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112节(3 / 4)
居然被传成中央领导的意思了,而且还说可能要抓几个典型来示众,谁说机关里的吃瓜群众想象力不够丰富来着?
这一组报道是怎么回事,别人如坠五里雾中,唐子风心里却是如明镜一般透亮。因为这组报道本来就是出自于他的策划,连那些令人惊悚的标题,都是他从后世某系报业的刊物上剽窃来的。
关于国内盗版软件的情况,唐子风并没有什么确切的统计数据,但他知道,别人也同样没有数据,所以只要他敢编,别人不信也得信。比如盗版导致图奥软件损失百亿,这完全是唐子风拍脑袋拍出来的数字,上一世他忽悠风投的时候,编过的数字比这更加骇人听闻。不会讲故事,你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创业者吗?
除了数据之外,那些企业和学校的案例,可就都是真实可信的。唐子风这些年走南闯北,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多了,各种各样的段子攒了无数,随便扔几个出来,再加上一些春秋笔法,足够唬人了。
这么多稿子,当然不是唐子风一个人写得出来的。就算他文笔不错,要写出各种风格迥异的文章,让人觉得是各家记者自己写的,他也很难办到。在他的手下,有厂报记者李佳带领的一个撰稿团队,此前那些诋毁韩国文化的文章就是出自于这个团队。唐子风把自己的想法向撰稿团队的笔杆子们一说,大家便熟门熟路地把稿子给编出来了。
有了稿子,再往下的一个环节就是见报。这些稿子显然不能找几家小报来发,只有发在大报上才能起到唐子风所期望的效果。大报发稿还是比较讲究的,至少不能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违背。
唐子风让李佳联系了这些报社的记者,由他亲自去向记者们介绍这些稿件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稿件的主题从政治上讲是完全正确的,打击盗版是国家一向提倡的事情,这些稿子揭露了国内盗版的现状,提出严格知识产权执法的要求,有什么不对呢?
既然政治上没问题,唐子风又让李佳给记者们塞了丰厚的车马费,记者们当然就很积极地在稿子前面签上了“本报记者某某某”的字样,然后递到了主编的手上。主编免不了也要问问记者,为什么突然发一篇这样主题的稿件,记者们把从唐子风那里学来的口径如此这般地一说,让主编也觉得批判盗版现象是一个不错的题目,于是大笔一挥:
发之!
这些细节,外人是不知晓的,甚至连批准发稿的主编们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计划中的一员。他们只知道自己签发了一篇政治上没问题的稿子,至于其他媒体也在同一时间发了相同主题的稿件,谁又会注意呢?
一场打击盗版cad软件的风潮,就这样被挑动起来了。
第235章 绳之以法
图奥中国公司的市场总监王丹慧还是从自己的助手孙洁那里,才听说媒体上正在炒作图奥cad软件被盗版的事情。孙洁在向王丹慧说起此事时,多少还带着几分不悦,以为王丹慧是故意绕过了她直接运作此事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意味着王丹慧对她的工作颇为不满,甚至可能已经动了要炒她鱿鱼的心思。
“这并不是咱们搞的宣传呀!”
看了几眼孙洁替自己搜集来的报纸,王丹慧便惊愕地喊出声来了。
“王总,这真的不是你安排的?”孙洁用半信半疑的口气问道,“上个星期,你不是见过科技日报的李记者吗?”
“我见他是为了下个月计算机展会的事情,没有让他发这样的稿件啊。”王丹慧说。
“他当时也没提这篇稿子的事情吗?”孙洁问。
王丹慧断然地摇头:“肯定没有,如果他说要发一篇和咱们相关的稿子,我怎么可能不让他先把稿子发来给我看看?我早就跟那些记者交代过,但凡是涉及到我们图奥公司的文章,如果不给我看过就擅自发出,我们是会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的。”
你牛!孙洁在心里鄙夷地嘀咕了一句,现在这么多家报纸都发了关于图奥的消息,你连知都不知道,有本事你去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呀。
心里这样想,孙洁可不敢说出来,她小心翼翼地猜测道:“这么说……,是国家有新的政策,要对盗版问题进行严厉整治了?”
王丹慧把几份报纸重新摊开,认真看了几遍,眉毛皱成一个疙瘩:“孙洁,你看过这些报道没有?这些文章大多数的篇幅都是在讲图奥cad的盗版,对于什么windows、office之类的盗版,几乎一字不提,这就奇怪了。”
“是吗?”孙洁把头凑过来,跟着看了几段,心里也涌起了一片疑云:“是啊,这些稿子,简直就是专门替咱们写的,其他软件的事情要么是没提,就算提到了也是轻描淡写的,好像无所谓的样子。难道,这是总部那边安排的稿子,王总,你说总部是不是对中国区有什么新的营销方案了?”
“没有吧?”王丹慧也觉得不踏实了,与刚才孙洁的心思如出一辙。如果真是总部干的事情,却没有和她这个中国公司的市场总监打招呼,问题可就严重了。
“叮铃铃!”
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王丹慧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前台秘书的声音:
“王总监,经济日报的冯记者来了,说想采访你,你见她吗?”
王丹慧心念一动:“你让她进来吧。”
不一会,经济日报的it版面记者冯倩倩便来到了王丹慧的办公室。王丹慧满面春风地招呼着冯倩倩落座,又吩咐孙洁给冯倩倩倒了一杯茶。她的表现是如此殷勤,倒把冯倩倩给吓了一跳。
王丹慧是在李可佳辞职之后,接替她的职务担任图奥中国公司市场总监的。冯倩倩作为专门跑it行业的记者,与李可佳和王丹慧都打过交道,对于这二人的品性也颇为熟悉。 ↑返回顶部↑
这一组报道是怎么回事,别人如坠五里雾中,唐子风心里却是如明镜一般透亮。因为这组报道本来就是出自于他的策划,连那些令人惊悚的标题,都是他从后世某系报业的刊物上剽窃来的。
关于国内盗版软件的情况,唐子风并没有什么确切的统计数据,但他知道,别人也同样没有数据,所以只要他敢编,别人不信也得信。比如盗版导致图奥软件损失百亿,这完全是唐子风拍脑袋拍出来的数字,上一世他忽悠风投的时候,编过的数字比这更加骇人听闻。不会讲故事,你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创业者吗?
除了数据之外,那些企业和学校的案例,可就都是真实可信的。唐子风这些年走南闯北,和三教九流打交道多了,各种各样的段子攒了无数,随便扔几个出来,再加上一些春秋笔法,足够唬人了。
这么多稿子,当然不是唐子风一个人写得出来的。就算他文笔不错,要写出各种风格迥异的文章,让人觉得是各家记者自己写的,他也很难办到。在他的手下,有厂报记者李佳带领的一个撰稿团队,此前那些诋毁韩国文化的文章就是出自于这个团队。唐子风把自己的想法向撰稿团队的笔杆子们一说,大家便熟门熟路地把稿子给编出来了。
有了稿子,再往下的一个环节就是见报。这些稿子显然不能找几家小报来发,只有发在大报上才能起到唐子风所期望的效果。大报发稿还是比较讲究的,至少不能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违背。
唐子风让李佳联系了这些报社的记者,由他亲自去向记者们介绍这些稿件的内容。事实上,这些稿件的主题从政治上讲是完全正确的,打击盗版是国家一向提倡的事情,这些稿子揭露了国内盗版的现状,提出严格知识产权执法的要求,有什么不对呢?
既然政治上没问题,唐子风又让李佳给记者们塞了丰厚的车马费,记者们当然就很积极地在稿子前面签上了“本报记者某某某”的字样,然后递到了主编的手上。主编免不了也要问问记者,为什么突然发一篇这样主题的稿件,记者们把从唐子风那里学来的口径如此这般地一说,让主编也觉得批判盗版现象是一个不错的题目,于是大笔一挥:
发之!
这些细节,外人是不知晓的,甚至连批准发稿的主编们也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一个计划中的一员。他们只知道自己签发了一篇政治上没问题的稿子,至于其他媒体也在同一时间发了相同主题的稿件,谁又会注意呢?
一场打击盗版cad软件的风潮,就这样被挑动起来了。
第235章 绳之以法
图奥中国公司的市场总监王丹慧还是从自己的助手孙洁那里,才听说媒体上正在炒作图奥cad软件被盗版的事情。孙洁在向王丹慧说起此事时,多少还带着几分不悦,以为王丹慧是故意绕过了她直接运作此事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意味着王丹慧对她的工作颇为不满,甚至可能已经动了要炒她鱿鱼的心思。
“这并不是咱们搞的宣传呀!”
看了几眼孙洁替自己搜集来的报纸,王丹慧便惊愕地喊出声来了。
“王总,这真的不是你安排的?”孙洁用半信半疑的口气问道,“上个星期,你不是见过科技日报的李记者吗?”
“我见他是为了下个月计算机展会的事情,没有让他发这样的稿件啊。”王丹慧说。
“他当时也没提这篇稿子的事情吗?”孙洁问。
王丹慧断然地摇头:“肯定没有,如果他说要发一篇和咱们相关的稿子,我怎么可能不让他先把稿子发来给我看看?我早就跟那些记者交代过,但凡是涉及到我们图奥公司的文章,如果不给我看过就擅自发出,我们是会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的。”
你牛!孙洁在心里鄙夷地嘀咕了一句,现在这么多家报纸都发了关于图奥的消息,你连知都不知道,有本事你去追究他们的法律责任呀。
心里这样想,孙洁可不敢说出来,她小心翼翼地猜测道:“这么说……,是国家有新的政策,要对盗版问题进行严厉整治了?”
王丹慧把几份报纸重新摊开,认真看了几遍,眉毛皱成一个疙瘩:“孙洁,你看过这些报道没有?这些文章大多数的篇幅都是在讲图奥cad的盗版,对于什么windows、office之类的盗版,几乎一字不提,这就奇怪了。”
“是吗?”孙洁把头凑过来,跟着看了几段,心里也涌起了一片疑云:“是啊,这些稿子,简直就是专门替咱们写的,其他软件的事情要么是没提,就算提到了也是轻描淡写的,好像无所谓的样子。难道,这是总部那边安排的稿子,王总,你说总部是不是对中国区有什么新的营销方案了?”
“没有吧?”王丹慧也觉得不踏实了,与刚才孙洁的心思如出一辙。如果真是总部干的事情,却没有和她这个中国公司的市场总监打招呼,问题可就严重了。
“叮铃铃!”
办公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王丹慧接起电话,听筒里传来前台秘书的声音:
“王总监,经济日报的冯记者来了,说想采访你,你见她吗?”
王丹慧心念一动:“你让她进来吧。”
不一会,经济日报的it版面记者冯倩倩便来到了王丹慧的办公室。王丹慧满面春风地招呼着冯倩倩落座,又吩咐孙洁给冯倩倩倒了一杯茶。她的表现是如此殷勤,倒把冯倩倩给吓了一跳。
王丹慧是在李可佳辞职之后,接替她的职务担任图奥中国公司市场总监的。冯倩倩作为专门跑it行业的记者,与李可佳和王丹慧都打过交道,对于这二人的品性也颇为熟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