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29)(6 / 7)
这是松木印床、砂纸,转印纸,那个是磨刀石,最右边的是白钢刻刀,勾线笔
戚临清微微颔首。
现代刻章的用具之精细,和棠朝已天差地别。
范兴昌担心对方跟不上进度,还特意讲解了一下刻章的基础步骤。
戚临清认真倾听。
但这些内容,直播间的老观众都挺厌了。
[能不能快点?]
[听得我想打哈欠]
那我们现在就正式开始吧。
范兴昌取出一套崭新的刻章用具递给戚临清。
他知道对方会国画,想必书法水平也很不错,因此想特意给戚临清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你可以先用勾线笔在纸上写几个阴字,然后拓印到玉石上。
戚临清问:我可以不拓印吗?
他还是不习惯使用转印纸。
呃,也不是不行。
不过这是经验老道的刻章师傅才能办到的事情,范兴昌心想。
[他是第一次刻章吧?]
[连老范大部分时候都会用转印纸]
[...年轻人还是谦虚点比较好]
好,我试试。戚临清便低头用勾线笔在玉石上写起了古字。
范兴昌探头一瞧,竟发现上头的字规整精细,没有分毫之差。
若要唯一揪出点不如意,大概就是因为少年把阴阳文给写反了。
现在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
可少年的字却是古代的用法,与现代正相反。
古人一般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在封泥上呈现的时阴文,在印章上是阳文,反之亦然,为了避免误会,后来阴文统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
但这也无碍。
范兴昌来了兴致,倾身端详少年的一举一动。
戚临清写完字,取出白钢刻刀,顺着印床边角轻轻磨了一下。
刀很锋利。
上辈子爷爷曾教过他刻章。在外刻章还需花费金银,倒不如自己动手来得方便省心。当时棠朝的印章用途发生了一些模糊的变化,由原来的昭信工具发展到应用于书画的题跋、鉴藏。大部分画家身边都必备一只章。
后来他也靠此给同行做章赚了些钱。 ↑返回顶部↑
戚临清微微颔首。
现代刻章的用具之精细,和棠朝已天差地别。
范兴昌担心对方跟不上进度,还特意讲解了一下刻章的基础步骤。
戚临清认真倾听。
但这些内容,直播间的老观众都挺厌了。
[能不能快点?]
[听得我想打哈欠]
那我们现在就正式开始吧。
范兴昌取出一套崭新的刻章用具递给戚临清。
他知道对方会国画,想必书法水平也很不错,因此想特意给戚临清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你可以先用勾线笔在纸上写几个阴字,然后拓印到玉石上。
戚临清问:我可以不拓印吗?
他还是不习惯使用转印纸。
呃,也不是不行。
不过这是经验老道的刻章师傅才能办到的事情,范兴昌心想。
[他是第一次刻章吧?]
[连老范大部分时候都会用转印纸]
[...年轻人还是谦虚点比较好]
好,我试试。戚临清便低头用勾线笔在玉石上写起了古字。
范兴昌探头一瞧,竟发现上头的字规整精细,没有分毫之差。
若要唯一揪出点不如意,大概就是因为少年把阴阳文给写反了。
现在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四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
可少年的字却是古代的用法,与现代正相反。
古人一般按照印章印在封泥上的印记来称阴阳文。在封泥上呈现的时阴文,在印章上是阳文,反之亦然,为了避免误会,后来阴文统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
但这也无碍。
范兴昌来了兴致,倾身端详少年的一举一动。
戚临清写完字,取出白钢刻刀,顺着印床边角轻轻磨了一下。
刀很锋利。
上辈子爷爷曾教过他刻章。在外刻章还需花费金银,倒不如自己动手来得方便省心。当时棠朝的印章用途发生了一些模糊的变化,由原来的昭信工具发展到应用于书画的题跋、鉴藏。大部分画家身边都必备一只章。
后来他也靠此给同行做章赚了些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