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130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唐子风说:“连你们都觉得考托、考g就是单纯的背单词,这就说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知道考托、考g的技巧。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技巧开发出来,专门建一个培训学校,传授这些技巧,顺便还教一些关于申请学校、申请签证之类的技巧,你们说,有没有人会感兴趣?”
  “考托也有技巧吗?”张津吃惊地问道。
  唐子风反问道:“高考有技巧吗?”
  张津迟疑着说:“这个还真不好说,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
  张津这话,并不是敷衍,而是基于对高考的深刻认识。高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要想在高考中考出高分,无外乎扎扎实实地做题,扎扎实实地背书,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的确是没有技巧的。但作为曾经的学霸,张津却知道,同样是做题和背书,如何做题、如何背书,还是有差异的,学霸在考前花费的学习时间并不一定比学渣更多,但却能够考得更好,这其间的差异,就是独门技巧。
  唐子风没有打算和张津去讨论,他直截了当地说道:“你们都是参加过‘五三’的编纂的,你们觉得,‘五三’算不算是一本技巧书?”
  “咦,是有点这个意思。”郭晓宇想明白了,“五三的确和其他的复习资料不同,它是综合了历年的高考题和模拟题,把各种题型、考点归纳出来,对于一些缺乏归纳能力的高中生来说,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的确是一本技巧书。”
  张津眼前一亮:“唐总,你的意思是说,托福考试也有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把规律总结出来,再教给学生,这样他们就可以事半功倍,花费的时间不多,却能够考出好成绩来。”
  “你们觉得呢?”唐子风笑吟吟地反问道。和学霸说话,就是这么省事,稍加点拨,两个人就能想到问题的关键。
  第271章 按技术入股
  “这个还真没注意过。”张津老老实实地回答道,“得等我回去把历年的托福试题分析一下才行。”
  郭晓宇则看着唐子风,问道:“莫非唐总分析过?”
  唐子风神秘地一笑,说:“我没有分析过,不过我的一位朋友分析过,他说是有规律的。照他的说法,如果能够把这些规律总结出来,国内任何一个有六级基础的大学生,经过三个月的培训,托福成绩上600分不成问题。如果是清北的学生,经过短期培训之后,考到650分以上也不在话下。”
  “有这么神!”郭、张二人的眼睛都瞪得滚圆。
  时下申请美国学校的研究生,托福成绩的要求不过是550分而已,当然,有些好专业会要求托福达到600分以上。对于清北等名校的学生来说,600分当然不是什么难事,但对一些水平较差的高校而言,学生要想考到600分,还是要付出很大努力的。郭、张二人也都有一些中学同学是在地方高校就读的,据这些同学说,他们周围那些准备申请出国留学的同学,考托福都是非常困难的,鲜有能够考过600分的。
  可如今唐子风却告诉他们,如果把托福考试中的规律归纳出来,再传授给学生,那么任何一个有六级基础的学生,经过3个月培训,就能够拿到托福600分以上的成绩,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啊。
  出国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托福报名、签证、赴美机票,对于今天的国人来说都是很昂贵的支出。能够花得起这些钱的人,对于培训费是不敏感的。如果自己的培训学校真的能够打出托福包过600分的宣传口号,还用发愁找生源的问题吗?
  托福培训和高考的一对一培训完全不同。考托福的学生是可以接受全日制培训的,这意味着能够大幅提高教室的利用率。此外,托福培训可以用大班上课,只需要少量的老师,这也可以大幅度地缩减成本。而缩减成本就代表提高利润率,赚钱就不会像从前那么辛苦了,这还不值得他们欣喜吗?
  “唐总,你说的那位朋友,能够请来当我们公司的顾问吗?”张津怯生生地问道。
  郭晓宇说:“没错,我们可以出高薪聘他,实在不行,给他一部分股份也行。”
  唐子风摇摇头:“这个不太现实,他现在不在国内,而且他的身价也高得很,看不上这点小收益的。”
  唐子风的所谓朋友,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人。唐子风知道,到了新世纪之后,国内有许多机构在研究托福、雅思等考试的规律,也编出了无数的考试宝典。英国人也罢、美国人也罢,头脑都是比较简单的,他们自以为在考试中设置了各种变化,就能够难住国外的考生。殊不知中国人是有1000多年考试传统的,连明朝八股考试里那些变态的截搭题,国人都能够找出破解的方法,区区几道英语考题,又哪里经得起琢磨呢?
  唐子风在前一世并没有考过托福,但他听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他相信,只要想到这个思路,要破解托福、gre考试中的诀窍,是不成问题的。他手头有丰富的高校学生资源,把这些人的脑子集中起来,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
  听到唐子风这样说,郭晓宇和张津也多少明白了他的思路。毕竟二人都是参与过“五三”的编纂的,知道飞亥公司做事的风格。郭晓宇想了想,对唐子风问道:“唐总,这件事,你打算怎么做?我和张津能发挥什么作用?”
  唐子风说:“我考虑过了,我们飞亥公司在做培训这方面,没有什么基础。小郭和小张,你们俩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所以这个项目还是交给你们思而学公司去做,我们按技术入股就是了。”
  “唐总说的技术,是指什么?”郭晓宇继续问道。到了这个时候,双方就是在进行商业谈判了,倒也没必要再说什么客套话。
  唐子风说:“关于如何研究出托福考试里的规律,我有一些想法,这应当算是我们公司的知识产权吧。另外,要把这些想法变成实实在在的诀窍,需要组织一批人来研发,这方面,小郭和小张,你们恐怕没有这个实力吧?”
  郭晓宇点了点头,他回想起当初编纂“五三”的时候,飞亥公司从几大顶尖高校聘了上百名学霸来分析考题,这是思而学公司目前无法做到的。
  唐子风说:“我们投入人力、财力进行研发,形成技术诀窍之后,交给你们去开展培训。我们以技术入股,你们贡献的是在培训方面的经验,这种合作方式,你们看怎么样?”
  “可是……”郭晓宇有些犹豫地说,“飞亥公司目前在思而学公司里已经有40%的股份,如果你们再追加技术入股,是不是意味着唐总想增加在思而学的股份比例?我想先说句丑话,我和张津是想长期经营这家公司的,所以我们两人在公司的股份,不能少于51%,这是我们的底线。如果唐总希望占有的股份超过49%,我们就没法接受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