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他人见我说要辨认上面的字,但是过了好久都没有吭声,徐平也走了过来问我:“怎么了,老李,怂了,不认识字了,你不是文字方面的专家吗?”
  万俟珊珊也问我:“难道说这不是钟鼎文?”
  我摆手说:“是钟鼎文,而是上面的内容有些不可思议!”
  “内容不可思议,这是社呢么意思?”唐云馨不明白我为什么要这样说。
  我停了一会儿才说:“这上面的那两行大字写的是‘瑶池圣境地,西王母之山’。在下面还有一个落款,但是只有一个字能够辨认,那个字是予。但是我没有说错的话,这个人落款应该是予一人。”
  其余的人还没有说话,徐平就问我:“这是什么意思,西王母,是不是你之前告诉我的王母娘娘。这里是昆仑山,有王母娘娘不是很正常吗。王母娘娘住在昆仑山,这里是她的家啊!”
  万俟珊珊脸色似乎不怎么好看:“也就是说,这里就是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瑶池了?!”
  我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终于组织好了语言:“我想说不是,但是说上面就是这样写的。”
  唐云馨更是不相信:“西王母,瑶池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和地方吗?现实中存在这些吗?”
  徐平却说:“没有什么不可能,你看瑶池在很多的地方都有叫的,我当初在东北当兵,那里的一座山上也有一个湖泊叫瑶池。”
  瑶池是天界第一重天,极南之尽。乃王母颐养生息之天庭别府,名为别有洞天。瑶池上空矗立尖垂**,色彩瑰丽,下方池水平静如镜。凌云钟乳吸收天地精华,百年方得凝聚一滴圣水。圣水经过百年过滤,纯洁无瑕,瑶池之水先有圣水炼化,洁净成云,广布天地之间,成为天地之界。亦视为一重天。
  我告诉徐平:“那些瑶池是后来的人自封的,最早的瑶池就是只有昆仑上的这一座,是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居住的地方!”
  万俟珊珊试探性的问:“这做石碑有没有可能是后人伪造的呢?”
  我上前扶住了石碑说:“不太可能,这座石碑是依据原先石头本来的面貌稍微修饰的,这是花岗岩的。你们看看,这么硬的花岗岩上面都被侵蚀的这么厉害了,可见时间不会少于两千年了。另外上面的落款也告诉我们,不太会有人敢这么落款的。这个落款的人不会说谎的,应该说这个落款的人为了某种原因而不会说谎的。”
  万俟珊珊奇怪的问我:“予一人,这是什么意思,说的是一个人在这里立下的这个是被吗?”
  我摇头说:“不是,予一人可不是说普通的一个人,予一人的意思是天子!”
  “天子不都是称朕吗,什么时候称这个予一人了?”唐云馨问我。
  我简要的回答说:“皇帝天子称呼自己为朕,这是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规定下来的,后世皇帝就依此为延续下来了。其实这个‘朕’在过去就是我的仪器,和现在我们说‘我’、‘俺’、‘咱’没什么区别。屈原在他的《离骚》中也说‘朕皇考曰伯庸’,但是到了秦始皇之后才规定这个‘朕’只有皇帝才只能自称。但是在这之前,帝王们可不是这样称呼自己的。”
  徐平很高兴的回到:“这个我知道,以前的帝王们都是这样称呼‘孤’如何‘寡人’如何,不就是孤家寡人吗!”
  “可是天子不都是称呼自己为‘朕’的吗?很少有人称呼自己为孤家寡人的。但是电视上我看到不少的电视剧,有些帝王也是称孤道寡的。”万俟珊珊在这几个人中还是比较了解历史的。
  我有些无奈的说:“你那是看电视剧看多了,称孤道寡其实那只是一方诸侯王才有的自称,真正的天子是称呼自己为‘予一人’的。”
  我解释道这里然后告诉他们说:“在周朝被秦武王灭亡之前的时候,战国七雄的君主都已经不再称呼自己为‘公’‘侯’‘君’了,而是直接僭越称王了。但是他们仍然不敢用周朝天子的‘予一人’,仍然是说自己为‘寡人’。”
  我说到这里唐云馨和万俟珊珊都明白了,唐云馨问我:“你的意思是说这里是一位周朝天子留下来的。”
  万俟珊珊有些不相信的说:“但是哪一代的周天子能够到达这样的地方啊,这里荒无人烟,我们凭着这么先进的装备才能够深入得到这里,古人怎么能?”
  “还真有一个周天子到了这里,估计这可能是他的杰作了。”我看着石碑说,“在西周的时候,第五位周天子曾经到达过这个地方,看看传说是真的了!”
  万俟珊珊似乎知道这一代周天子是谁:“你是说那个《穆天子传》中那个穆天子!”
  我转头看着万俟珊珊:“哦,你也知道那本传记啊!”
  万俟珊珊做了个手势:“可是,可是那不是一本杜撰出来的传记吗,甚至连神话传说都算不上了!”
  我有些无奈的说:“我们现在遇到的这些,还不如神话传说来的靠谱一些呢。”
  唐云馨问我:“这个周穆王就是这块石碑的主人?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