宝罢 ”
他随即对田贵妃道:“爱妃 把笔墨拿來 ”
田秀英虽然心里不愿 但皇帝开口却也不敢违抗 当下起身走到墙边的架前 端來了文房四宝
宣纸在桌上铺好 崇祯皇帝提笔润墨 刷刷点点 很快就写成了一幅字
华不石跪在地上看不见桌上的字 站在旁边的曹暮云却能瞧得清楚 只见皇帝所写的是“万方同乐奏千秋”七个楷体大字 笔锋甚是酋劲
这句七言诗本是出自于唐朝张祜的“千秋乐” 此时在崇祯写來 实是指大明朝江山永固 千秋万代之意
写完了这七字 崇祯又在下方写了“御題”二字 才放下笔來 道:“來人 把这幅字拿去加盖御宝 装裱起來 赐予华卿 ”
一旁有太监应命而前 捧起桌上的墨宝出门而去
华不石连磕了三个头 道:“小民谢万岁恩典 ”
随手写一幅字 就省掉了数千银两的开销 崇祯的心情大好 他满脸笑意 原本想赏赐完就立时叫二人退出的 此刻只坐在龙榻上沒有说话
旁边的田贵妃却是有些不耐烦 轻咳了一声 待要开口时 曹暮云却忽然抢先道:“父皇 华先生精通医道 最擅长银针灸疗之术 有一套‘凝心针’法 对清神醒脑 补气回元有神奇之效 父皇为国事日夜操劳 难免心神困乏 孩儿今日带他进宫 便想让他用这套‘凝心针’技为圣上解乏 ”
田贵妃皱眉道:“陛下的龙体是何等尊贵 便是有恙也自有太医诊治 又岂能让旁人施甚么银针灸疗之术 暮云皇儿之言也太荒谬了些 ”
曹暮云却道:“父皇 华先生的医术世间罕有 便是宫中的太医也有所不及 当年孩儿奉旨前往江南时曾身中剧毒 多亏华先生出手除毒才能保住性命 若非如此 暮云也断然不敢有此提议 ”
崇祯对田贵妃固然宠爱 对曹暮云亦是十分信任 当年他的这位义子奉旨到江南募集到数百万银两 解决了辽东军饷不足之困 可谓是立下一大奇功 此时听曹暮云说得肯定 加之崇祯先前就对华不石的印象甚佳 倒也相信了七八分 道:“好了 既然是云儿的一片孝心 朕试上一试也自无妨 ”
曹暮云大喜 道:“如此就请父皇移驾到后面的寝宫 让华先生施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