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战事爆发第七天,北方军夺回了一八四零年边界线,怒吼着炮火的lt-35坦克总算停了下来。
  苏俄帝国现在不是北方军的主要目标,葫芦岛临时大本营下达了高举轻放的指示,没有进行大肆渲染,显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更深地触怒大胡子。
  莫斯科非常奇怪地也保持了沉默,竟然用了一个边界小规模冲突的借口忽悠了一下。
  苏芬战争爆发了。
  相对于解除圣彼得堡的心腹之患,中亚的冲突既然没有讨得好去,也就只好当做小冲突了。大胡子更在意欧洲腹地的安危,中亚和西伯利亚只是疥癣之疾罢了。
  在双方的心照不宣下,将近五十万人的大战役,居然就这么轻描淡写地过去了。
  唯一没有摆脱命运纠缠的,是将近五万人的苏俄红军战死冤魂,以及及时逃回苏俄控制区却依然被逮捕枪毙的苏俄集群指挥部所有军官,包括那些始终冷着脸的契卡军官。北方军付出了超过二万人的阵亡代价,以及数倍规模的轻重伤员。
  更大规模更为残酷的苏芬战争,转移了全世界的视线,就连纳粹德国也不例外。
  第一六二章 寒冬时刻
  苏芬战争的结果,让全世界的人都大跌了眼镜。
  只有十余万常备军的芬兰军队,充分利用的冬季山地优势,几乎是顽强地顶住了苏俄红军超过五十多万军队的疯狂突袭,甚至还在有利地形上接连围歼了数个苏俄步兵师,直到后期实在无力继续作战才被迫接受屈辱的所谓和平协议,割让了百分之十的土地给苏俄。
  而实质是为了将圣彼得堡周边扩大占领区的苏俄,非常无耻地向全世界声称这是芬兰劳动人民全心全意邀请苏俄红军前去开展解放事业的。
  只是超过二十万的苏军巨大伤亡,以及绝大多数芬兰社会主义者主动向芬兰政府报到选择协助政府抵抗苏俄红军侵略的消息,非常干脆利落地给了自信满满的莫斯科大胡子以当头一棒。
  苏俄老毛子轻视了芬兰人的爱国决心,以及北欧冬季作战的恐怖杀伤力,即使是在某些方面接受了巴尔喀什湖战役的教训,但是其臃肿的队伍和稚嫩的军官,依然使得伤亡之大几乎难以想象。
  国小力弱的芬兰军队自己阵亡了二万多名士兵,伤者无数。但是私下里,芬兰军方毫不客气的认为,苏俄红军实际伤亡数应该倍于其对外公布的数字,不说别的,光是连续被围歼的几个苏军步兵师人数就快接近所谓的五万阵亡名单了。
  很难想象,那些英勇无畏的芬兰军人,是如何在冰天雪地失去补给的情况下,是如何艰苦卓绝地同装备了超过一千架飞机、两千辆坦克的苏俄红军进行作战的。
  巴尔喀什湖战役中,北方军最大的功臣应该是永不停歇的空军部队,尤其是hs-123攻击机部队。
  在北方军的战机几乎不间断的攻击下,苏俄红军的进攻或者不时被迫中断等待防空部队,或者失去战机让北方军残部逃出了被围歼的厄运,或者使用大量兵力保护脆弱的后勤线等,直到缓过劲来的北方军坦克部队为首的地面攻击集群最终给予了一击雷霆暴击。
  也正是大量北方军战机的护航攻击,只装备着薄弱的装甲车和欧宝卡车的补给车队,毫不顾忌地冲进战场深处,为疯狂反击的北方军地面部队提供充足的弹药补给。
  空军的威力已经显露无疑。
  正是在巴尔喀什湖吃了大亏,苏俄红军才临时增加了进攻芬兰的战机和坦克数量,企图将人海战术的成果运用到空中战斗和装甲突击上来。
  但是显然芬兰的地形以及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让苏俄红军这种战术应用再次可耻地失败了。
  傻乎乎相信英法会出兵援助的波兰,已经悲催地被希特勒和大胡子笑眯眯瓜分得一干二净了。再一次选择了相信英法援助的芬兰,同样很悲剧地不败而败了,等到英法列强所谓的援助姗姗来迟的时候,十分之一的领土瞬间就成了别人的盘中餐。
  世界局势终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更多的所谓中立国家,将依靠的对象悄悄地转向一战时的暴发户美国人,而不再是昔日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人,维系了上百年的英联邦荣誉体系无声无息中倒塌了。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除了新大陆的美国,德意志帝国为首的轴心国势力也成为了一些国家的投靠选项,势力迅速扩大。当然,在亚洲搞得天怒人怨的日本人,除了一个半心半意的泰国盟友,只有汪精卫、溥仪等所谓的满清后裔或者总理门徒了。
  苏俄老毛子的信誉更是在全世界内彻底破产。为了防止被贪婪的斯拉夫人夺取自己的家园,在全世界范围的抵抗赤化阵线悄然开始形成,其中甚至还得到轴心国和同盟国两大势力的首肯。
  德意志帝国的想法很是悬乎。
  在苏芬战争中甚至还帮了一把苏俄红军的希特勒,此时也开始对苏俄政权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只是微妙的变化罢了,清洗劣等民族的想法自始至终没有在希特勒的脑海中消失,但是消灭的顺序确实开始慎重考虑一下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