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97节(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才800块钱?成本都不够吧?”夏珉惊愕道。
  “他说的是美元!”赵兆新恨恨地说道,他刚才就已经被唐子风给唬过一道了,现在见唐子风又在玩弄这个话术,便忍不住要予以戳穿了。
  “800美元,那就是小7000块钱人民币啊,这也太贵了!”夏珉像被踩着脚一样叫起来,“7000人民币,买620车床都能买到了,谁会花这冤枉钱买一个这玩艺?”
  徐适却是回过味来了,他看着唐子风问道:“唐厂长,你不会是说,这东西是准备出口的吧?”
  唐子风说:“徐厂长英明,你想想看,这样的东西,除了出口还能有什么销路?”
  “如果是出口的话……”徐适沉吟不语,琢磨着国外市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刘燕萍在旁边插话道:“小唐他们搞的这个产品,我见过实物的样子,的确是很漂亮,当礼物送挺好的。对于外国人来说,一两千美元不算个事,赶上圣诞节,也就相当于咱们中国人过年了,买一个送人也是正常的。”
  “的确,对于外国人来说,一两千美元的确不算多,而且这种机床还是挺实用的,能够搞个家庭的加工中心了。”夏珉评论说。
  这一干厂领导也都是出过国的,箐机此前也与国外企业有过合作,他们都与从国外来的专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打过交道,知道“外国人”都是很有钱的,一个月就能够赚好几千美元。想想自己,如果花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台这样的机床,或许咬咬牙也是会买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有多少外国人会买呢?
  “我们的估计比较保守,从现在到圣诞节前,我们估计在美国市场大约能卖出2万台左右,按照i型和ii型各一半来计算,大约就是2300万美元的销售额,折合近2亿元人民币。我们假定分配给五家企业来做,一家能赚到4000万的样子。”唐子风说。
  “2万台,也的确是咱们两家企业吃不下的,拉四五家企业一块来做,是比较合适的。”赵兆新后知后觉地说。
  他现在开始明白,为什么临一机没有吃独食,所谓大家好,其实不过是说得好听罢了。2个月时间要生产出2万台这样的小型机床要,临一机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与其看着一个市场机会吃不下去,还不如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还能落一个好名声,并为未来的联席会议预做铺垫。
  虽然明白这一点,但赵兆新丝毫不认为唐子风给他们的这个机会是空头人情。人家能够想到设计一台这样的机床,这就非常了不起了,就像当初临一机开发木雕机床一样,技术上没太大的难度,难的是创意。
  现在临一机把创意拿出来,让大家一起去国外市场上赚钱,箐机是得念着临一机的人情的,未来搞联席会议的时候,临一机如果提出什么提案,箐机轻易是不便予以否决的。当然,前提是这个提案对箐机没有什么明显的损害。
  “唐厂长,你确信这样的机床在国外市场能够卖出去吗?”徐适向唐子风问道。
  唐子风一摊手:“我刚才跟赵厂长说过了,市场的事情,谁也没法保证。不过,我们目前正在开拓美国的市场,不久应当就会有回音了。我现在只想问问,箐机有没有兴趣来做这个产品?”
  “当然有兴趣!”赵兆新果断地回答道,“别说有4000多万的产值,就算是1000万,两个月时间,我们也值得去做。对了,唐厂长,如果我们有兴趣生产,具体的合作方式是什么样的?”
  唐子风说:“很简单,我们这款机床准备用统一品牌进行销售,品牌就叫‘苍龙牌’,无论是哪家企业制造的,都用这个名字。机床的销售暂时由苍龙研究院负责,我们按零售价的70%从各家企业收购,余下的30%中间有20%是给零售商的毛利,另外10%就是研究院的销售成本以及利润留成。我们根据各企业的意愿和生产能力来分配订单。我们丑话也说在前头,各企业要承诺保证质量,如果质量不合格,我们是不收的。”
  “也就是说,我们只负责生产,销售的事情不用操心。”徐适问道。
  “正是如此。”
  “如果是这样……”徐适扭头去看赵兆新,眼神里的意思已经是很明显了。他是厂里分管生产的副厂长,没人比他更明白厂里现在是开工不足,如果有这样一个订单,未来两个月的日子就非常好过了。
  “我们愿意加入,条件就照唐厂长说的办。”赵兆新一锤定音。
  第200章 看你那没见过钱的样子
  唐子风在各家机床企业面前吹牛,说苍龙机床的销售能达到2万台。但到目前为止,他拥有的海外推销员也只有包娜娜一人。当然,包娜娜又发展出了梁子乐这样一个助手,这就是唐子风所不知道的。这段时间里,包娜娜和梁子乐便挑起了苍龙机床在美国试销的推销任务,二人可谓是累并快乐着。
  临一机造出机床样机之后,唐子风便寄了五台给包娜娜,让她帮助在美国寻找销路。以唐子风的想法,包娜娜只是替他去探探路,看看有没有市场。如果市场情况不错,唐子风就要考虑从国内派专门的销售人员到美国去展开全面的推销。如果市场反应非常冷淡,那唐子风就要再评估一下这个产品,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它不受人待见。
  以唐子风的印象,这种机床后世在西方应当是比较流行的,他曾不止一次在报纸和杂志上看到过西方家庭使用这种机床的报道,而且这些不同的报道所反映的并不是同一个家庭的事情。在中国国内,这种机床也已经有一定的销量,尤其是在军迷、工业党的圈子里,拥有一台这样的机床是属于能够吹上一年半载的事情。
  中国国内的需求,只能等上十几二十年再说,毕竟上世纪90年代的国人还是非常穷的,没有几个人能够拿出几千元来买这样一个玩具。但西方国家在此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20年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20年后能够流行的产品,在这个年代也应当会有市场,这就是唐子风的判断。
  收到国内寄来的机床,包娜娜让梁子乐拆开一台进行了试用。梁子乐也是个文科生,但作为一名男生,多少是有一些机械感觉的。他在音像店里买了一堆关于手工制作的音像资料恶补了好几天,终于弄明白了车、铣、钻之类的操作要领。他照着说明书把机床拼装起来,做了一些切削操作,越用越觉得这种机床神妙无比。他相信,那些原本就有机加工底子的美国人,对于这样的机床是会有强烈兴趣的。
  包娜娜是不会自己上手去操作机床的,她更多的是从一个女性的视角,观察这种机床的颜值。唐子风在安排苍龙研究院设计这台机床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他专门让李可佳去请了一位工艺美院的学生来给机床做外观设计,包括线条、颜色以及一些小logo的分布等等。
  经过这样美化之后的机床,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后工业时代的美感,这就使得这款机床不仅能够打动家庭中男主人的心,还能让女主人也心甘情愿地为之掏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