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秦的后妃从小门小户采选,说起来这王桂枝的出身跟她其实差不多。按年纪来看,若不是父亲获罪,她本来也该有资格被选入。论容貌,王桂枝生得纤细袅娜,楚楚动人,是很容易引动男人怜惜的那种类型。
  这样一个人,有机会见了皇帝,生出别的心思,也是寻常。
  自己倒也不算冤枉了她。
  说了几句话,越罗便让她退下了,又请来尚宫局的周姑姑,“盯着这个王桂枝,若有异动,便报上来。”
  周姑姑在宫中多年,昨儿越罗从太后那边回来,她便知道因着之前的流言,宫中怕是要整顿了。这会儿闻言,便问,“娘娘疑心她身后还有人?”
  “且看吧。”越罗也不是十分笃定,但只看这个王桂枝的种种做派,加之流言传开的速度,若说后面没人推动,她却是不太相信的。
  不过这只是细枝末节,让周姑姑过来,主要还是为了将整个皇宫梳理一遍,方便明年给恩典。
  这一天李定宸没有回长安宫,也没有赏赐送来。午饭时下头的人来问是否要往太平宫送午膳,越罗微微一愣,摆手免了。
  这一次的问题,跟之前那一次分居不同。
  上回虽然外面的人都不解,但两人心里却是有数的。那种朦胧的、若即若离的、令人脸红心跳的感觉骗不了人,便是每日不见面,你赏东西,我送吃食,都是一片拳拳心意在内,彼此知晓。
  但这回却是真正的冷战,她还是暂时不要去碍皇帝的眼了。
  岂不知小皇帝在太平宫等了一中午,都没等到爱心午餐,气得跳脚,“好个皇后,这是真要翻脸不认人了?”
  以前没犯错的时候都知道送好吃的过来服软,这会儿真的做错了事,反倒不送了?这是什么道理!
  第48章 拉开序幕
  李定宸本来就不是能委屈自己的性子,能够在越罗面前忍住脾气,那是对她的看重。但他心里憋了事,却总是要从别处发泄出去的。
  所以这几日,太平宫中的气压都低了许多,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生怕哪一点做错了惹得这位主子不高兴,迁怒自己。
  李定宸的确很想发脾气。但上回被越罗规劝,他也知道不该随意迁怒,倒也不好对着这些内侍发作,思来想去,只能将这股气对着朝堂那边儿了。
  这日早朝时,李定宸就开口将自己这段时日所想的一件事公布了出来。
  从今日起,各地不需要再往京城送给皇帝请安的奏折,正常奏报政事的折子中,问候及称赞皇帝的内容也不能超过一百字。否则就要申饬加罚铜。
  而他给出的这么做的理由也很强大:写这些东西费纸。
  虽然时至今日,造纸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朝廷官员所使用的,更都是上等精品。但实际上,每年所出纸张数量仍旧不多,大部分下层百姓,基本上很难见到纸制品。许多贫寒士子,更是因为买不起笔墨纸砚,只能用木棍在沙土上练习写字。
  这些都是确实存在的问题。而皇帝体恤下层,要求官员们节省纸张,希望能够有更多人用得起纸笔,这是毫无疑问的善政。虽然来得突然,但朝臣们也无可反驳。
  到现在,他们也算是渐渐摸到了一点儿这位皇帝的脾气,他是真正想一出是一出,难以揣摩。但又不是任性妄为,每一件事都能拿出让人无法反对的理由,占据大义。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军国重事,之所以要在奏折之中奉承君王,一来是为了彰显皇室贵重,明君臣之份,二来也是因为很多官员常年不在京城,未免自己被中枢遗忘,就算没有政事,也得时不时的送个请安的奏折过来,以示自己日日感怀帝王恩情,提醒皇帝别忘了还有这么个臣子在外头呢!
  有没有用很难说,但人人都写你不写,却不合适。发展到如今,那些颂圣文章连篇累牍,洋洋洒洒,竟比公文写得还用心些,内容之肉麻,更是让李定宸都不敢相信那奏折中写的是自己。
  总而言之,这些东西有没有,影响的其实只是李定宸。
  对大部分臣子来说,还省了绞尽脑汁想新鲜词夸赞皇帝的功夫,能将更多的精力用到政事上去。
  因此李定宸选择了这个作为切入点发作,除了礼部的官员出来喊几声于礼不合之外,就没人再说什么了。
  只是不少心思敏感的官员,看向王霄的表情就不太一样了。
  话说王霄作为内阁首相,代理朝政,如今许多奏折都是他批阅之后,送到殿中省那边让张德走个程序就发下去的,跟李定宸这位帝王没有太大的关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