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上房揭瓦(1 / 2)
方家军定了离开帝京的日子,汝月听闻又连着几个日夜赶制了两套孩子的衣服,差人出宫去送了过去,薛绰华忙得里里外外,马不停蹄的,人已经没有法子来宫中道谢,当下写了一封书信,寥寥数语,深表感激,汝月收着那薄薄的信封,想着原来这才是她入宫多年,第一次收到的书信。
明源帝到她的琉璃宫来,膳食还没有来得及摆好,前头又有人来回话,说是方家的老臣突然入宫,一定要面见皇上,如若不从,便长跪不起,汝月想着应是方将军的父亲,明源帝站起身来,怒气横扫,衣袖将半桌的菜肴统统翻倒在地,咬牙切齿道:“他仗着旧日之事,居然敢如此威逼于寡人!”
屋中数人,屏气敛神,谁都不敢插话,汝月却站起身来,取来了皇上的披风,亲手搭在他的肩膀处,柔声道:“皇上不看僧面看佛面,否则方将军一定难做人。”
明源帝的脸色一时白一时红的,拉过披风,匆匆而去,常公公未曾来得及跟随其后,也不禁冲着汝月竖了竖大拇指,只字不说。
汝月听着屋外的脚步声都走远了,轻轻叹了口气。
乌兰看不过眼,忍不住问道:“这位方老爷子到底什么来头,不是已经告老辞官,怎么皇上还这般忌讳着他?”
“这些事儿,以后不用多问,否则长了十颗脑袋都不够用。”汝月抬起手指来,戳了一下乌兰的额角,乌兰与她处的时间长了,也不畏她,嘻嘻笑着点头,当下去做自己的事情,汝月等她一走,整张脸都跟着沉下来,方老爷子这种时候闹出事情来,必然是与方家军要回边关一事有关,听皇上以往的意思,方老爷子从来不是主战派,只要方将军在帝京中按捺不动,皇上便是想要主战,都成了那孤掌难鸣。
一边是君臣上下,一边是父子左右,最为难的人怕就是方将军,汝月更加担心的是方夫人和一双小儿女,她不想听到关于她们怒自三人的任何不妥之事。
结果,世事都不如愿,方家军启程的前一日,方锐不知为何染了风寒,高烧不退,薛绰华亲自将人送到皇宫之中,明源帝似乎早早明白她的用意,直接将人送去了太兴殿,安置在太后身边。
“后来呢?”汝月听小顺子说到此处,急得火烧火燎的。
“后来,听闻方夫人在太兴殿殿门口,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转身而去,再没有回过头。”小顺子说得荡气回肠的,“如今,方将军的小儿尚在太兴殿中,已经赶不上大队前行了。”
“方夫人如此而行,定然有其用意所在,这中间的纠葛也就皇上和方氏一门才能够知晓了。”汝月叹了口气问道,“那孩子的病好些了没有?”
“小孩子发热虽说凶险,他却是自小在军中长大的,底子好,太医开了几帖药,又照顾周全,已经有了起色,皇上昨日还去太兴殿看望了一次,没有传来其他的坏消息了。”小顺子依旧本分地站在门边,“只是这孩子好了以后,不知皇上又会如何安排了,方将军之子若是一直留在宫里头养着,虽说也是妥善,在外人听来看来,却是另一幅光景了。”
将军军权在握,镇守边关,天高皇帝远,却将唯一的独子留在了皇宫之中,汝月当然听明白了小顺子的意思,无论方将军与皇上有如何的共识,对于方老爷子而言,却是一种致命的威胁,不知这一步又妙又险的棋是谁想了出来。
“娘娘不用过虑,小的看皇上和太后的意思,都会善待方家小儿的。”小顺子见汝月锁了眉心,恰当好处地劝慰了两句,“那孩子也是格外机灵的,懂得保护自己。”
“也是,你说的很是,方夫人前些天来时,不是抱怨说他顽劣地如同猢狲般,怕是真的在太兴殿里待的时间长久,头痛的那个人反而是太后了。”汝月想起锐儿的机灵劲头,忍不住笑起来。
小顺子跟着念了句佛:“太后是菩萨那样的人,怎么能够看管得住一个小顽童?”
“无妨的,无妨的,太后看管不住,太兴殿那许多宫女总是有其他办法的。”汝月抿着嘴角,这下子后宫里怕是会热闹起来。
结果都没有支撑到第三天,秋葵来了一次琉璃宫,见着汝月恨不得深深给她鞠躬:“求月嫔娘娘救命,救婢子的命,救太兴殿上下的命。”
汝月被她这般兴师动众,唬了一跳,转念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笑得乐不可支的:“可是,可是方锐捣蛋得厉害,太后挡不住了。”
“莫说是太后挡不住,太兴殿的屋顶都快被拆了,婢子也是听闻,他与娘娘很是投缘,想着他的父母虽然没在宫中,好歹娘娘去一次太兴殿,教训他几句才是。”
“教训是不敢,要是他能够听得理,我可以去同他说说理。”汝月当下让乌兰替她换衣梳头,“也是有段日子不曾去探望太后老人家,一并去看看。”
秋葵在旁边催了三两次,索性自己抢了乌兰手中的梳子:“都做这些日子了,还磨磨蹭蹭的,怎么当差的。”乌兰敬她是前辈,当然不敢顶嘴,有些委屈地往边上靠了靠,替汝月将所要佩戴的发簪,耳朵取出来,放在锦缎之上。
汝月投过镜子,瞧着秋葵皱成一团的脸孔:“没见过急成这样的,乌兰做事一向稳当,我又不求那么快,你何苦数落她。”
“等回头,婢子再来给她赔不是,娘娘可应允了。”秋葵的手脚也确实利落,不一会儿,给汝月都整顿妥善,“娘娘,婢子带了步辇来的,不费娘娘的家当。”
汝月起初只当是秋葵说的夸张了,等到拾级而上,还没来得及进殿,已经听到两声稚童的尖叫声,很是欢快,喊得直冲云霄似的高亢,她侧过脸来再看看秋葵,秋葵已经掩着脸快要落泪了。
“我明明记得,他虽说有些顽皮,还是挺乖巧的。”汝月的话音卡在嗓子眼里,远远的一晃一晃过来一团人影,她索性站在原地,等人影近了些,才看得分明,是方锐趾高气昂地骑在黄公公的背上,口中不知道念叨着什么,黄公公跪行地困难又不敢甩开他,一步一步,晃晃悠悠的,险些将方锐摔落下背,她知道自己这时候不该笑的,又想着以前受的黄公公那些闲气,故意咳嗽了一声,才唤道:“锐儿,还不下来。”
将方夫人说话的语气调门学得七八成像,秋葵眼神一亮,知道自己是找对了人。
方锐先是一怔,满脸的紧张,东张西望中见到了汝月,居然还真的听话,小胖腿一跨,一只脚正踩中黄公公的手背,幸亏他人小分量轻,黄公公才忍住没有痛呼出声。
“姨姨,你怎么也来了。”他走路的时候,步子也迈得小了,说话的样子也斯文了,扬起脸儿来,冲着汝月眉眼笑得如弯月,“是特意来看锐儿的吗?”还主动将小手递过去,让汝月方便牵着,秋葵和黄公公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的。 ↑返回顶部↑
明源帝到她的琉璃宫来,膳食还没有来得及摆好,前头又有人来回话,说是方家的老臣突然入宫,一定要面见皇上,如若不从,便长跪不起,汝月想着应是方将军的父亲,明源帝站起身来,怒气横扫,衣袖将半桌的菜肴统统翻倒在地,咬牙切齿道:“他仗着旧日之事,居然敢如此威逼于寡人!”
屋中数人,屏气敛神,谁都不敢插话,汝月却站起身来,取来了皇上的披风,亲手搭在他的肩膀处,柔声道:“皇上不看僧面看佛面,否则方将军一定难做人。”
明源帝的脸色一时白一时红的,拉过披风,匆匆而去,常公公未曾来得及跟随其后,也不禁冲着汝月竖了竖大拇指,只字不说。
汝月听着屋外的脚步声都走远了,轻轻叹了口气。
乌兰看不过眼,忍不住问道:“这位方老爷子到底什么来头,不是已经告老辞官,怎么皇上还这般忌讳着他?”
“这些事儿,以后不用多问,否则长了十颗脑袋都不够用。”汝月抬起手指来,戳了一下乌兰的额角,乌兰与她处的时间长了,也不畏她,嘻嘻笑着点头,当下去做自己的事情,汝月等她一走,整张脸都跟着沉下来,方老爷子这种时候闹出事情来,必然是与方家军要回边关一事有关,听皇上以往的意思,方老爷子从来不是主战派,只要方将军在帝京中按捺不动,皇上便是想要主战,都成了那孤掌难鸣。
一边是君臣上下,一边是父子左右,最为难的人怕就是方将军,汝月更加担心的是方夫人和一双小儿女,她不想听到关于她们怒自三人的任何不妥之事。
结果,世事都不如愿,方家军启程的前一日,方锐不知为何染了风寒,高烧不退,薛绰华亲自将人送到皇宫之中,明源帝似乎早早明白她的用意,直接将人送去了太兴殿,安置在太后身边。
“后来呢?”汝月听小顺子说到此处,急得火烧火燎的。
“后来,听闻方夫人在太兴殿殿门口,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转身而去,再没有回过头。”小顺子说得荡气回肠的,“如今,方将军的小儿尚在太兴殿中,已经赶不上大队前行了。”
“方夫人如此而行,定然有其用意所在,这中间的纠葛也就皇上和方氏一门才能够知晓了。”汝月叹了口气问道,“那孩子的病好些了没有?”
“小孩子发热虽说凶险,他却是自小在军中长大的,底子好,太医开了几帖药,又照顾周全,已经有了起色,皇上昨日还去太兴殿看望了一次,没有传来其他的坏消息了。”小顺子依旧本分地站在门边,“只是这孩子好了以后,不知皇上又会如何安排了,方将军之子若是一直留在宫里头养着,虽说也是妥善,在外人听来看来,却是另一幅光景了。”
将军军权在握,镇守边关,天高皇帝远,却将唯一的独子留在了皇宫之中,汝月当然听明白了小顺子的意思,无论方将军与皇上有如何的共识,对于方老爷子而言,却是一种致命的威胁,不知这一步又妙又险的棋是谁想了出来。
“娘娘不用过虑,小的看皇上和太后的意思,都会善待方家小儿的。”小顺子见汝月锁了眉心,恰当好处地劝慰了两句,“那孩子也是格外机灵的,懂得保护自己。”
“也是,你说的很是,方夫人前些天来时,不是抱怨说他顽劣地如同猢狲般,怕是真的在太兴殿里待的时间长久,头痛的那个人反而是太后了。”汝月想起锐儿的机灵劲头,忍不住笑起来。
小顺子跟着念了句佛:“太后是菩萨那样的人,怎么能够看管得住一个小顽童?”
“无妨的,无妨的,太后看管不住,太兴殿那许多宫女总是有其他办法的。”汝月抿着嘴角,这下子后宫里怕是会热闹起来。
结果都没有支撑到第三天,秋葵来了一次琉璃宫,见着汝月恨不得深深给她鞠躬:“求月嫔娘娘救命,救婢子的命,救太兴殿上下的命。”
汝月被她这般兴师动众,唬了一跳,转念已经知道是什么原因,笑得乐不可支的:“可是,可是方锐捣蛋得厉害,太后挡不住了。”
“莫说是太后挡不住,太兴殿的屋顶都快被拆了,婢子也是听闻,他与娘娘很是投缘,想着他的父母虽然没在宫中,好歹娘娘去一次太兴殿,教训他几句才是。”
“教训是不敢,要是他能够听得理,我可以去同他说说理。”汝月当下让乌兰替她换衣梳头,“也是有段日子不曾去探望太后老人家,一并去看看。”
秋葵在旁边催了三两次,索性自己抢了乌兰手中的梳子:“都做这些日子了,还磨磨蹭蹭的,怎么当差的。”乌兰敬她是前辈,当然不敢顶嘴,有些委屈地往边上靠了靠,替汝月将所要佩戴的发簪,耳朵取出来,放在锦缎之上。
汝月投过镜子,瞧着秋葵皱成一团的脸孔:“没见过急成这样的,乌兰做事一向稳当,我又不求那么快,你何苦数落她。”
“等回头,婢子再来给她赔不是,娘娘可应允了。”秋葵的手脚也确实利落,不一会儿,给汝月都整顿妥善,“娘娘,婢子带了步辇来的,不费娘娘的家当。”
汝月起初只当是秋葵说的夸张了,等到拾级而上,还没来得及进殿,已经听到两声稚童的尖叫声,很是欢快,喊得直冲云霄似的高亢,她侧过脸来再看看秋葵,秋葵已经掩着脸快要落泪了。
“我明明记得,他虽说有些顽皮,还是挺乖巧的。”汝月的话音卡在嗓子眼里,远远的一晃一晃过来一团人影,她索性站在原地,等人影近了些,才看得分明,是方锐趾高气昂地骑在黄公公的背上,口中不知道念叨着什么,黄公公跪行地困难又不敢甩开他,一步一步,晃晃悠悠的,险些将方锐摔落下背,她知道自己这时候不该笑的,又想着以前受的黄公公那些闲气,故意咳嗽了一声,才唤道:“锐儿,还不下来。”
将方夫人说话的语气调门学得七八成像,秋葵眼神一亮,知道自己是找对了人。
方锐先是一怔,满脸的紧张,东张西望中见到了汝月,居然还真的听话,小胖腿一跨,一只脚正踩中黄公公的手背,幸亏他人小分量轻,黄公公才忍住没有痛呼出声。
“姨姨,你怎么也来了。”他走路的时候,步子也迈得小了,说话的样子也斯文了,扬起脸儿来,冲着汝月眉眼笑得如弯月,“是特意来看锐儿的吗?”还主动将小手递过去,让汝月方便牵着,秋葵和黄公公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