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忙碌了几日,才算是收拾好,将所有人都安置下来。
  接下来,便是跟兵部和军队接触,寻求合作。这个倒是容易,李定宸直接下旨,宣布了要在皇城外建军服坊一事,着兵部和有司配合。
  皇家施恩放人出宫,这也是常见的。如今要连他们的安置也包了,更是心怀子民的好事,朝中没人反对,兵部也不得不表示支持。好在军服坊只能吃下一小部分订单,对他们影响不大。
  倒是这件事传到民间,给李定宸刷了不少声望。百姓们大部分时候并不关心皇位上坐着的是什么人,毕竟那离他们太远了,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但若是有与他们息息相关的政策出现,他们便也会感念。
  一切都很顺利,越罗这边又拿到了一份名单,是那些自行出宫的宫人们的去向,其中有一部分被高门大户请了回去,须得多多关注。
  但赵太后的身体却是真的不好了。
  她从去年冬天开始缠绵病榻,到现在病了小半年,瞧着整个人十分憔悴,连生气都少了几分似的,让人忧心不已。
  二月二,龙抬头。
  这天下了很大的雨,刚刚转暖的天气又冷了下来。
  一冷一热,气温变化不定,病人是最受罪的。赵太后受了凉,精神越发不好,还有些发热,虽然很快就降下来了,但还是迷糊了一段时间。
  而她一清醒过来,就拉着江太后的手,说起去年两人在大觉寺礼佛时的事,“我去年在佛前许了愿,今日心有所感,该当去大觉寺还愿才对。”
  她这样的病体自然不能奔波,江太后温声道,“等姐姐身上好了再去不迟。”
  “好不了了。”赵太后神色平静,“哀家只这最后一件事,早日了结,去了地下也好见先帝和列祖列宗。”
  “那妹妹代姐姐去也好。”江太后闻言眼圈儿一红,又道。
  “不成的,这怎么能代呢?”赵太后慢条斯理的道,“不走这一趟,哀家死也不闭眼。”
  她这样不避讳的将死字挂在嘴边,显得十分不祥,倒让听的人十分不安。几番劝说未果,最后还是江太后拍板,“既如此,我就陪姐姐同去。或许还了愿,一时高兴就好了呢?”
  虽然这种可能性十分渺茫,但每个人都盼着那一点万一。
  二月初八日,两宫太后一早便启程往大觉寺礼佛,帝后随行。李定宸为此还停了这一日的早朝,但因赵太后身体不豫,朝臣们倒是没说什么。孝道也是天子需要重视的部分。
  听了一上午的经,又在佛前烧香还愿。赵太后从蒲团上起身时,越罗主动过去扶她。她枯瘦的手抓在越罗腕间,压低了声音道,“哀家在佛祖面前求的,是你和陛下的子嗣。如今还了愿,很快就该应验了。”
  越罗鼻尖一酸,险些当场哭出来。
  也许是因为还了愿,放下了一个担子,浑身都轻松了,回程的路上赵太后兴致极好,一直在跟江太后说话,沿路的风景,少女时期从前在宫外的生活等等。
  一路回了宫里,才觉得有些累,撇下众人去睡了。
  这一睡,就没能再起来。
  第54章 纷争初显
  天泰九年二月初八日,赵太后薨。
  皇城北楼的大钟敲响二十七下,声闻十余里,而后整个京城所有寺庙同时敲响丧钟。京师之内听见钟声的人家,都要立刻换下鲜艳的衣裳,紧急准备素色衣服鞋履。官宦之家则须得裁制丧服,预备入宫哭灵。
  至于京城之外,须得礼部派人沿途传递诏书与讣告,然后依礼开始服丧,百天之内不得宴饮、嫁娶,禁屠宰。
  这些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处置,而这会儿,李定宸和越罗跪在万年宫里,都还有些缓不过来。
  好好的一个人,就这么没了?
  生死无常,本来就是最容易引人迷惘之事,尤其是亲近之人一朝离世,留下活着的人痛心煎熬,几乎难以对外界形成反应。越罗虽然同样满心悲伤,但还是不得不打起精神来,料理诸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