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我只能想起一些过去所知道的一些知识解释道:“辛饶米沃是被公认的本教创始人,他在本教中的地位与释迦牟尼在佛教中的地位一样。关于他的身世,可以说全部来自传闻,而且十分混乱和相互矛盾。很多藏学家都说,关于他的真实性,生活的年代、家族起源和生活情况,都没有掌握可靠的资料可以加以证实。同时,也无法证实哪些书籍是他著的,以及那些记载了他的格言的书籍的可靠性。苯教徒认为,后者也像收集佛教经典一样,是在辛饶米沃死后记录成文的。”
  相传辛饶米沃作为王子隆生到魏摩隆仁。他从幼年时代起就开始传播苯教。恶魔恰巴拉仁在他的一生中都是他的敌人和对手。他们之间的关系同释迦牟尼与提婆达罗的关系十分相似。
  人们将这个恶魔恰巴拉仁的存在,看成是一件好事。因为它使辛饶米沃加强了实现他的决心的坚定程度。为了战胜恶魔,辛饶米沃把自己幻化成恐怖的神灵,但他越是变得凶猛、残忍,就越没有了神力。直到辛饶米沃归隐到一个山洞后,恶魔恰巴拉仁才终止了同他的抗衡。
  “哈哈,还有有人将自己的宗教叫做笨教的,那么他们的教主肯定是叫笨蛋了,教徒们肯定要叫笨球了!”徐平在一边放肆的笑着。
  旁边还有信奉苯教的强巴平措,我一指徐平对万俟珊珊说:“给我打,往死里打,看看他的嘴是不是还口无遮拦的说胡话!”
  万俟珊珊站起身来,抓住徐平的两只耳朵使劲的往后转,让徐平只求饶!
  唐云馨让万俟珊珊住手,她告诉徐平:“是苯教,不是笨教,苯教是从藏语中音译过来的。”
  我警告徐平:“你要是再胡说八道,我就让珊珊直接白把你的嘴给撕开,你信不信!?”
  万俟珊珊听我这样说,就用手开始拉扯徐平的腮帮子,徐平连忙说:“我信,我信还不成吗!”
  不过万俟珊珊对这个也很感兴趣:“这个苯教是什么,也是藏传佛教的一支吗?像是宗喀巴大师创立的藏传佛家的黄帽系,还有黑帽系和白帽系什么的。”
  我摇头说:“苯教不是藏传佛教的一支,你说的那是藏传佛教的黄教一类的支系。要是真的如学术界传言说苯教已经传播了上万年了,那么弄不好佛教很可能是借鉴的苯教的一些教义了。”
  苯教,这个“苯”字只是藏语发音的音译,现常使用“本教”(“本波佛教” 或者“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 发源于中亚的古象雄世界公认的神山“冈底斯山”一带,是古象雄的王子幸饶弥沃如来所传教的如来正法,也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法、原始宗教和传统文化。“雍仲本教”是以显宗、密宗、大圆满的理论为基础,以皈依三宝为根本,济世救人,导人向善,有着自己圆满成佛窍诀的佛陀教育,至今已有一万八千年的历史。
  雍仲本教发源于象雄文明,由于西藏古代政治、宗教等历史原因,许多藏人们只熟悉吐蕃正史里记载的引入佛教的松赞干布之后的这一段正史,而对公元七世纪之前的历史和文明几乎一点也不了解。
  他们认为印度佛教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有着巨大的贡献,并认为所有来自印度的文化都具有伟大的价值,同时也认定西藏本土宗教以及印度文明以外的东西对西藏文化的形成没什么贡献和价值。就连很多藏人也相信在印度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文化非常愚昧落后等等。
  这些荒谬的说法被一些正统的狂热者宣扬了数个世纪,一些藏地学者著作中描写本教的章节,往往是人云亦云地搬照前代藏地学者的文章或吐蕃正史里的记载,过于简单地把本教描写成“鬼神崇拜”“黑教”“巫术”等等,正是这种状况的长期延续,导致了西藏真实历史和本土文化的遗失,同时也限制了近代学者们对象雄文明和本教研究的兴趣,此状况一直到近些年才有所改变。
  我对他们说:“就连上一代的班禅,就是十世班禅确吉坚赞也说过,苯教文化是藏地土生土长的教育文化,它包括医学、天文、地理、占卦、历算、因明、哲学与宗教等浩如烟海的哲学体系。本教文化是藏族古人的智慧精髓,我们要保护他,宣扬他,把他当做藏传佛教与文化的一部分。”
  唐云馨问我:“你对这个怎么也这么了解?”
  我苦笑着说:“在大学实习的时候,我跟着导师去参加一个当年象雄文化的发掘,差点死在那里,你相信吗?”
  我说到这里,不禁心中隐隐有种感觉,我可能在有生之年,还要再去面对一次当年象雄银城!不过这都是后话了,会在以后的故事中提到的。
  这天夜里,这个山谷中开始刮起了大风,这种天气在这雪域高原上算是正常现象的。还好选择的宿营地不错,但是如果风再稍微大一些,估计我们就连人带帐篷直接飞走的。
  第二天一早我就起来了,接着晨曦的微光,我看到我们所在的这条山谷已经被雪埋上了大部分。看来昨天晚上的大风把附近雪山顶上的雪吹到了这条山谷中了,我们的帐篷都被埋住了一些。
  我看到强巴平措也从帐篷中走了出来,我问道:“这样还能不能继续前进。”
  强巴平措看了看说:“应该没有问题,只是要小心一些雪窝子就没事。”
  我们重新赶着牦牛向着人字沟的南侧的山谷行进,看来比我们预想的要好一些,这样下去就能在三天后到达昆仑冰川了。我们拔营的时候,我还特地看了看四周,看看那两只雪豹离开了没有。昨天晚上那么大的风,不知道是不是找地方躲起来了。不过我很快就发现了那两只动物的踪影,它们并没有走远,看的出依然在监视我们。
  路上强巴平措告诉我们说,这条人字沟据相传也是一条很大的冰川,是和两侧的冰川想连的。人字沟之所以能够直通昆仑冰川,也是因为如此,这也算是冰川的一部分。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这条冰川突然消失了,这剩下这三条相交汇的山谷。
  第十七章 人字沟
  强巴平措告诉我们说,在藏民中间流传的是这样的:在人字沟之前全部都是雪山和冰川,这里面有一个强大的恶魔,他是雪山冰雪的化身,他平时栖身之所就是在这里。这个恶魔经常杀死经过附近的老百姓,很多有法力的人应邀来此都很难杀死他。他当时放言说,只要这里冰不化雪不干,就算是如来佛祖来了也没有用。
  大雪山灵鹫洞刚刚修成丈六金身成就佛名的释迦牟尼听说后,就来到此地。释迦牟尼佛祖就用大法力把人字沟冰川全部融化,把周围的雪山全部移走。正当佛祖想用大神通直接把周围的冰川全部融化的时候,见识佛祖法力的恶魔就告饶了。他告诉佛祖自己愿意皈依三宝,从此就成为佛家的护法神。于是如来佛祖就大发慈悲,让恶魔脱去雪山冰川之身,成就人身成了佛家的护法神。脱去的魔神扔到了原来的地方,成了人字沟。
  我听强巴平措讲到这里对唐云馨说:“佛教早期就是如此,吸收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作为自己的佛祖的降服之物,从而壮大自己的影响和吸引教众。”
  万俟珊珊走上来说:“可能是人字沟这里的海拔要比周围低很多,又是南北走向的。在冰河时代这里的确是冰川,但是随着冰河时代的结束,后冰川时代的到来,气候也逐渐开始变暖了,所以这里的冰川都融化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