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2 / 4)
这一众美人今日如此卖力的献媚邀宠,除了在皇帝陛下面前争取混个脸熟之外,还因为大周朝的端阳节有个不成文的习俗,此日,所有妃嫔都将自已亲手所制的端午香囊献于御前,由皇帝陛下从中选一个戴上,这固然是无上的殊荣,但最让后宫中女人们眼馋的则是一旦香囊被圣上选中,那么当晚便会被送到永安宫的甘露殿去得享天子的一夜雨露之恩。
对后宫的女人们来说,一堆女人围着一个男人,本来就是僧多粥少,偏偏这位皇帝陛下既喜欢出去采野花,又是颇好男色,除了几个品级高一些的宫妃,余下的美人们可是几个月都不一定能见上天子一面。
因此,此刻摆在弘昌帝面前那金盘中的各色香囊真可说的上各各都是万中挑一的精品,无论是布料、配色、刺绣、花样无一不是尽善尽美,花尽了心思,务求能与众不同,被皇帝陛下一眼选中。
据说有的宫妃从上一年的端午就开始绣下一年端午的香囊。裴嫊被内定入宫之时,太后也让她立即着手精心绣一个香囊,便是为着今日。
裴嫊虽然谨遵她姑母的吩咐,认真做了个香囊,却觉得这多半是无用之举。
香囊绣的再好有什么用,一切还不都是全凭那个天下最尊贵的男人的心意而定,不论他中意的女子是谁,反正绝不会是她们裴家的女儿。
弘昌帝拔拉着盘中的香囊,挑挑捡捡,卢德妃忍不住撒娇道:“陛下,你方才可是答应了要好生打赏我的,可不能说话不算数。”要知道之前几年的端午节,弘昌帝次次都是选她做的香囊,今年,她希望也不例外。
弘昌帝从善如流,从盘中拿起德妃绣的香囊,“还是珍儿的香囊最得朕心。”
卢德妃喜不自胜,一旁的裴太后却坐不住了,“德妃你如今也是有身子的人了,才两个月的身孕,胎象尚且不稳,一切当以皇嗣为重,切不可任性胡为。”只差说她怀孕了还不安份,这般饥渴的巴着男人不放。
卢德妃立时被臊的满面通红,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弘昌帝只好朝卢德妃抚慰地笑笑,“既如此,那爱妃便好生养胎,朕明日去看你。”
弘昌帝的目光重新扫向那一堆华丽精致的香囊,裴婕妤的蝶形香囊上绣满了红、黄、青三色的花纹,又饰以珍珠宝石,瞧着宛如花间的一只彩蝶般绚烂华丽,真真是华而不实。
倒是郑才人的香囊,虽然一样的用料考究、手工精致,却是最最常见的形状,藏蓝色的锦缎上面简单的绣着一丛绿竹,在一众五彩斑斓、奢华夺目的香囊中显得甚是平凡质朴,反倒甚是惹眼。
弘昌帝犹豫了一下,随手从盘中拿了一个香囊,却是个最低等的少使所做的香囊,那刘少使顿时激动的热泪盈眶,不住的叩谢天恩。
总之,这场端午节宴除了那位撞大运的刘少使,这后宫中有地位的几位没一个是最后的赢家。
裴嫊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而裴太后显然对此极不满意。于是在太后姑母的督促下,裴嫊一点也不敢懈怠的第二天就重整旗鼓,重新踏上了向弘昌帝邀宠的漫漫长路。
[1]第一句引自唐人殷尧藩关的《七律端午》,第二句引自宋欧阳修《鱼家傲》,三、四句引自宋苏轼《浣溪沙 端午》。
[2]出自花蕊夫人《宫词》。
☆、第7章 襄王无心神女意
裴嫊打算用来邀宠的法子很简单,也是这宫里的女人们都用滥了的,那就是没事多在御花园晃晃,期待和弘昌帝来个不期而然的偶遇。
只是同样是偶遇,也是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的。有傻呆呆在路边晃悠守株待兔的,也有委婉含蓄,躲在一边故弄玄虚抛岀个诱饵等皇帝陛下上钩的。
裴嫊选择的是后者。于是过了端午节后,每天都会从御花园中飘来一缕缠绵悱恻、如怨如慕的箫声。
裴嫊早打探明白,选好了一处绝佳之地,既不会直接暴露在弘昌帝面前,又能保证她的箫声能传入他的耳朵。只可惜,裴嫊将她会的曲子全部吹了个遍,还是不见弘昌帝来探寻一番谁是这吹箫之人。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再换个法子,于是御花园中的箫声沉寂了,既然山不就我,只好我去就山。裴嫊开始天天往永安宫前面的勤政殿跑,去送东送西。
其实这也是女人们拿来邀宠时惯用的法子,打着给皇帝送补品的旗号行勾引之实。只不过除了裴嫊,后宫的女人再没一个敢这样天天上门送东西的。
原因有二,其一就是裴嫊有个很好的理由,奉太后之命前来给皇帝送些汤汤水水,好给忙于政事的皇帝陛下补补身子。这是太后娘娘身为一个嫡母的拳拳爱子之心,更何况“长者赐,不可辞”,只这一条,弘昌帝就不会像对其他人那样拒而不纳。
其二就是脸皮够厚,这一条是后宫那些有贼心没贼胆的女人们给裴嫊下的定论。也不怪这些女人这样讲她,要知道就是以前的卢德妃也拉不下这个脸,最多隔三岔五的去那么一回。
她的堂姐裴昭仪打着同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只去了三次,就再也不见去了。
倒是这位新入宫的小裴氏,跟上了瘾似的,一天不落的去勤政殿点个卯。弄到后来,宫妃们心里都开始犯嘀咕了,莫非弘昌帝真的很喜欢这位裴婕妤送上的美食。
这是真是冤枉了裴嫊了,因为她这些日子费尽心思,查阅食谱典籍,亲手做出来的各色汤水茶点,没一样进到了弘昌帝的肚子。 ↑返回顶部↑
对后宫的女人们来说,一堆女人围着一个男人,本来就是僧多粥少,偏偏这位皇帝陛下既喜欢出去采野花,又是颇好男色,除了几个品级高一些的宫妃,余下的美人们可是几个月都不一定能见上天子一面。
因此,此刻摆在弘昌帝面前那金盘中的各色香囊真可说的上各各都是万中挑一的精品,无论是布料、配色、刺绣、花样无一不是尽善尽美,花尽了心思,务求能与众不同,被皇帝陛下一眼选中。
据说有的宫妃从上一年的端午就开始绣下一年端午的香囊。裴嫊被内定入宫之时,太后也让她立即着手精心绣一个香囊,便是为着今日。
裴嫊虽然谨遵她姑母的吩咐,认真做了个香囊,却觉得这多半是无用之举。
香囊绣的再好有什么用,一切还不都是全凭那个天下最尊贵的男人的心意而定,不论他中意的女子是谁,反正绝不会是她们裴家的女儿。
弘昌帝拔拉着盘中的香囊,挑挑捡捡,卢德妃忍不住撒娇道:“陛下,你方才可是答应了要好生打赏我的,可不能说话不算数。”要知道之前几年的端午节,弘昌帝次次都是选她做的香囊,今年,她希望也不例外。
弘昌帝从善如流,从盘中拿起德妃绣的香囊,“还是珍儿的香囊最得朕心。”
卢德妃喜不自胜,一旁的裴太后却坐不住了,“德妃你如今也是有身子的人了,才两个月的身孕,胎象尚且不稳,一切当以皇嗣为重,切不可任性胡为。”只差说她怀孕了还不安份,这般饥渴的巴着男人不放。
卢德妃立时被臊的满面通红,面子上有些挂不住。
弘昌帝只好朝卢德妃抚慰地笑笑,“既如此,那爱妃便好生养胎,朕明日去看你。”
弘昌帝的目光重新扫向那一堆华丽精致的香囊,裴婕妤的蝶形香囊上绣满了红、黄、青三色的花纹,又饰以珍珠宝石,瞧着宛如花间的一只彩蝶般绚烂华丽,真真是华而不实。
倒是郑才人的香囊,虽然一样的用料考究、手工精致,却是最最常见的形状,藏蓝色的锦缎上面简单的绣着一丛绿竹,在一众五彩斑斓、奢华夺目的香囊中显得甚是平凡质朴,反倒甚是惹眼。
弘昌帝犹豫了一下,随手从盘中拿了一个香囊,却是个最低等的少使所做的香囊,那刘少使顿时激动的热泪盈眶,不住的叩谢天恩。
总之,这场端午节宴除了那位撞大运的刘少使,这后宫中有地位的几位没一个是最后的赢家。
裴嫊对这个结果很满意,而裴太后显然对此极不满意。于是在太后姑母的督促下,裴嫊一点也不敢懈怠的第二天就重整旗鼓,重新踏上了向弘昌帝邀宠的漫漫长路。
[1]第一句引自唐人殷尧藩关的《七律端午》,第二句引自宋欧阳修《鱼家傲》,三、四句引自宋苏轼《浣溪沙 端午》。
[2]出自花蕊夫人《宫词》。
☆、第7章 襄王无心神女意
裴嫊打算用来邀宠的法子很简单,也是这宫里的女人们都用滥了的,那就是没事多在御花园晃晃,期待和弘昌帝来个不期而然的偶遇。
只是同样是偶遇,也是有不同的方式和方法的。有傻呆呆在路边晃悠守株待兔的,也有委婉含蓄,躲在一边故弄玄虚抛岀个诱饵等皇帝陛下上钩的。
裴嫊选择的是后者。于是过了端午节后,每天都会从御花园中飘来一缕缠绵悱恻、如怨如慕的箫声。
裴嫊早打探明白,选好了一处绝佳之地,既不会直接暴露在弘昌帝面前,又能保证她的箫声能传入他的耳朵。只可惜,裴嫊将她会的曲子全部吹了个遍,还是不见弘昌帝来探寻一番谁是这吹箫之人。
既然此路不通,那就再换个法子,于是御花园中的箫声沉寂了,既然山不就我,只好我去就山。裴嫊开始天天往永安宫前面的勤政殿跑,去送东送西。
其实这也是女人们拿来邀宠时惯用的法子,打着给皇帝送补品的旗号行勾引之实。只不过除了裴嫊,后宫的女人再没一个敢这样天天上门送东西的。
原因有二,其一就是裴嫊有个很好的理由,奉太后之命前来给皇帝送些汤汤水水,好给忙于政事的皇帝陛下补补身子。这是太后娘娘身为一个嫡母的拳拳爱子之心,更何况“长者赐,不可辞”,只这一条,弘昌帝就不会像对其他人那样拒而不纳。
其二就是脸皮够厚,这一条是后宫那些有贼心没贼胆的女人们给裴嫊下的定论。也不怪这些女人这样讲她,要知道就是以前的卢德妃也拉不下这个脸,最多隔三岔五的去那么一回。
她的堂姐裴昭仪打着同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也只去了三次,就再也不见去了。
倒是这位新入宫的小裴氏,跟上了瘾似的,一天不落的去勤政殿点个卯。弄到后来,宫妃们心里都开始犯嘀咕了,莫非弘昌帝真的很喜欢这位裴婕妤送上的美食。
这是真是冤枉了裴嫊了,因为她这些日子费尽心思,查阅食谱典籍,亲手做出来的各色汤水茶点,没一样进到了弘昌帝的肚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