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34)(5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幅画也是女性人物。
  但却是烟花之地的青楼女。写实之具象,令人颠覆思维印象。
  女子的衣物质软而薄,紧紧地、稠迭地贴着丰腴□□,和没有穿相差无几。画面活色生香,已然达到了能让观者口干舌燥的境界。
  几处简单的线条却是点睛之笔。
  徐老先生心中瞬间泛起惊涛骇浪。
  这种根据不同的主题要求把画面上的线提高到头等重要位置,色彩服从线,甚至不加色彩也可以单用墨线独立成画的技法称作白画。
  乃是棠朝画圣傅易最出名的赫赫绝技之一。
  史学家研究发现,傅易特别重视线的变化和力量,天才地把线发展成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从而开创了国画在野派先河。
  这少年是怎么做到的?竟能像傅易般通过寥寥墨线就让人物的衣饰有这种举风飘盈之感!!
  徐老先生迫不及待地想问对方,可又碍于赛场规定,无法开口打断少年作画。
  刚过去两个小时,戚临清已完成了勾描,开始上色。
  作画时的浩然沉浸感,让他浑然不知自己身边不知不觉间多了三个评委观众。
  而越是看他画下去,三名评委越是心惊肉跳。
  少年在线条上已经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了,谁知他在色彩和光线(晕染)上还兼具如此优越的灵性。
  如春蚕吐丝般的线和薄而透明的颜色处理,使得画面中的女子艳而不俗,身处糜糜之地,却营造出了一种恬静柔和的氛围。
  三名评委都很清楚。
  这是中国画优秀传统的基本特征之一线和色的高度调和。
  仿佛水乳交融,本该浑然一体!
  比赛后续的两个半钟头,他们全程就没有移开过脚步。
  另外两名评委见状也忍不住走过来观望,视线却像被磁铁石牢牢吸附了,再也没能离开。
  在场有不少参赛选手注意到这不同寻常的一幕,心中嘀咕不已。
  到底咋回事?
  两个领导更是纳闷。
  戚临清不是靠豪门后台买进来的吗?为啥这些评委都围着他一个人看
  难不成被他太烂的画技惊呆了?
  比赛已结束,请全场选手放下笔。
  四个半小时一到,红色计时器准时发出机械提示音。
  戚临清搁下笔,刚后退半步,冷不丁就看到身后站着的五个目光如炬、对自己虎视眈眈的老人。
  戚临清:?
  徐老先生迫不及待地冲上来,紧紧抓着他的衣袖问:你,你叫什么名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