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运的九零年代 第11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好运提醒她俩早点回家相亲。
  俩人同时摇头,名曰她们还小。
  是不是真实原因,梁好运不关心。反正她俩在这边一年多,经过两位老人扫盲,会打电话会存钱,她们家的人想把她们拘在家里也不容易。
  话又说回来,记者采访刘向东的时候提到采访梁好运,其实只是敷衍他。因为最初采访他的记者离帝都太远。
  刘向东向总台记者透露,捐物资是梁好运的主意。总台记者提到回去就采访梁好运。这次却是真的。
  洪水暂时得到控制,总台派别的记者过去,让最先过去的记者回来休息,那记者到帝都就向台领导提议给梁好运做一期专访。
  此次洪灾,万众一心,受灾群众的吃喝住几乎被各地企业包了。各地企业也跟梁好运一样,自己联系火车,或者自己开车送过去,给当地和抗洪的部队省了很多麻烦,也给国家省了很多麻烦。然而这一切都因为梁好运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他们送的水、方便面、衣服、帐篷和防疫物资,明晃晃告诉爱心人士,灾区需要这类东西。也省得那些捐物资的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不知道捐什么好。
  梁好运的好运食品公司在帝都也蛮有名气。梁好运年轻,以前登过报纸,相貌出众,结婚又早,能聊的很多。
  总台开会商讨一会儿,就让制作部门联系梁好运。
  又可以打广告了,梁好运自是来者不拒。不过梁好运也不是什么问题都回答,遇到跟孩子和张跃民有关的,梁好运只是笑笑不说话。
  主持人被她笑的无奈,只能跳过。
  梁好运这两年手里有点闲钱,结束采访就去报刊打广告,然后联系各地的招租广告,铺设地广。
  暑假结束,北方好几个省,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火车站,都能看到好运公司的广告。而今农村有电视的依然不多,梁好运就在广播电台打广告。配合地广和报刊,堪称轰炸式宣传。
  好运牌的经销商也像星星之火一样,仿佛一瞬间铺满了北方大地。不过也仅限火车公路畅通的城市。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好运纯净水的销量大减,火腿肠、八宝粥和方便面的销量剧增。
  帝都大学放寒假,梁好运就把两个蹒跚学步孩子放家里。张跃民看着他们。梁好运统计一年的收入,做来年计划。小蒋和小杨也得空就往外跑,买回家的东西。
  这个时代十家有九家重男轻女。小杨和小蒋加一起没上五年学,还没满十八周岁就随同乡出来,可想她们的父母不可能是那个例外。
  相处一年多,猫猫狗狗也有感情,何况人。
  梁好运回到家,听到爷爷奶奶夸小蒋和小杨孝顺,又是给家人买吃的,又是买用的,还去刘向东的批发市场买衣服。晚上吃饭的时候,梁好运问:“小蒋,小杨,你们的钱花的差不多了吧?”
  “差得多呢。”小蒋摇头,“我们都是用去年春节大姐给我们的奖金买的。”
  梁好运看到女儿要逃,连忙把她拽过来,“工资呢?全存起来了?”
  两人连连点头。
  梁好运:“帝都的女孩子结婚,娘家都给准备嫁妆,留着以后养孩子,你们那边呢?”
  “娘家还给嫁妆?”小杨好奇地问。
  这边给嫁妆的也不多。
  梁好运仗着她俩极少出去,不知真相,道:“何大妈就给她小女儿准备好了。好像有一两千块钱。反正够孩子喝奶粉的,或者坐月子的时候请保姆的。”
  小杨羡慕:“你们城里人真讲究。”
  梁好运:“你自己也可以准备。腰里有钱底气足,婆家才不敢欺负你。”
  “可是大哥说,你嫁给他的时候啥啥没有。连嫁衣也是大哥买的。”小蒋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