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节(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三爷脸上也不好看,御史台里谁动手都能辩解情有可原,唯有罗良吉,不该!
  他可是赵家几位老爷的庶出娘舅,当年不是赵怀珏看在罗氏的面子上将其安置在御史台,说不定早就被罢官撵回乡下去了。
  这可倒好,一时心软养了条白眼狼!
  “罗良吉不过是从六品东城巡街御史,芝麻大点的官,老夫可不信以他那胆小如鼠的性子敢反咬侯府一口,可查清楚了,背后是哪方高人?”
  赵秉安抿着嘴,心中很是失望,他咬牙切齿的吐出了三个字,“闫—子—胥!”
  五爷阖掌拍在椅柄上,怒极。“我倒是接连看走了眼,误信了两个贼子!”
  “他求什么呢,咱们赵家可从没有亏待过他,五弟一走立马就把他提上了佥都御史的高位,没有咱们赵家的支持,他一个寒门出身的泥腿子凭什么攀居庙堂!”
  “老四,父亲跟前你收敛点。”
  “……我又没说错。”
  “闫子胥算是干才,早些年怀才不遇,到我麾下之后一直沉稳内敛,偶有急进我也当作了人之常情,现下看来,是人家志向高远,不甘屈居于我之下啊。”
  “御史台两位老大人虽然神隐,但资历摆在那里,他们不退,闫子胥就不得寸进。”人往高处走,但朝中三品要缺可不是挤挤就有的,况且能比御史台紧要的地方可是屈指可数。
  “吏部右侍郎魏襄遭受参劾之后已经抱病在府半月有余了,他的位子极有可能会空出来。”
  “魏襄?顾阁老的门生?”
  “嗯,上任半年就被陈旭宁拉下了马,当时御史台可出了不少力。”
  陈旭宁,这个人就难办了,他可是首辅党下头号干将,赵怀珏见面还要恭称一句师兄呢。
  “弹劾我的名目是什么?”
  “培植朋党,任人唯亲;巧立名目,贪敛赋税;私拥重兵,勾结阉宦……条条都是大罪,其中一条成立,抄家灭族都是轻的。”
  第239章
  憩室中霎时一静,无不为背后之人的阴狠所惊。
  姻亲首告, 旧部补刀, 这一条条明摆着就是要把五爷往死里整啊。他们赵家与陈旭宁可是往日无怨近日无仇, 用得着下如此辣手吗!
  “罗良吉至今龟缩在御史台, 闫子胥只怕是早有防备,明日就是大朝会,十三省总督入宫参拜新帝,他们必是要当殿发难,打五叔一个措手不及。”
  “真是歹毒!”
  “先帝悭吝,欲壑难平,去年两江赋税至少有两成暗地里流入宫中, 这账目上我是弥过去了, 可若是吏部坚持要查, 很难说那些人不会发现什么。”
  “况且,五弟迁升浙江不过年余,便连跨两阶,布政使的位子都没坐热就恰逢闵鸿达病逝, 临危受命坐镇这税收大省, 嫡系还没来得及培养,人心不济,稍逢变故便似大厦将倾,这种情境下人若是陷在京师久不归府,只怕是政局动乱给了小人可乘之机。”
  二爷看得更长远些,老五的位子至关紧要, 他把着浙江就是把着朝廷的钱袋子,朝中人对秉安在户部如此忌惮里面也有几分道理。户部、工部最怕勾连,致使国库白银流失,可若是户部与浙江关系紧密难分,那六部九卿的油水只怕都要卡在他们赵家手里,这是多么大的便利,只要秉安借此拉拢朝臣,必是无往而不利。
  “新任两江布政使章春民乃是张焘座下,他调入两江的时日更短,现如今连班底都还未搭起来,若我倒台,新任总督必不会落到他头上。”
  “那陈旭宁呢?”
  “秉安的意思是?”
  “蔡川廷已然是不中用了,首辅党要延续政权,势必要再培植一位总督。相较于其余十一省的老根基,五叔是最易撼动的。”
  “况且,因为我的缘故,吏部再三遭受打击,陈旭宁怀恨在心也在情理之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