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节(2 / 4)
接着是招募画手和编剧的事情了,刘丽负责把第一关,画手们负责第二关,最后是宋慕雯这一关。
听说展望文化工作室要招人,学校里不少人都是蠢蠢欲动,展望文化的待遇早就传过了,比那些被分配的人要好,还有人家那雄厚的背景,老板的丈夫是中校,据说老板的丈夫的大哥是大校,老板的公公是厂长,老板的干爸是厂长……哎哟喂,来头不小。进去了哪怕不是冲着好的待遇,这人脉就很让人眼红啊。
来应聘的人是如同过江之鲫,刘丽淡定应对,将一旁的小姑娘看得钦佩不已,这就是能耐啊!
刘丽刷掉了大部分人,第二关就是那些画手忙里偷闲出来给这些人面试,面试画手的,就先上点基本功什么的,来面试编剧的,就问问怎么样表现故事之类的,几个人已经有了第一本出版的小人书的经验,所以这些都难不倒几个人。
第二关的时候人又少了很多,送到宋慕雯跟前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了。
宋慕雯在新买下的公司楼里进行了面试,那些人一看新公司的环境就更加心动了,这样好的环境,比那些什么工厂事业单位好多了!而且这也是个材料足又牢固的金饭碗啊!
宋慕雯给每个人发放了一份小礼物,其实就是一小份点心一杯水,说是感谢他们诚心来应聘,接着是笔试,编剧笔试编故事的能力,画手面试绘画的能力,宋慕雯最看重的还是基本功。
最后留下来的也只有五个人,两个编剧三个画手,杂,两个编剧的任务就是,构思一个孩子喜欢的故事,三个画手被弄去给画手们打不限题材和背景。作者有话要说:是啊,今夭工作,苦逼的我还感冒了,因为现在是试用期,要先至少连着上七天班才能够休息……我还在想,为毛老总面试的时候跟我说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可是到了上班的时候,她们一个小时就开始了啊?唉……还是个苦逼……
第213章新规划
宋慕雯对自己新招进来的编剧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因为这个时代决定了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她们一定会先想的是革命和国家以及英雄主义的事儿,其他的,暂时还想不到。
想当初宋慕雯所在的时代,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动画等产业全都赶不上人家,宋慕雯觉得不是技术的原因,这些东西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哪里会不好?就像当初的张导,不是出了名的爱大场面么,那可都是钱啊,可是人家的东西拿到国际上也还是赶不上国外的那样反响好。有人说是因为西方人不懂中国人的文化,甚至还有的说,是人家的封闭政策,就是为了让中国的文化产业得不到发展什么的。
这些当然不能全盘否定了,但是宋慕雯觉得他们没有说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方式,文化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铸就文化,中国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中国人的弯弯绕绕,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洗礼,让全中国人民都具有了革命性,都一心向着国家,心里都装的是集体,这样子一来,很多东西难免就会假大空,很多就追求流于表面的东西了。
宋慕雯自己认为,不管是小人书还是动画,都是给孩子看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快乐,所以在做这些作品的时候,想的不应该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想着如何给孩子带来快乐,像后来比较成功的喜洋洋和灰太狼,还有熊出没,教育的影子明显就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俏皮的话语,精彩的剧情。有时候孩子们宁愿看动画人物在荧幕上兜兜转转,也不会乐意看到那上面的人说,妈妈教育我要怎么怎么样之类的。
刻板化是中国的动画最大的问题吧。
这是宋慕雯对于中国动画的一点想法而已,至于是不是对的,还需要实践。不过宋慕雯觉得,教育这种事,从来都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老师家人以及社会的形态,就是给孩子们的表率。
两个人三天之后,都交给了宋慕雯一个小故事。
宋慕雯看了一下,因为是学汉语言出身,在故事架构之类的基本的问题上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故事缺少一些东西,说是灵魂吧,太虚无缥缈了,不过故事确实是显得有些生搬硬套,人物的台词设计也还算流畅,但是在与场景以及人物形象和性格的配合上,还有一些问题。
宋慕雯有些苦恼,但是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学到的,而是要自己去体悟的。
宋慕雯想了想,转身拿出几本儿童杂志,道:“这是我觉得比较好的杂志,你们回去看看,孩子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故事。至于你们两个写的这个,别的问题倒是没有,但是你们最需要的,是用小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我选中你们两个,也是因为看上了你们两个的想象力。”
两个人都有些受打击,毕竟这是她们三天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
她们不知道,其实宋慕雯更苦恼,因为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教导这两个人,这个年代确实是有学写剧本的,但是动画行业还只有在国外蓬勃发展,中国的动画产业是拦腰斩断的,现在一点根基都找不到了。
不过据那些画手们说,新来的画手表现还不错,有些小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后来都顺利解决了,应该是渐入佳境的状态了。
宋慕雯在空间找书,找看动画剧本要如何撰写的书给两个新的编剧看,工作室城里,一切都应该要走上正轨了。
空间里的书都整理好了,可以出版的和不可以出版的已经分开了,以后要怎么出版,宋慕雯也已经做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宋慕雯在空间里找了大量的资料给两个人看,其中还有一些儿童杂志之类的资料,为的就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孩子喜欢的故事。
将两个编剧弄去“闭关修炼”,宋慕雯又开始忙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这两个编剧也是很幸运的,别的地方哪里不是上岗就要干活儿,她们却可以拿着工钱,还在学习。
出了第一本之后,大家都有了经验,也因为第一本书的好成绩而受到了鼓舞,所以一鼓作气干劲十足。
尚老板那边也是好消息不断,据说后面生产的衣服也销售的很快,这个年代根本没有受季节销售的定律的制约,哪怕是到了秋天,夏装还有人买,只因为打折了,价格便宜了一些,不管现在能不能穿,不少人就先买了,反正明年还有夏天嘛。这个时代没有经历过各种广告狂轰滥炸的人们都很淳朴,所以一个简单地促销手段就笼络住了不少的人。
夏装热销,秋装也火爆上市,依旧是宋慕雯带着新聘请的两个纺织学院的学生做的,两个人在学设计衣服的时候,觉得都长了不少的见识,这个年代哪有人这样做衣服的啊?
幸好两个孩子也是淳朴的,知道宋慕雯对这个保密工作看得很重,所以一直很小心,也比较低调,为的就是保证秋装上市之前款式不会被泄露出去。 ↑返回顶部↑
听说展望文化工作室要招人,学校里不少人都是蠢蠢欲动,展望文化的待遇早就传过了,比那些被分配的人要好,还有人家那雄厚的背景,老板的丈夫是中校,据说老板的丈夫的大哥是大校,老板的公公是厂长,老板的干爸是厂长……哎哟喂,来头不小。进去了哪怕不是冲着好的待遇,这人脉就很让人眼红啊。
来应聘的人是如同过江之鲫,刘丽淡定应对,将一旁的小姑娘看得钦佩不已,这就是能耐啊!
刘丽刷掉了大部分人,第二关就是那些画手忙里偷闲出来给这些人面试,面试画手的,就先上点基本功什么的,来面试编剧的,就问问怎么样表现故事之类的,几个人已经有了第一本出版的小人书的经验,所以这些都难不倒几个人。
第二关的时候人又少了很多,送到宋慕雯跟前的时候,只有十几个人了。
宋慕雯在新买下的公司楼里进行了面试,那些人一看新公司的环境就更加心动了,这样好的环境,比那些什么工厂事业单位好多了!而且这也是个材料足又牢固的金饭碗啊!
宋慕雯给每个人发放了一份小礼物,其实就是一小份点心一杯水,说是感谢他们诚心来应聘,接着是笔试,编剧笔试编故事的能力,画手面试绘画的能力,宋慕雯最看重的还是基本功。
最后留下来的也只有五个人,两个编剧三个画手,杂,两个编剧的任务就是,构思一个孩子喜欢的故事,三个画手被弄去给画手们打不限题材和背景。作者有话要说:是啊,今夭工作,苦逼的我还感冒了,因为现在是试用期,要先至少连着上七天班才能够休息……我还在想,为毛老总面试的时候跟我说中午休息一个半小时,可是到了上班的时候,她们一个小时就开始了啊?唉……还是个苦逼……
第213章新规划
宋慕雯对自己新招进来的编剧没有抱很大的希望,因为这个时代决定了这些人的思维方式,她们一定会先想的是革命和国家以及英雄主义的事儿,其他的,暂时还想不到。
想当初宋慕雯所在的时代,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以及动画等产业全都赶不上人家,宋慕雯觉得不是技术的原因,这些东西都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哪里会不好?就像当初的张导,不是出了名的爱大场面么,那可都是钱啊,可是人家的东西拿到国际上也还是赶不上国外的那样反响好。有人说是因为西方人不懂中国人的文化,甚至还有的说,是人家的封闭政策,就是为了让中国的文化产业得不到发展什么的。
这些当然不能全盘否定了,但是宋慕雯觉得他们没有说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方式,文化影响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铸就文化,中国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中国人的弯弯绕绕,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洗礼,让全中国人民都具有了革命性,都一心向着国家,心里都装的是集体,这样子一来,很多东西难免就会假大空,很多就追求流于表面的东西了。
宋慕雯自己认为,不管是小人书还是动画,都是给孩子看的,孩子需要的不是教育,而是快乐,所以在做这些作品的时候,想的不应该是如何教育孩子,而是想着如何给孩子带来快乐,像后来比较成功的喜洋洋和灰太狼,还有熊出没,教育的影子明显就少了很多,更多的是俏皮的话语,精彩的剧情。有时候孩子们宁愿看动画人物在荧幕上兜兜转转,也不会乐意看到那上面的人说,妈妈教育我要怎么怎么样之类的。
刻板化是中国的动画最大的问题吧。
这是宋慕雯对于中国动画的一点想法而已,至于是不是对的,还需要实践。不过宋慕雯觉得,教育这种事,从来都不是刻意为之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老师家人以及社会的形态,就是给孩子们的表率。
两个人三天之后,都交给了宋慕雯一个小故事。
宋慕雯看了一下,因为是学汉语言出身,在故事架构之类的基本的问题上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故事缺少一些东西,说是灵魂吧,太虚无缥缈了,不过故事确实是显得有些生搬硬套,人物的台词设计也还算流畅,但是在与场景以及人物形象和性格的配合上,还有一些问题。
宋慕雯有些苦恼,但是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学到的,而是要自己去体悟的。
宋慕雯想了想,转身拿出几本儿童杂志,道:“这是我觉得比较好的杂志,你们回去看看,孩子们都喜欢什么样的故事。至于你们两个写的这个,别的问题倒是没有,但是你们最需要的,是用小孩子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我选中你们两个,也是因为看上了你们两个的想象力。”
两个人都有些受打击,毕竟这是她们三天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
她们不知道,其实宋慕雯更苦恼,因为她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教导这两个人,这个年代确实是有学写剧本的,但是动画行业还只有在国外蓬勃发展,中国的动画产业是拦腰斩断的,现在一点根基都找不到了。
不过据那些画手们说,新来的画手表现还不错,有些小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后来都顺利解决了,应该是渐入佳境的状态了。
宋慕雯在空间找书,找看动画剧本要如何撰写的书给两个新的编剧看,工作室城里,一切都应该要走上正轨了。
空间里的书都整理好了,可以出版的和不可以出版的已经分开了,以后要怎么出版,宋慕雯也已经做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
宋慕雯在空间里找了大量的资料给两个人看,其中还有一些儿童杂志之类的资料,为的就是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孩子喜欢的故事。
将两个编剧弄去“闭关修炼”,宋慕雯又开始忙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这两个编剧也是很幸运的,别的地方哪里不是上岗就要干活儿,她们却可以拿着工钱,还在学习。
出了第一本之后,大家都有了经验,也因为第一本书的好成绩而受到了鼓舞,所以一鼓作气干劲十足。
尚老板那边也是好消息不断,据说后面生产的衣服也销售的很快,这个年代根本没有受季节销售的定律的制约,哪怕是到了秋天,夏装还有人买,只因为打折了,价格便宜了一些,不管现在能不能穿,不少人就先买了,反正明年还有夏天嘛。这个时代没有经历过各种广告狂轰滥炸的人们都很淳朴,所以一个简单地促销手段就笼络住了不少的人。
夏装热销,秋装也火爆上市,依旧是宋慕雯带着新聘请的两个纺织学院的学生做的,两个人在学设计衣服的时候,觉得都长了不少的见识,这个年代哪有人这样做衣服的啊?
幸好两个孩子也是淳朴的,知道宋慕雯对这个保密工作看得很重,所以一直很小心,也比较低调,为的就是保证秋装上市之前款式不会被泄露出去。 ↑返回顶部↑