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他原本的想法里,如果岷州等地的自治还不错,那他就放任暗线。
  可这次以来,事情并不是他想的那样,于是快刀斩乱麻。
  但事情到这个地步,就不能由他发起暗线走私,不仅容易给人留下把柄,后续更是不好做。
  既如此,不如过了名路。
  只是这名路跟实际交易,自然不一样。
  面对汴京那边,他可以说只换了宝石香料。
  实际操作这边,则可以大做文章。
  给汴京的账目跟自己看的账目,就可以分开了。
  此事自然可以交给甲泉去办。
  任地的副指挥使没了,等到那五个被罢官的官员过来,他会安排好人手。
  相信他们会对自己忠心耿耿。
  这盘棋虽然有些偏差,可还是可以继续下。
  汴京那边,不会反对有限额的交易。@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反正又不是大开关市,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当然,这是对他们来说。
  对本地人,则是改善生活的好机会。
  河州一边是有运河的益州,一边是西域五十国,不发财天理难容。
  不仅河州,岷州,松洲何尝不是。
  这三个地方,承接西域五十国绰绰有余。
  纪岱定下以后的发展,等五个重新上任的官员过来,河州已经恢复往日的运转,甚至比之前更好。
  这个节骨眼上,没人敢多说什么。
  不仅如此,有些脑子清醒些的,已经在巴结纪岱,这里是他的封地,汴京山高皇帝远,讨好汴京,不如讨好屺王。
  那原来的河州长官周利文多厉害啊,攀附上国丈,还不是被屺王三下五除二给解决了。
  看来县官真的不如现管。@无限好文,尽在海棠书屋
  纪岱见他们识相,便也没再多说。
  接着去岷州,松洲巡查,更是丝毫不费力气。
  只是这些事做完,时间已经到三月,不知不觉他到岷州三地已经近三个月。
  在他在的时候,河州百姓得到实惠,岷州松洲水源再也没有问题,
  现在正是春耕,水源的事解决,今年种田容易多了。
  纪岱还是觉得不够,让屺王城的农具工坊,化肥工坊铺设过来,帮着三地改善农具,改善水利。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